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网络舆论是公民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活动的集中反应,所以提高网络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在后真相时代,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呈现出跨域性、隐蔽性、标签化的特征。同时网络舆情具有不确定性,舆情传播方式多样且易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和操控,这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因此,在后真相时代,各级政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网络舆情引导的理念,加强对舆情参与主体的分类引导,提升网络舆情的技术治理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网络成为新时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是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传播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路径互动化、传播客体个性化的特征.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危机管控中充当着预警员、引导者、过滤器的角色,同时也对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管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管控面临着舆论载体分离、引导力度不够、分析不到位的困境.坚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民族宣传是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引导社会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出新,在这一形势下,研究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握民族宣传工作的机遇,以积极应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就利用新媒体加强民族宣传工作的相关问题做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繁荣民族地区的经济,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战略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诉我们:“我们国民经济没有少数民族的经济是不行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14页)周恩来同志更具体地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方、区域自治的地方,都现代化。”“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让内蒙牧区长期落后下去,这样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这清楚地说明,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在全社会范围之内的发展。新媒体的视域下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播,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民族文化应把握住这一时代机遇,新媒体机构也应将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为工作使命,双方共同努力,实现我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舆情是指大众对于社会事件及社会管理主体和对象等所表达的态度、情绪和意见,此类诸多表现的总和,即舆论情况。舆论情况实际反映了人民的声音,而听取人民的声音是社会管理主体的重要任务。民族宗教领域舆情治理事关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事关意识形态安全,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宗教舆情治理已成为当前不能忽略的工作。鉴于近年民族宗教领域舆情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同志有关舆情治理的重要论述,已成为做好民族宗教舆情治理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是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历史、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具有9种模式和3个层次,而风险主要表现在边境安全、跨境犯罪、民族宗教及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和枢纽地区,如何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治理是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的新领域。我国始终重视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科学化,但现实中总有一些与事实不符、过于偏激的负面网络舆情在一定范围内传播,通过歪曲和侮辱等非理性错误观点引导公众认知,固而对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带来一定威胁。要科学应对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加强涉民族宗教事务舆情监测以及对媒体的监管,让正能量舆论站稳阵地,让谣言无处藏身,使涉民族宗教事务网络舆情能够与其他舆情一样讲政治、重事实、有底线、守规矩。帮助民族宗教界人士强化爱国意识、民族意识,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民族宗教,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引导民族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促进信息交换、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风险隐患。根据网络舆情传播的“四要素”,网络舆情传播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信息发布主体风险、议题风险、网络舆论共振风险。在网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重要的是设置相关议题,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议题引导力,进一步完善网络监管力,打造宣传联动力,提高网民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一个社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时代变迁和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社会的进入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社会,对民俗文化也产生了影响.文章从民俗文化的扩布性与传承性阐明现代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县政府面临中国县级行政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普遍性问题和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性问题的双重压力,其治理具有基础性、民族性、地域性、自治性等特点.民族自治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当代中国民族理论以及现代治理理论为基础,着力解决自治县安全稳定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文化发展繁荣问题、县政府职能转变与体制改革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通过完善和创新自治县各项制度机制、协调自治县多元治理主体关系、优化自治县治理方式、繁荣民族文化等路径,着重实现自治县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能力、治理主体培育能力、治理方式法治化能力、民族文化发展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肖富群  周宇 《民族学刊》2023,14(3):96-104, 15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内涵,提升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社会治理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定位,演变为促进社会和谐与活力激发的重要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升为国家安全的基层基础。而民族地区自然、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则凸显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为追求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回应社会发展内在张力构建新时代社会团结机制,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国家安全实现紧密契合、相互融通。国家安全视域下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推进,要重视发扬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民族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立体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各民族相互交流与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民族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和主线。西藏自治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因此,在西藏加强和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时代意义。文章尝试从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汉藏民族形成和王朝治理体系三个方面论述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基础,从而说明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西藏实现现代化的必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政务新媒体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推动政务公开、提升治理能力最前端的平台,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定向获取信息的捷径。国家民委微信公众号以内容建设为导向,突出服务民族工作大局,通过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民族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特别是在应对当前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在网络空间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引导舆情方面,起到了核心导向作用,成为民族新闻宣传主阵地,并由此构建了民族宣传的新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5.
刘昌威  杨翠柏 《民族学刊》2022,13(3):122-129, 151
国家构建是现代国家走上现代化、民主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边疆的客观存在与具体状态的呈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国家构建的效果。为了将边疆地区更好地纳入国家管理的序列当中,使其形成最为基本的国家认同,达成基础的政治共识,需要运用政治整合的手段来进行推动与转化。这种政治整合行为需要权威的政府或政党进行主导,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路径达成政治整合的目标。边疆对于现代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于内部而言,它是国家稳定与安全的节拍器,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外部而言,它是国际间交往的门户,是区域安全与发展的桥头堡。在国家构建的整体视域下,通过合理的路径针对边疆地区进行政治整合是强化政治共同体意识的需要,是维护边疆稳定乃至区域安全的需要,是促进边疆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通过特定的政治权威来推动对“异质性”较强的边疆地区的整合,从而形成基本的国家认同,达成基础的政治共识,接受有序的政治安排。这就要求政治主体克服边疆地区固有的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之“分化”趋向,现实距离与情感距离之“疏远”态势,达成资源禀赋与多元一体之“整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冯旭  蔡立群 《民族学刊》2021,12(9):84-92, 12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对社会治理作出的全新谋划。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治理既要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要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共同意愿与利益诉求。要实现这种内在的统一,就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让公众参与到多维建构的实践当中,通过全维视野的战略布局与多维构建的实践来共同生成。民族地区的治理模式创新采用的手段应该主要是调试、优化、改革与民族地区发展这一主题相适应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最终要满足民族地区的社会需求。首先,通过完善现代自治下的法治化治理,将自治和法治相融合,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发挥自治制度的功能和优势;其次,在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管理的同时,改变之前社会组织设立门槛高,手续繁的问题,重视对其培育和扶持。培养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调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协同互建。最后,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在对传统的治理技术进行创新完善的同时,需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利用好科技创新取得的技术突破。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网上数据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等现代化的联动共治平台。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具有治理环境复杂性、治理内涵广泛性、治理主体政治特殊性和治理客体非均等化等特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治理环境、治理主体和治理内容等方面,已形成诸多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经验。但是,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基础、治理内涵、治理主体能力、治理模式等约束性条件有待改进。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可从理念现代化、组织和机制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方法现代化去构筑民族地区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战略体系并实施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下个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这就为我们深刻揭示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谢莉 《民族学刊》2010,1(2):143-148,167-168
民族团结作为当前国家政治的战略诉求,已然成为传媒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当前国内外局势和国内外舆论环境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改进我国大众传媒民族团结舆论引导的思路,即重视民族地区媒介生态优化和传播效果提升,以强化国内舆论引导,同时坚持对外舆论宣传,牢牢掌握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因此,民族地区大众传媒应在日常新闻报道正面宣传我国和我党的民族政策,驳斥分裂主义言论;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应快速反应;应善于使用网络媒体传播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和技术进步,扩大了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范围,政府利用云处理掌控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普及城乡各级管理部门并取得实效。在大数据多维空间中,传统经验及社会分野所形成的阻隔与干扰是政府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难题,不断提升政府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云协作的框架,扁网化的路径,坚持人心合力,是大数据时代时时在线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