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已成为整个国际社会日益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许多国家在纳税人权利保护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但受传统税收立法思想的影响,有关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为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应立足于我国纳税人权利的法律保护机制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树立正确的税收立法理念,将纳税人权利入宪,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或颁布有关纳税人权利的专门法,限制授权立法,提高现有税法的法律层级,以改革和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纳税人权利符合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要求,有利于深化税收法治建设,提升纳税人自觉遵从的程度。加强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建设应优化立法形式,进一步完备纳税人权利体系,改进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机制和机构。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仅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纳税人权利,而且十分重视通过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等手段确保纳税人权利的实现.随着法制建设的加强,我国日益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但与国外相比,无论是纳税人权利的规定范围,还是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力度,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通过分析中外纳税人权利保护制度,旨在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保护纳税人权利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4.
主权在民理论确立的公民主权所有者地位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政治根基,公共物品理论揭示的税收与公共物品之间的对价关系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经济考量,权利义务相一致理论要求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平衡是纳税人权利保护的法理解读。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立法理念和经验,分析和审视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和不足,从宪政、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对纳税人权利进行立法构建。  相似文献   

5.
各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纳税人权利保护,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立法保障、行政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社会保障,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各发达国家在保护纳税人权利上的这些先进经验,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向政府纳税后,便成为了纳税人,同时作为纳税人也享有了相应的权利,这些权利能很好地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并能一定程度地约束政府的行为。为此,有必要理清纳税人的范围,阐明纳税人所享有的主要权利,并在分析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保障现状基础上,探讨完善我国纳税人权利保障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纳税人权利及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严重损害了我国对外开放形象,降低了我国综合竞争力。为此,我国必须借鉴国外纳税人权利及保障体系的先进经验,通过构建“一个法、两个意识、三个机制”来打造我国科学的纳税人权利及保障体系,切实保护纳税人权利,全面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纳税人的权利源于社会契约。作为公民在经济领域中的身份,纳税人的权利应该包括政治、经济和纳税权利。我国的税收理论与实践长期把纳税权利等同于纳税人权利,致使纳税人权利的内容缺失,对政府公权力的制约受限。当前,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完善和保护纳税人权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2001年出台的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已经把保护纳税人权利列为政府的法律责任。这是可喜的进步。但由于征管法在规范税收征纳双方行为的局限性.因而赋予纳税人的权利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构建和谐税收的全部要求.也不能全面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特征。具体地说。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只明确了税款缴纳过程中纳税人享有的权利.而对税款征收前和税款缴纳后纳税人应享有的权利.并没有加以规定。因此.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机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包括人的本性、特性、本质三个层次内容。人的物质性需要的本性,决定了纳税人权利的保护首先应该是宪法和税法中对纳税人生存权的保障;受人的特性决定,纳税人的一切纳税行为,皆取决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纳税人获得税收教育权在税法中的确立是对纳税人的权利更深层次的保护;基于人的本质,人必然有一种公共意志或共同意志,希望通过某种行为规范体系,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决定了纳税人权利保护应该在税法通则中予以落实。从人性的维度出发,构建起对纳税人权利的全方位法律保护,不仅有利于实现法的价值追求,也契合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以纳税人为本,优化纳税服务”的理论依据、意义,以及中国当前在纳税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服务意识淡薄、税收服务考核机制尚未健全完善和纳税服务法律机制还不完备等问题,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优化纳税服务的政策建议:改革现行征管模式,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征管中的服务意识,并且优化纳税服务要与法制建设的完善同步进行,从而更好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营造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税是一国存在的经济基础,在现代社会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税收关系。税收概念中蕴含着丰富的法理,社会契约理论是税的发生学基础,税的事物本质可以概括为:财产权优先于税、纳税人与政府地位平等、税收目的的公共性等。在当代,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税收债务关系说"已成为税法学界通说并为法治国家税收实践所践行。因此,从公共物品到公共财政是税的必然逻辑,政府的财政行为应以公共利益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依归,不能只是从政府的财政需要出发,单纯凭借政府的垄断地位和权力强制性地向社会提取。  相似文献   

13.
税收核定作为纳税申报的补充性措施,有其存在的现实性和重要性。目前我国税收核定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存在于立法结构、程序、适用范围和监督制度四个方面。有必要完善税收核定制度的结构体系和程序制度,改善税收遵从秩序,以及健全税收核定监督制度,使税收核定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而言,职能行使的基础是物质财富,而物质财富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税收;对纳税人而言,合法的物质财富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国家征税,公民纳税,这是一对永远都消除不了的社会矛盾。随着法制的发展和社会权利意识的觉醒,纳税人对自身权利愈益珍视,税权和纳税人权利的冲突也愈益加剧,这必然影响到社会资源配置模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也必然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如何协调好税权与纳税人权利的关系,是决策者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消费税改革。新一轮消费税改革呼之欲出,这既是基于我国消费水平的变化,也是顺应"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文章对我国消费税改革历程做了一个系统的描述与归纳,从中寻找出新一轮消费税改革的出发点,分析现行消费税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征税范围、税率、征税环节以及价内计税办法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费税改革的建议,力求为我国消费税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得各国的税收制度相互影响,带来了税收竞争。作为税收竞争恶化的产物,有害税收竞争不仅损害了他国的税收利益,违背了税收基本原则,还对国际经济秩序产生的了不良的影响。OECD曾经制定过相应的规则,试图消除有害税收竞争的不利影响,但由于自身理论的缺陷和实践的难度,并未取得有效成果。面对愈演愈烈的有害税收竞争,中国绝不能坐以待毙,要以正确的姿态参与有害税收竞争的国际协调,反对有害税收竞争,积极签署税收协议,提升我国的税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人权为个人所得税法改革提供基本的价值坐标。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应该摒弃义务本位,确立权利本位的改革方向;要以人民主权为手段,确立人权本位的改革基点;在权利内容上,要以生存权为本位,同时高度重视自由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税务行政复议旨在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但我国现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中关于纳税争议复议申请设置的前置条件及复议机构独立性的缺乏,不利于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只有设立隶属于国家财政部的独立于税务机关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并废止前置条件,才能保障税务行政复议的救济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王文革《关于我国碳税制度设计的关键问题》一文探讨了碳税制度设计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而设计了碳税制度的具体内容.颜士鹏《欧盟航空碳税之合法性质疑及中国的法律应对》一文对欧盟航空碳税性质进行解读,质疑其合法性,并提出中国应对欧盟航空碳税的法律路径.陈红敏《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看中国的碳税发展前景》一文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为参与绿色经济时代世界规则的重新制定积累制度经验、中国税制的绿色化改革的需求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的需求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开征碳税的必然性,并通过对发达国家碳税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中国未来碳税的开征提出了几点建议.邹敏、张璐《论中国碳税制度的建立》一文提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开征碳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碳税开征时间、税率标准与征税对象的确定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为中国碳税制度的逐步确立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非营利组织所得税税务筹划的思路和方法,对企业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的理论与实践以及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非营利组织应根据所得税一般计税机理和相关法律法规,从纳税主体身份、收入、税率3个方面进行所得税税务筹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