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运用濉溪方言“子尾词”同普通话“子尾词”相对照的方法,首先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原因,然后采用“子尾”和其它词缀的配合方式,来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的内部结构,初步得出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的”是日语中常用的接尾词,一般通过接续在一些名词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形容动词。我们对日语接尾词“的”的构词法、语意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的”的核心语意,“的”所包含的语意抽象化的语用功能是正确掌握和运用该接尾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的”是日语中常用的接尾词,一般通过接续在一些名词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形容动词。我们对日语接尾词“的”的构词法、语意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的”的核心语意,“的”所包含的语意抽象化的语用功能是正确掌握和运用该接尾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来源于同一个根词(Wurzel)的词群(Wortgruppe)构成一个词族(Wortfamilie)。德语中以基本词“schreiben”构成词族的词为abschreiben、verschreiben、unterschreiben、mitschreiben、ausschreiben、uberschreiben,aufschreiben、vorschreiben、beschreiben 和zuschreiben。根据基本词的形态,这个词族中所有的词都能辨认出来,都是由根词“schreiben”派生而来的,而且都是动词,然而每个词的具体含义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同形组合结构说明形式相同、意义有联系但功能不同的几个单位不具有同一性,不宜看作一个词,它们是同一个词族里的不同成员。汉语词族里边的不同成员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因而,词族是同形词族。“汉语词类是多功能的”、“汉语词类不与句法成分相对应”这些结论是用单纯的意义标准鉴定词的同一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应用最广泛的词尾是儿尾,北京话的儿化词更是特别多。衡阳话没有儿化韵,因此不可能有象北京话那样的儿化词,就是儿尾词也极少,象“侄儿”这样的词,还是“儿”而不“化”的,就是说,那是分明的两个音节,不是儿化词。至于象“老头儿”、“玩艺儿”这样的说法,那是借用普通话在特殊的场合作戏谑之称,并不是衡阳话本身实在有这些个词。那么,作为衡阳话最普遍应用的词尾是什么呢?是子尾。普通话也有子尾,但不象衡阳话应用这么广。从  相似文献   

7.
通过“语义场—词族—词”三级词义比较,土家语“男”语义场内“男性”词族各词:a21pa55“父亲”、?a21ko21“男子”,与汉语、缅彝语、藏—缅语语音对应规则,即同源.从亲缘关系来看,土家语“男”与缅彝语最接近.其语义演变类型与汉语、藏语等藏—缅语言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微博”为原型词形成的新语言现象“微X”,依托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网络的发展得以流行。“微X”词族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手段,其流行性也使其成为近几年学者研究的语言热点之一。“微X”词族流行不仅与其自身的语用特征有关,而且也符合现代社会语言交际的经济原则。同时,它的流行还是社会发展和人们时代心理特征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的“儿化”,“儿尾”可以归并为五种不同的发音类型,其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作为词层形式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更复杂的语言形式单位简化到词的过程。根据“儿化”、“儿尾”的不同发音特点,可以列出其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这种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X 虫”词语模创造的词群在现代汉语中有五种意义类型,从“X 虫”词语模模标、模槽、词族、造词理据等方面对“X 虫”词 语模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催生"后闺阁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众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借助文字来书写自身的生活遭际与点滴感受,于是诞生了一大批以描写女性爱情婚姻为题材,具唯美风格和时尚化倾向的女性文学作品。由于其与主流话语存在一定距离,故长期以来未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对此类文学作品给以“后闺阁文学”的命名,并对其特点和价值的分析,有助于给当下这一鲜活的文学现象以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或学位论文的组成部分,包含着若干个关键词,它们是文章阐述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核心概念,用词或短语来表达。关键词在文章的题目中具有首要的先现性,表示被阐述的对象或其特有的属性,也是文章结论中的最重要性词语,其内部存在着一定的顺序性和有机性。关键词在文章的语境下表现出特有的意义张力与向心力,通过分号联接成完整的语段意义来表达文章的论述主题。  相似文献   

13.
个体物量词“颗”和“粒”都是用来计量颗粒状的物体的,很多时候二者可以修饰相同的名词,但是二者在意义、搭配、情感色彩和修辞上存在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学术界仍有争论。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词语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词语使用习惯上确实存在某些差异,这也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出自不同作者之手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6.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国语》韦昭注中大量存在着以复音词解释《国语》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韦昭注中的联合式复音词1272个,占韦昭注复音词总数的47.09%。通过从词义、词性、语序等方面细致研究这些复音词,并将之与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时期乃至现代汉语联合式复音词进行比较,得出先秦时期语义的严格限制在三国时期已被打破,语义的外延在扩展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阉割文化”伴随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生而大行其道,也为“去势”引入了“阉割”之义。动物“去势”有三种作用,驯化、使肉 质肥美以及贸易垄断;而人之“去势”是封建君主制巩固皇权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有驯化之用。由古至今表示“去势”之义的词 也是不胜繁举,对此类词汇的搜集和整理,对农耕文明以及阉割文化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古字、古词的考释都具有重 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某,某也"这一声训形式的探讨,发现被释词与释词在语音关系上是比较复杂的,同音相训数量较少,音近相训数量最多。语音越近,声训的数量就越多,越可信。从释词与被释词的形体关系上看,形体无关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形符相同,再次是声符相同。这说明"因声求义,不限形体"作为训诂的一大法宝,没有时空的限制。颜师古《汉书注》中的声训资料为我们研究上古音、中古音和系联同源词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佐证,对研究唐代训诂学和汉语训诂学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河湟花儿"异彩纷呈的衬词运用是非常具有特点的。因此常有:"无‘花’不有衬,无衬不成‘花’"的提法。不难看出衬词在"河湟花儿"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衬字、衬词、衬句的应用体现了"河湟花儿"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其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语言特征也构成了"花儿"独特的艺术风格、手段和艺术特征。根据衬词在"河湟花儿"中的应用,可把它们分为虚衬字、词,句首呼唤性衬词衬腔,句中衬词,句尾衬词几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美国悲剧》汉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时存在的一些欠缺: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美方面,文章分析了翻译中由于一词多义的陷阱和由于译者对文化背景理解的偏差而导致译文中的误译现象;在忠实于原文的形式美方面,文章列举了译文中四字词误用及其欧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