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黄埔军校是我国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六日,正式诞生在四面环水、形势险要、向称军事要塞的黄埔长洲。它是顺应革命形势发展的时代产物,国共合作与黄埔军校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国共合作为黄埔军校的诞生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黄埔军校也为国共合作的成果增添了异彩。正是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才使黄埔军校开出绚丽的革命之花。载誉中华,驰名世界。如果说军校曾享有“国民革命中心”的称号,是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历史作用,那么,“东方红军”的称号,就无可否认是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历史功勋,因此,它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办的、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是中国一代将帅的摇篮 ,无数黄埔军人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历次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黄埔军校发生的历史事件 ,对国共两党的关系 ,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 80周年之际 ,《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近日已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的重点课题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策划 ,杨应彬、曹云屏、陈建华担任顾问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曾…  相似文献   

3.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创办的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这所学校之所以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和产生深远影响,其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万萍 《学术界》2005,(6):293-294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因当时处于国共合作的“蜜月”时期,允许国共两党党员互相跨党,所以黄埔军校早期的教职员及学生中,有许多共产党员。但黄埔军校早期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员,他们是如何学习、生活的,他们后来又有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尚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2004年6月,在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之际,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曾庆榴经多年努力,编著、出版了《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填补了这个研究空白。该书作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共分八章二十七节,近34万字,由广东省黄埔同…  相似文献   

5.
朱喜坤 《理论界》2006,(11):171-172
理想信念教育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大革命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在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土地革命时期,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也创下了理想信念教育的一个辉煌的里程碑;在抗日战争期间,延安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最大的成果是延安精神的形成;在解放战争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集中于革命必胜的信念教育上,它为彻底解放全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廖仲恺作为黄埔军校的党代表,紧紧依靠政治部的中共党员张申府、周恩来、包惠僧等开展政治工作,坚持"以俄为师"、政治与军事并重的办学方针,从而为实现革命建军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廖仲恺对这些中共党员在工作上的充分信任与依靠,既体现了他坚定的左派立场,也使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人才、积累了建军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从1924年6月创办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前,是一所革命的军事政治学校。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该校培养了数万名军官,成为中国青年军人的摇篮,为组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北伐战争中,黄埔师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也使得黄埔军校名扬中外。特别值得提起的还有,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成立后,开办了女生队,造就了中国现代第一代女军官,其中,象赵一曼、游曦、胡筠等同学,还成了著名英烈。因此,研究一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历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为实行国共合作,创校建军,救国救民,才建立起来的。在我国一九二四年——一九二七年的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年代里,国共两党革命先辈曾在军校里同窗共砚,谈兵练武;在战场上生死共赴,浴血战斗。军校曾荣获:“国民革命中心”的崇高称号,领受了“东方红军”的灿烂锦旗。因此当年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革命阵营内的右派对黄埔军校都害怕起来。他们惊呼:“黄埔赤化了”!“赤黄埔兴盛了”,“黄埔是共产党的基地”,等等,可见共产党人对黄埔军校是很有影响的。因此,考查一下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韩国独立运动主要团体、政党也在中国广东地区展开了独立运动。韩国独立运动的志士千里迢迢来到广州,自觉地把韩国独立运动的伟大事业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洪流中。韩国独立运动团体、政党在广东的活动,以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为中心,不仅为韩国独立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和军事人才,也使广东地区成为韩国独立运动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华南地区独立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罗敏 《学术探索》2013,(3):99-102
1922年国共两党在统一战线旗帜下创立的上海大学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民族革命运动的核心”。上海大学创办初期一位“半隐身”的特殊中共党员,同时也是资深的国民党人士——邵力子,身兼国共两党党员,作为“联络员”,能将两党致力于办学的人士召集在一起商讨创办这所革命学校。故本文首先展示他参与创办上海大学跌宕起伏的经历,再现他于此初步探索的新式教育理念。本问题的研究,无论对中共党史,抑或今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北伐前后,政治宣传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了军事对抗当中,“师出有名”成为战争发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南方的国共两党建立了专门的宣传队伍,逐渐形成了一套阐释自身军政行为合法性的政治理论,并将其简化为通俗有力的政治口号,利用这一有效“载体”,作为宣传自身政治主张、打击敌手的重要手段.作为对立面的直、奉、皖等系亦不甘人后,也纷纷推出个性鲜明的宣传口号,博取社会舆论的支持.口号的大规模使用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政治现象,但急遽演变的时局迅速陷入了口号狂热之中,政治口号的应用面临许多无法解释的悖论与难题,国共两党有意识地对口号的宣传策略进行了调整,但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薛珊珊  李斌 《理论界》2014,(1):53-55
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历史实践中凝练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等诸多方面,其所彰显的"以文化人"之功效,使其成为加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文化手段和文化场域。当前,我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面临着诸多考验,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一次历史性巨变,对其后百年中国的政治建设影响深远。中国近代化道路艰难探索的历程也是中国宪政曲折发展的历程,辛亥革命之于中国宪政建设具有重大实践和理论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建设影响深刻,表现在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转型和对中国法律向近代化转型发挥的重要作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之于国家统一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共两党应继承中山精神,共谋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4.
国共两党以黄埔军校为集合地,借助于多种思想教育方式,将众多革命青年汇聚一块,结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组织化的革命集体.在1924-1925年,这一集体在反帝反封建,推翻军阀统治方面有着大致相同的认识.这种同一性,很快被塑造为黄埔的集体心理.受群体精神统一律的支配,集体心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无声的命令,通过传输、暗示、感染、仿效、从众、竞争等机制转化为潜移默化的力量,演变为集体的传统,对黄埔师生具有连续性的心理影响.尽管两党存在着局部的冲突,但此时异质性被革命的同质性所压倒.黄埔师生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昂扬气概,充分显示了思想教育的突出功效.  相似文献   

15.
李烈钧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教育,兴办女子学校;二是培养体育军事人才,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三是派遣官费留学生,提出教育倡议。  相似文献   

16.
李烈钧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教育,兴办女子学校;二是培养体育军事人才,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建:三是派遣官费留学生,提出教育倡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陆史学界所说的北伐,多是指1926年7月6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北伐出师宣言,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进行的北伐战争.它既不包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孙中山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所进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斗争;也不包括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后,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平定广州商团之乱、杨刘之乱及两次东征;更不包括“四·一二”以后名义上是蒋介石领导的,实由蒋、冯、阎、李四大军事势力合作实现的推翻北洋军阀政权,最终实现中国统一的北伐.  相似文献   

18.
文霞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37-141
廖仲恺是黄埔军校的首任国民党党代表,被称为黄埔军校的"慈母"、"党军师褓",为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他担任党代表期间,他奠定了黄埔军校初期的政治方向,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组织和制度,组织了军校初期的政治训练及第一次东征期间的政治工作.他在政治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也表明了他无法超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阶级局限.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发达的工业经济,成为国共两党的必争之地。谁占据东北,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毛泽东说:“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蒋介石也强调说:“没有东北,就没有华北,没有华北,就没有中国。”这就决定了战后初期国共两党在东北的军事斗争,必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战争热点。这场斗争不仅是国共战略交锋的焦点,而且是美苏远东战略的焦点。东北军事调处作为热点中的热点,反映了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又妥协、又斗争的错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考虑到必须在军事上联合起来一致对外。八路军、新四军的改编完成标志着国共军事合作的形成,这种军事合作随后在军事援助和具体战斗中逐渐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国民党在抗战的紧张时期也采取了反共政策,这样就使得国共军事合作遭遇波折。抗战期间国共军事合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具有积极贡献,同时也对现实国共两党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