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主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即"千人计划"),落实《秦皇岛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促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创业型城市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我们对近年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秦皇岛发展实际提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3,(1):18-19
深圳市委、市政府从2011年4月推出吸引海外人才来深工作孔的"孔雀计划"。纳入"孔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80万至150万元的奖励补贴,并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对于引进的世界一流团队给予最高8000万元的专项资助。近日,为进一步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该市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努力在人才政策上保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史文  刘建平 《经营管理者》2013,(6X):250-250
引智引才、为我所用,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国家"千人计划"的实施,掀起了国内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高潮,在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上已显现成效。但是我们应看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用制度创新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人才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4-15
案例背景 2月22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紧编制省区市、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此前,2009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推出“千人计划”.目前。“千人计划”已确定两批共326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批准了两批共67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5.
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千人计划"后,各大高校纷纷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分析高校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做法。通过政策制定、科学布局人才队伍建设方案;成立校、院两级高层次人才聘任(领导)小组,广泛物色人才;突破传统,探索机制创新;提高服务水平,落实配套政策;创新管理体制,以事业留人。为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四川省召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决定用5-10年时间.引进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5月26日,四川省下发《“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及工作待遇的若干政策规定》,开通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在此之前.江苏省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再度加力.  相似文献   

7.
区域竞争的核心是软实力的竞争。而且越到高端.越由硬实力、硬件要素主导的博弈转向软实力、软件要素为主的综合实力的较量. 目前。在中央“千人计划”的带动下。多个省区市都已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措施。重奖高端人才、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等政策鱼贯而出。接下来,如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真正让人才资源在软实力竞争中发挥最大作用.将考验地方领导的执政智慧。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11,(24):18-18
6月9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首次发布社会建设领域人才引进专项工作计划.99家单位将面向全国招聘187名卫生、教育、科研系统的高层次人才。这是继去年首次向全国发布《北京市引进国内人才专项工作计划》之后。北京市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力度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9):24-25
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出台,作为落实《意见》的一个实质内容,2009年1月,“千人计划’’正式启动,将用5到10年的时间,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伴随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各省区市“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乃至“万人计划”也纷纷出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各省区市引进海外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做法进行梳理、比较,其中有很多经验或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县域范围内高层次人才引进是我国整个人才计划实施的最基本单元。加强县域高层次人才创业环境构建,探索县域差异化人才创业环境优化方式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县域创业人才引进环境中在政策体系、产业引才思路,市场资源调动,创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构建创新、健全的人才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产业引才环境,引导市场资源保障环境,构建立体化、全方位人才创业服务环境四个方面对优化县域高层次人才创业环境进行思考,提出优化措施,探索构建良好的县域人才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层次人才工程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首要和核心任务,是保障高校核心竞争力、引领高水平学科建设、带动整体队伍可持续发展和推动高校创办一流大学的时代要求。本文在对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界定的基础上,着重从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现状和高层次人才特点入手,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力争为中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1,(21):13-13
自200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以来.目前已资助领军人才91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24人.其中创业人才63人.占全国的23.8%,列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沈丽君 《经营管理者》2014,(30):156-157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的人才政策和主要问题的分析,在高层次人才后续培养、创新的职称评定、高层次人才匹配性、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供给,软环境等方面研究目前安徽省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决策与信息》2007,(3):79-79
杨灿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首批“五个一批”人才人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实施的人才战略。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实施重点人才计划,保证人才质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是近年来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在高等教育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促进各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实现国内一流前列、国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9):15-15
最近.2009年度“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评选结束.共有265名来自海内外的高层次人才进入资助名单。这是该省“双创引才计划”实施以来.获得资助人选最多的一年.资助个人总金额达2-3亿元。11名领军人才除获得100万元个人资助以外。所承担的项目还平均获得1000万元左右的省科技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力量。高层次人才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是实施科教兴国、中原崛起、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实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对于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更好地培养、吸引、留住和使用人才,确保各类人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50):M0002-M0002
李源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 要加快培养造就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急需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鼓励科技人员带成果、带项目进行科技创业。要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要围绕大家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解人才发展之急。  相似文献   

19.
研究型大学的高层次人才是大学中最为核心的人才资源,高层次人才普遍具有高学历、高水平、高主体性、高自主性、高智能型、强事业心、强责任感、高稀缺性和高流动性等社会学特征。研究型大学应通过完善的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预期的职业发展轨道,确保高层次人才的职业追求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高度切合。  相似文献   

20.
《决策与信息》2007,(7):F0003-F0003
杨灿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湖北省宣传文化战线首批“五个一批”人才人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