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翻译成为翻译艺术的巅峰,诗歌翻译要求译者要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诗歌独特的艺术形式使诗歌翻译成为翻译艺术的巅峰,诗歌翻译要求译者要独辟蹊径,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作,从而对不同的读者产生大致相同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局限"是文学翻译作为"再创作"的必然前提,而"意象"正是诗歌翻译中的局限成分."意象"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特殊性,其独特性可以说是在其他文化中不能找到的和无法取代的.诗歌翻译除了传达诗歌的"肉体",还要传达其"灵魂".翻译如同转世,不可能让肉体和灵魂完美统一地在另外一个世界和文化中再生."意象"是诗歌中的灵魂,也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局限.因此,这种局限性引发了诗歌翻译的"再创作"空间.从更广泛地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看,翻译诗歌中的"意象"导致两种结果:其一,本土文化意象在"他者"文化中的植入;其二,"他者"文化意象对本土文化意象的影响和流变.  相似文献   

4.
论诗歌翻译的详略度——以李白三首诗歌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有关详略度的研究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对比李白诗歌《送友人》、《月下独酌》和《长干行》的不同英译文本,探讨了详略度对诗歌翻译的制约。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原诗详略度的制约,而且译者应尽量实现与原诗的"详略度"对等。  相似文献   

5.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歌唱者进行再创作的过程,目的是歌者在尊重原作、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利用纯熟的发声技巧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更充分地发掘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歌曲艺术的魅力.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某一时期词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思想情感,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二度演绎的艺术过程.为此,从四个方面阐述演唱者如何把乐谱上的声乐作品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6.
歌唱的二度创作是歌唱者进行再创作的过程,目的是歌者在尊重原作、忠于原作的前提下,利用纯熟的发声技巧和声情并茂的演唱,更充分地发掘歌曲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歌曲艺术的魅力。所有的音乐都是为了表达某一时期词曲作者创作作品的思想情感,都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二度演绎的艺术过程。为此,从四个方面阐述演唱者如何把乐谱上的声乐作品变成具体的艺术形象,以达到感情真挚、富有魅力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7.
优美的歌唱是由呼吸、发声、语言、旋律、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艺术形象准确地把握等共同协调、配合而形成的。它们相辅相成,只有达到整体的协调,进入最佳演唱状态时,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8.
诗歌翻译的审美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翻译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译诗实现原诗的审美饱和度:首先是两个文本兴发方式的差异;其次,近譬式与远譬式取材方式的不同;其三,译者客观性的"之谓"式表述方式和主观性的"谓之"式表述会影响原诗和译诗之间的审美距离;其四,对诗歌器用审美结构的调整也会造成原诗和译诗在审美旨趣上的差异;最后,"明辨"式或"忘言"式的诗歌语言表征会对诗言与诗意之间的审美距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诗歌翻译中译者风格的研究——以李白诗歌英译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格批评一直是翻译批评中的一个重点.通过自建语料库,从风格研究的三个层次,即语体、体裁和译者自身入手,对李白诗歌及其三个英译本的翻译进行剖析.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译者风格进行了探讨,认为同一作者的风格在不同译者笔下可以得到不同的体现,译者风格的发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论证了二度创作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并结合实践提出了创作措施,认为在"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力求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语言技巧的统一,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追求声美、情美、意美。  相似文献   

11.
试论翻译中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体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门年轻学科 ,它的研究成果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译文的质量如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对原文文体的适应。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文体特点 ,并运用已掌握的翻译技能处理原文 ,使译文尽可能地适应原文的文体 ,再现原文的自身风格。本文试从文体的两大分类———口语体和书面体出发逐一阐述在翻译时各种不同类型文体的译文如何适应原文的需要 ,同时兼顾读者身上的某些条件要求。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 ,努力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散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与作品。翻译这些作品,风格的再现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张培基先生保存散文风格方面的技巧值得学习,也证实了散文风格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
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卡明斯诗歌中的非常规因素具有巨大的表意功能 ,是对传统诗歌的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段的大胆冲击与革新。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不遗余力 ,挖掘汉字的潜在表意方法 ,发挥汉字的象形优势 ,力求实现非常规因素在原作和译作中的对等 ,再现原诗意象 ,挑战诗歌的这一传统“不可译”领域  相似文献   

14.
汉英翻译中原文缺陷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强调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区分的基础上,运用通行的现代汉语规范,对汉英翻译活动中实际运作的非文学文本进行审视,提出了原文缺陷认证的基本原则,并对原文缺陷的处理以及原文缺陷对于翻译学的建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英诗互译中的意境、风格再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与风格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比较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探讨了中英诗互 译中意境、风格再现问题,并提出只有准确地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领悟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如何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原本蕴含通识教育的本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脱离了通识教育本质。当前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以为通识是被给定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无关,拟像在通识教育中一直是"在场"的"不在场"等等。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的理论假设是:人类文化是一个混沌现象,人是在自我选择中发展的,科学分化具有合理性,拟像时代与工业时代的教育是有本质差别的。为此,维护教育的通识教育本质的策略是:"培植土壤"比"种植树木"重要、"呈现经典"比"固定教材"重要、"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比"学科之间的联结课程"重要、"主动利用拟像"比"被动遭受拟像"重要。  相似文献   

17.
西周到春秋末期,诸侯国之间的大事处理实施聘问制度,表达主张为赋诗言志,就是用诗句委婉地表白,对方作答也是如此。早期用的是一首或一组诗,后来只取一首中的几句来说,就是断章取义。这些诗都是当时朝廷编订的礼乐用诗,因此每个时代的诗有些不同,但始终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赋诗必类,即一定要符合诗的本义。早期的赋诗都是天子礼乐,春秋末期除了鲁国外都自己编诗,如《郑诗》、《卫诗》等。到了孔子把这些作品整理删定,就是现在的《诗经》。  相似文献   

18.
假日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发展假日经济,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社会消费倾向的新变化,对传统营销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在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中找到商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不同的译文风格在不同层次的当代读者群中的走势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结果发现如果读者是普通大众,他们偏向于宽式风格译文;如果读者是文化层次较高者,特别是有一定诗歌常识的读者,他们就会偏向于严式风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曾巩后期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由于时代风潮、生活环境的影响,曾巩的心态更加趋于平和。在任职地方官期间,他脱离了书斋生涯和馆阁生活,有了更多时间接触大自然。在他所写的律诗和绝句中,体现出平实、清静、温和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