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俞佳佳  李乐 《回族研究》2022,(Z1):141-147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方位嵌入”式社区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两项基础性工程。以乡村振兴与“全方位嵌入”式社区建设在“理论—历史—现实”三条线索的契合逻辑困惑为切入点,试图从学理层面、实践层面阐释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方位嵌入”式社区建设的多维联系及其在现实交织中互促互进的多重演绎。由此预见,二者的共生价值不仅能够体现在缓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民族地区的呈现态势,也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新征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要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根本方针,要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制度保障,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为创新方式,要以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主要途径,进而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2023,14(1):1-12, 140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互相促成的逻辑关联和功能关系,分别发挥支撑与指向的功能作用,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多元一体的结构格局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文明两方面的显著优势;团结统一的内部秩序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有助于避免认同危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命运与共的共同愿景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指向,在性质指向上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内容指向上要求开展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内容建设;在价值指向上要求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远大理想和价值追求,努力促进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维系并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关联,要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联系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延中 《民族研究》2022,(1):1-13+143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5个问题:正确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理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工作,切实提高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2023,(10):25-2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杜永彬 《中国藏学》2023,(1):66-75+2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对指导新时代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为宗旨,以新中国70多年的藏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注重涉藏研究的民族因素、区域因素和治理因素,从4个视角探讨藏学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一、中国藏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二、西藏与其他涉藏地区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三、藏族和其他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四、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宁夏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有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凝聚各族人民思想意识、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特殊战略定位,对于推动自治区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在系统耙梳“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基础上,研究认为,宁夏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区域典型示范中,应遵循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共富共享、文化上兼收并蓄、社会上互嵌融合、治理上多元协作的“五位一体”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8.
郑洲 《民族学刊》2023,14(1):75-86, 148
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推进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既是促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基本着力点,也是落实民族工作“重在基层”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郑家庄典型社区进行调查研究,将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系统建构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相结合、相融通,见微知著,研究和探讨多民族社区治理的普遍规律,在共同体叙事中探寻我国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机理与框架体系。郑家庄通过系统推进“居住互嵌、组织互嵌、经济互嵌、文化互嵌与心理互嵌”,探索建构民族互嵌式社区生活共同体、组织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与情感共同体,为多民族社区实现“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提供了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9.
王岚  陈敏 《民族学刊》2023,14(2):16-22, 152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征程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动民族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一方面应通过坚持思想文化引领、拓宽宣传教育渠道、营造浓郁氛围、借力传统文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等措施,引导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实现各民族共同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以生态优先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创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动员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增强共识,凝聚力量,夯实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民宗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一目标,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超大城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帮助来汉少数民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能受益”,推动新时代武汉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不负重托、履职尽责,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谱写了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新篇章,汇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原著的学习,在学好弄通上下功夫,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不但要学习经典作家的具体民族论述,更需要向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层面延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更本质的东西存在于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之中。自民主革命时期开始,党在推进民族工作的同时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阶段性成果。不论是毛泽东的民族理论,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抑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都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深刻把握新时代的特点和内容,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时代化的必然要求。谱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新篇章,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为建设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守正创新、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4.
杨小红 《民族论坛》2023,(3):111-120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类高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承担者,以中华文化教育为工作抓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课程建设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需要,又是加快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建设步伐的“关键一招”。从民族类高校《中华文化导论》课程建设分析民族类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可以阐释出新时代民族类高校深化中华文化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建设路向。以《中华文化导论》课程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把好课程方向,向共同性聚拢;坚持思想引领,强化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创新教学方式改革;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吕灿  李敬 《民族学刊》2022,13(12):134-145, 160
铸牢以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任务和目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新阶段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依然长期而艰巨,文章尝试找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以期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密码”。文章首先剖析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辩证统一性,从理论上构建二者的内在联系。然后进一步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因素,通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如何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郑洲 《民族学刊》2022,13(7):33-40, 14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成为新时代关系国家与民族命运的重要理论与现实命题,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民族院校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承担者,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以课程思政协同推进铸牢各族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院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初步提出了民族院校课程思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内容设置及教学体系设计,以期实现从“课程思政”到“思政课程”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2023,(10):32-34
大连市作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主力军、“跳高队”,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助力实现全方位振兴的应有之义。奋进新时代,大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四个坚持”目标要求,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高质量发展,为大连率先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赋能添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应超越西方式的“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利益出发找回“国家”并给予其以民族之上的位置,即从“国家—民族”理论视角去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基础层次的民族关系、上位层次的国家全局、“国家—民族”关系互动下的中国式现代国家发展。同时,“国家—民族”理论并不是西方所言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强调国家利益、国家认同至上,将国家统一、政治一体奉为第一价值同时包容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新国家主义”,这一理念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也对当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民族工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2023,(10):28-29
吉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青少年教育引导、城市社区机制建设、民族村寨规划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多个层面,实施筑基和提升系统工程,将其纳入《吉林省“十四五”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通过打点、连线、铺面的方式,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吉林实践。  相似文献   

20.
《民族大家庭》2022,(4):21-23
<正>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道起义门社区坐落在历史悠久的起义门城楼下,社区现有居民3675户9321人,是武汉市多民族群众集中聚居的社区之一。近年来,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政治引领、发展格局、服务举措、教育载体、创新动能、有效路径”六个方面着手,倾心谱写民族团结的同心曲,唱响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幸福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开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