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观点     
《经营管理者》2003,(4):2-3
<正> 政府职能应从5个方面转变 这次机构改革使国务院组成部门在职能分工上更加明确清晰,而重要的是,政府职能还应从5个方面转变:从管理型政府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神秘政府向透明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 陈晓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为了压缩地方政府权力空间、明确权力边界、约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使地方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  相似文献   

3.
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几经变迁,从以政治职能为中心转变为偏重于经济职能,再到经济政治职能与文化社会管理职能兼重。在政府职能转变期间,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影响若具体行政文化的内容,同时所塑造的行政文化反作用与政府职能。为了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有必要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行政文化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为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基层政府办公自动化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办公自动化建设新要求所需,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基层政府办公自动化,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基层政府办公效  相似文献   

5.
《行政许可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它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政府职能转变,狭义地说.是指政府管理经济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革。广义地说.是指政府职权和作用、功能的变化,转换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改革的核心任务和其它各项改革的前提,历次改革的经验分析表明,那些应该取消而没有取消、应该转移而没有转移或者转移之后义反弹的政府职能.往往是一些涉及到部门利益行政许可项目。从《行政许可法》的具体规定看.它的切实贯彻与实施,将有效地推动政府由传统的全能政府、权力导向政府、责任缺失政府、暗箱政府、信誉缺失政府、管制政府向现代的有限政府、规则导向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转型.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从而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立与健全政府系统内部的责任追究机制,实现公共行政以及官员个人任职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是责任政府构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责任政府的理念转变为现实的行动,最切实际的举动就是责任追究制度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对责任政府的构建有着重大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入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以适应入世的需要和挑战,把我国政府建设成一个服务型、责任型和信用型政府。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如何认识这些不良现象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克服这些不良现象,我们选择刊登了这篇文章,以便使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8.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完善政府自身建设、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进而优化政府的治理体系并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运用系统化、定量化工具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理论框架、实现效果和生成机制,对于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变革成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欧盟通用评估框架(CAF)背景、内涵及中国适用性基础上,提出基于CAF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及其生成机制分析框架,进而编制了具有较高效度、信度水平的测量问卷。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东部地区表现更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对制度红利生成的作用机理表明:(1)领导力是持续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决定性因素;(2)行政审批流程更多影响着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3)公民参与在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方面作用明显;(4)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保障性资源的绝大部分影响力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流程等配套措施实现;(5)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政府自身运行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的方向包括完善面向职能转变的领导力提升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一体化标准化改革、强化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力度、构建流程为中心的职能转变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9.
有效治理公共危机要求实现政府模式转型,建立前瞻型政府。前瞻型政府是坚持以民为本的民本政府,是坚持责任取向的责任政府,是崇尚为民服务的服务政府,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创新政府。有效治理公共危机,构建前瞻型政府,必须培养政府及其官员的预见意识和前瞻能力,转变政府职能,整合政府机构,完善政府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健全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职能转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是现代政府治理的核心理念。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这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问题,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和量;二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问题,要求政府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了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目标,必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以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是政府职能转变快捷有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创新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应该逐渐完成政府职能的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并为科技创新建立一个充分的市场、一个公平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权责一致"的传统伦理准则在实践中出现了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权责界限模糊等异化现象,既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也阻碍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因此,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对基层政府的权责伦理进行重构,建立起权责对等的良性权责关系。要以公共责任为本位,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运行,提高政府责任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和完善法治政府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的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模式应该是有为政府。这一模式在少数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并将成为大多数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扣创新的基本目标。构建有为政府的途径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理念、政府职能定位、职能配置方式、职能实现方法和实现机制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务公开的明确要求,建设和管理好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召县县委、县政府根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并坚持不懈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NGO是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机构和组织实体,是政府与社会的联结纽带,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载体。政府职能转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一大目标和重点,NGO的发展和健全是实现其转变的重要途径。政府既要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将一部分社会管理事务交给NGO来承担;又要积极培育发展NGO,为顺利承接政府转移出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作好充分准备,这样才能走出"政府强、社会弱,社会弱、政府又不得不强"的怪圈。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优化政府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管理理念问题、角色定位问题、理顺关系问题。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路径:科学界定政府职能、推进行政观念的转变、加强制度建设与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8.
信任是人际之间的一种心理预期。政府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社会公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能力;加强法制建设;强化行政责任;才能最终实现政府信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努力打造"开放型政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继政府职能转变打造"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之后,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推进"开放型政府"的试点,提出要进一步打造"开放型政府"。总结国内外政府公务部门的开放制度或开放经验,笔者认为"开放型政府" 是继打造"服务型政府"之后的政治文明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与当前政府信用的构建密切相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阻碍了政府信用构建的进程.因此,要构建政府信用,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转变政府职能,而政府信用的构建又将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口,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来分析政府职能与政府信用之间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