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应运用这一方法,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联系"(理论体系内理论渊源、理论主题、理论品质、理论基点、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等的一脉相承)、"整体性功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问题的科学回答)和"整体主导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更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对它作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逐步丰富发展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体系主要回答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有3个: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渊源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初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辛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但是,毛泽东思想在这方面还没能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和实践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理论体系都有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中逐渐形成、鲜明和成熟起来的。"三什么"和"三怎样",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它由世界观层面、基本理论层面和具体观点层面组成。从这三个层面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提出来的,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的指导理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所在,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不应只是"历史的方式",而应是"逻辑的方式",即应在这个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高度上来揭示它的主要内容及逻辑结构;应重视观点本身的"成熟和典型性",并依此标准来确定其地位.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它们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创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和源泉;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凝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精髓;党关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坚实步伐,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和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和不懈追求。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呈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色,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一新的伟大思想,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准确把握这一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源溯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生命力之源在于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内在统一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主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科学态度.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中国的一切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提升执政理念提供了科学指导.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蒋文玲 《学术论坛》2013,36(4):47-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统一,正确解决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课题,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伟大范例,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中形成的创新型理论成果。要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弄清它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渊源,这也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一个基础性课题。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思想来源,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其作了深刻地阐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树立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丰碑。这个丰碑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胜利前进。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果以及党建理论,结合当代中国实际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个精辟论断,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在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特色主义事业改革、建设与发展的不同时期,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其实质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立足中国实际,面向时代要求,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使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以宽广眼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坚定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鲜明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反复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前提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依然是探索"时代精神的精华"、建构"时代文明的灵魂",阐释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凝结出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意志,凝聚亿万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理性指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论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在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取无穷的营养,才能跃上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真理和道义之巅的新境界。发展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总结和凝练中国道路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及其二者的有机统一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统一的基本逻辑,以便在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中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