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拉波桥     
塞纳河在米拉波桥下流逝 我们的爱情 还要记起吗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学者研究与诗人手笔相结合"、"大众欣赏与小众研究相顾及"、"经典重译与新诗新译相辉映"三个方面入手,介绍了王宏印教授翻译《英语诗歌选译》一书的特色,重点论述了王宏印译诗艺术的三个特点,即"注重整体,讲究细节","强调创意,以得补失"以及"声韵流转,和谐自然"。  相似文献   

3.
诗歌形式是诗歌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志.诗歌翻译能否保持原诗形式?江枫认为形似才能神似,并将其翻译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形式移植的角度来分析惠特曼"Oh,Captain!My Captain!"的江枫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揭示了形式移植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涵着佛教精神,佛教中的"色空"理论、禅宗思想均对全书的内容、结构、思想产生了影响。原文中有大量具有象征意义、蕴含着佛教哲学思想的佛教文化用语。文章通过分析霍克思《红楼梦》英译本中佛教文化用语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探讨佛教文化对中华古典文学的影响,以及英语世界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解读与接受。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建《诗经》英译本平行-可比复合语料库,验证显化、简化以及范化三种翻译特征在诗歌体裁译本中的表现程度,并从历时性角度对其内在动因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方面,三个译本均呈现出明显的语际显化趋势;但比较形合度后,发现三个译本的语内显化倾向不明显。此外,分析结果并未完全支持简化与范化假说。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汉英之间的语言差异和诗歌源语特征等言内因素以及历史文化背景、时代特征、译者的政治伦理观点等言外因素。  相似文献   

6.
诗歌形式是诗歌文本区别于其他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标志。诗歌翻译能否保持原诗形式?江枫认为形似才能神似,并将其翻译理念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形式移植的角度来分析惠特曼"Oh,Captain! My Captain!"的江枫译文《哦,船长,我的船长》,揭示了形式移植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杨宪益的汉诗英译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从前期的《楚辞》翻译到后期的《红楼梦》诗词翻译,不同时期的译本体现出译者迥异的诗学理念。结合相关回忆性材料,对杨氏在不同时期关于“诗歌能否翻译”与“诗歌如何翻译”两个问题的诗学理念进行考察,揭示其汉诗英译诗学理念变迁的轨迹,同时客观描述了该过程中伴随发生的译者对翻译本身兴趣的变化,最后指出译者兴趣因素对于翻译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入手,结合同一首诗的不同译文进行实例分析。阐释学理论中阐释的循环和文本意思及意义的关系,以及接受关学理论中的“空白”理论都给文学翻译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发挥了能动性和创造性,同一个文本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译文。因此,诗歌翻译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诗的英译领域,格律派十分注重通过译文再现原诗的音乐性。《王维诗百首》的翻译是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音乐性的重要尝试,对其译文的解读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律派译者注重在节奏和用韵两方面"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主张,丰富古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理论给翻译文学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杨益宪英译《红楼梦》为例,探讨陌生化手段在翻译文学中的运用,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时对象变得陌生,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从而延长审美感知历程。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歌是我国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遗产。鉴于古典诗歌自身的特点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古典诗歌的翻译,可以采用"意美、音美和形美"的"三美"翻译原则,即译者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传达音美,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此方能将我国古典诗歌的真正内涵展现给西方的文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2.
译诗之道在于表现原诗韵节奏与意象:诗情画意。诗歌翻译批评关注译诗与原诗在形.象.意上的等效度。艾米莉.狄金森诗集第303号作品(一部三幕性灵剧),以日常词语和三个诗节以一个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视角,勾勒了一个独立自由永恒的性灵。诗人以新的语言形式承载新的思想:词组、名词大写及破折号等超常的诗艺展示深刻的思想洞察——性灵的选择。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三个著名译本,译诗之道在于亦步亦趋刻意求似以似致信。诗篇的重新翻译呈现了一个动态过程,译者逐渐贴近作者,进而隐身。好的译本应该穿越隐喻文字而再现诗人创作的性灵境界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胡适译<鲁拜集>菲茨杰拉德英文译本第四版第七首与第九十五首,曾引起许多同时代人的关注,并将之与郭沫若的译文进行过对比.探索胡适与郭沫若译文间的差异,进而探讨胡适与郭沫若译诗的相关问题,对于我们研究现代翻译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翻译问题和论争问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语言符号的音美,形美,意美的分析方法,对许渊冲英译《葬花辞》进行研究,以实例说明了许渊冲英译本是如何实现原文音美传递、形美传递、意美传递的。指出了翻译是语言符号艺术性再现,译者做诗歌翻译时要为原文的艺术性服务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6.
自由体和格律体的翻译形式在英诗汉译中因为原诗体例的不同而备有所长.以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歌》的翻译为例,主张对于英语诗歌中的传统爱情诗歌,应以中国古体汉诗尤其是词体的形式进行翻译,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诗意蕴,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诗作和诗歌理论建设集古今中西之大成,得到了中外有识之士的充分肯定。闻一多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英文诗歌,早期新诗试笔即呈现“中西合璧”的艺术风貌;留学美国使得他更真切、更深入地感知了英美文化、英美诗歌;《死水》对英美诗歌的借鉴更自觉。与此同时,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又鲜明地体现着对于传统诗歌艺术精华和传统诗学理论的撷取与承传。他的诗歌文学活动构筑了一座连接古今中西的“诗桥”。  相似文献   

18.
19.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难点。在长期诗歌翻译实践中,我国学者曾提出"散文释义"、"形式对等"和"三美"等三种不同的诗歌翻译观。以《天净沙·秋思》的英译为例对上述三种诗歌翻译观进行讨论,认为"三美"观优于"散文释义"观和"形式对等"观。  相似文献   

20.
诗歌翻译贵在求真、求善、求美.翻译时应首先追求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文章以杜甫<望岳>一诗的英译为例,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形神问题,指出诗歌翻译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争取最理想的效果,以实现对原作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