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香港爆发暴力示威事件,相关统计显示:暴力示威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以青年为主。香港事态的严重反映出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场所,香港国家认同教育缺失的背后既有殖民期间遗留的教育问题,又有现阶段学校国家认同教育要素的漏洞问题。加强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教育,需要以"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为基础,大力发展国家认同教育,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各要素。同时社会、家庭、学校等均是培养和影响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重要场所,家校社的协同合作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时期 ,“关东州”的女子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为日本殖民地教育样板的“关东州”女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表现为女子初等教育的平等性 ,中高等教育的不均等性 ,职业教育的不均衡性。这既是日本本土近代重视文化教育传统在新拓殖民地的一种延伸 ,同时也有其直接的目的 ,即把女子培养成为殖民统治所需要的贤妻良母。由于殖民教育体系的双轨制 ,大多数中国人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之外。“关东州”的女子教育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赵瑾 《东方论坛》2013,(5):44-47
在1826年以前,缅甸的教育为传统的寺院教育。1826年以后,随着英国的殖民统治在缅甸的逐步确立,近代教育体系逐步在缅甸建立。在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寺院教育也还在发挥一定作用。1920年以后建立的国民学校也是殖民时期缅甸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体系虽然饱受缅甸各界批评。但是相对于寺院教育和国民教育而言,它还是比较科学和系统的,它对近代缅甸社会和文化发展还是有一定贡献的。由于殖民政府对缅甸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过低,导致整个殖民时期缅甸的教育畸形落后,这对缅甸的发展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这种影响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4.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台湾人民的同化教育。同化教育重在文化教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因而语言的同化教育便成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重心所在。台湾人民为抵制殖民当局的不均等教育制度及其同化教育政策,也以语言教育为武器进行抗争,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文书房、义学及汉文私塾等的设立。  相似文献   

5.
在19世纪末之前,香港殖民政府医疗服务基于其统治策略和财政等因素的考虑,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殖民者,尤其是对英帝国统治至关重要的英国士兵,而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华人居民的健康则相当不受关注。进入20世纪初以来,伴随着医疗服务的重组与扩展,香港殖民政府开始超越早期殖民医疗服务的狭隘主义倾向,在医疗服务方面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到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之前,香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医院、医局、流动医局、护理与留产院、产前检查诊所、婴儿福利中心、社会卫生中心和健康中心等医疗机构组成,其地域范围涵盖港岛中心城区、九龙半岛、新界农村以及周边岛屿等地区。  相似文献   

6.
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实行的是殖民体系下的"一国两制",即英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政治制度。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一制度并没有移植给香港。香港长期以来有自由而无真民主。香港的民主化进程不能无视香港人民的争取,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是英国基于殖民统治,基于中国恢复香港行使主权的历史大势,一手安排的"撤退的民主"。香港民主的发展在殖民体系下,经历了长久的停滞与突然的超速发展,回归后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重回可控的、高速的发展,这一过程必然导致震动和不稳定。而香港畸形的民主发展模式最终影响了民主心态和民主精神,诞生了一种具有香港特色的不健全的民主心态。  相似文献   

7.
民族认同源自民族心灵的幻想与记忆,它易在殖民语境下被唤醒并通过曲折的方式表现出来:由于香港特定的殖民语境,司马长风的新文学史叙述是其民族认同的曲折表现,其文学史观带有浓厚的民族性,这与当时夏志清的文学史建构的现代性追求产生了对峙与冲突;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司马长风的民族性文学史观有其独特性与积极意义。但也显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论述了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重视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介绍了香港原有教育制度的基本情况,比较了香港与内地教育制度的差异,分析了香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回归后的香港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责任,并阐述了《香港基本法》对九七后香港教育制度所作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香港教育法规是香港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在结构上属于香港立法机构制定的法律部分。主要有《教育条例》、《教育规例》、《教育则例》等。香港教育法律的特点,一是以三权分立为原则,教官决策、教育行政、教育司法相对独立,专家决策尤为突出;,二是香港教育法律适用性强,体现在便于操作、易于执行,为高效的教育行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香港教育法律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一旦生效就有强制性效用。香港教育法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香港教育现代化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日本强制吞并朝鲜后,以《朝鲜教育令》为基本法令推行殖民主义教育。为了培养殖民地统治的顺民,日本统治者对朝鲜人民进行了泯灭其民族性的同化教育以及低级简易的愚民教育。然而,殖民者的最终目的是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和剥削,培养下级劳动者的实业教育也受到殖民当局的重视。面对残酷的殖民教育,朝鲜人民在国内外开展民族教育,向朝鲜青年传播爱国思想和民族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2.
香港分离主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背景。本文将从英国殖民的历史影响、香港政治与经济的特殊环境、香港民间意识的发展、外部影响以及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互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教育侵略是日本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侵略者占领赤峰地区后,通过推行一整套的殖民奴化教育,培养"忠良国民",以此来巩固其殖民统治秩序,这就是伪满洲国教育的实质所在,也是伪满时期赤峰地区教育的实质所在。殖民奴化教育使赤峰地区的教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与停滞,延缓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当代香港公民教育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小学中,香港公民教育坚持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和谐统一,倡导生活化和国际化。当代香港中小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民族身份的教育、价值观与态度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以及生态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内容正引领着当代香港公民教育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15.
电化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深化教育与教学改革以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面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和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发挥电化教育优势,努力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培养“四有”人才服务,这是摆在我们电化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务实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确立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强调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强调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是“三个面向”,提出了发展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美中教育交流中的霸权倾向主要表现为干涉中国内政、抢夺中国优秀人才和影响中国发展三个方面,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既斗争又合作,以合作为主的总策略,通过完善教育国际交流政策和法规吸引人才回国服务和为国服务,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主动权。展望未来,两国的教育交流将朝着对等、均衡的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北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此行目的不为观光,亦不为访友,而是共同探讨21世纪中国教育的基础发展方向及将来学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群近200人的队伍就是香港采索推进教育改革研讨会校长交流团,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香港著名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伍淑清小姐以及梁洁华女士、邓日焱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以来,伍淑清小姐一直关注教育,尤其是香港青少年的成长。在九届一次全国政协会上,伍小姐在发言中曾指出,香港虽已回归,但香港近 150年的殖民教育的负面影响不…  相似文献   

19.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英国从香港殖民撤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提出了"续订和延长条约"、"以主权换治权"、"争取香港最大程度的自治"等方案和模式。英国解决香港问题的模式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益得失所采取的结果,是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改变政策来满足其殖民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在实施中异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提升。然而教育目的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异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的发展性不足、教育追求的片面性、过度重视精英教育、忽视学生发展的个性与多样性等诸多方面。我们应改善目前的教育实践,为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服务,使教育呈现它应有的魅力和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