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2)
《红楼梦》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时,揭示了封建阶级衰亡的必然趋势。它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深刻的历史内容,揭露了封建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它的批判锋芒,达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阅读《红楼梦》,对于我们加深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实质及其历史罪恶,进一步认识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利用孔孟之道,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面目,深入批林批孔斗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政治历史小说。曹雪芹在这部书里,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动人的艺术力量,对于统治中国思想领域两千多年的孔孟之道,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热情地赞扬了被压迫的奴隶们和封建阶级内部叛逆者的反封建、反儒学斗争。孔孟之道是剥削压迫之道、反革命复辟之道。历代行将灭亡的反动阶级,为了挽救自己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4,(1)
孔孟之道就是复辟之道,是历代反动派用以欺压劳动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武器。产生在十八世纪乾隆年间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历史小说。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反映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激烈的阶级斗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同时,也揭露了孔盂之道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显示了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
孔孟之道就是复辟之道,是历代反动派用以欺压劳动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武器。产生在十八世纪乾隆年间的《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历史小说。在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反映残酷的阶级压迫和 相似文献
5.
何士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了“末世”的字眼,曹雪芹的用意主要指的是一个朝代的末世,自然不会意识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那个封建社会末世。然而,封建末世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不可能不反映到 相似文献
6.
柏青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4)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写得最好的政治历史小说。然而,长期以来,它不但受到那么多反对者的攻击,而且还遭到那么多自命是它的爱好者的曲解。也许曹雪芹早就预感到这一点,所以在开卷第一回写下了这样意味深长的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事情很清楚,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立场上,用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去读《红楼梦》,怎么可能真正理解这部古典杰作的真实内容和深刻意义呢?只有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读《红楼梦》,才能正确理解这部政治历史小说的政治内容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舒坤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5):84-8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主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义性。我们从作品描绘的具体社会生活中,从创作主体的阶级立场中,从补天济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补天从开始之日就已经注定是悲剧。 相似文献
8.
杜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70-17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同时也开中国现代小说之先河,《财主底儿女们》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剖析《财主底儿女们》中《红楼梦》的影子,并同中求异揭示路翎对其继承、发展,从而赋予文本新质。 相似文献
9.
宋华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30-132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茶是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孕育产生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本文通过剖析阐释《红楼梦》中“茶”的文化蕴涵,挖掘其传统文化意义,探究其在英译本中的不同表现,指出把语言现象与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会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以及翻译研究的深入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灿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34-137
《红楼梦魇》是文学家张爱玲情节化操作之外的特例,这部关于《红楼梦》的考据和评点专论,是她穷毕十年精力的后期作品。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这部学术专论的表征,而她与《红楼梦》及其作者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是这部专论的非学术隐义。张爱玲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红楼梦魇》作为自己的间接诉情文本。《红楼梦魇》的完成过程,是张爱玲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表达情感最后归宿的过程。同时,《〈红楼梦魇〉自序》为审视张爱玲与《红楼梦》及作者的情感渊源,考察她与曹雪芹在精神特质、审美传达等方面的契合,深入研究张爱玲的创作意识和文本意义,提供新的考察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里,探春是贾家最能干的一位小姐,她曾经代理王熙凤理家,运筹于“议事厅”上,干过一番小小的改良事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解救四大家族的经济危机。但是否仅仅据此就可以把她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反动人物呢?封建社会的法家人物,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但他们主张改革,主张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就有某种进步意义。探春虽然还够不上法家人物的形象,但她确实表现了地主阶级改革家的某些重要特征,对她的主张改革的倾向,不应当给以简单的否定。在批儒评法深入开展的今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探春理家做一番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末期法家人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邱彦勤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33-136
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对“忠实”的度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翻译目的不同,使得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就导致了对原文的不同的“忠实”的度。此外,还分析了一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如赞助人、读者群、原语和的语地位等。因此“忠实的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游离于“绝对忠实的译本”和“创作”之间的点的集合,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邱彦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对"忠实"的度进行分析,认为由于翻译目的不同,使得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也就导致了对原文的不同的"忠实"的度。此外,还分析了一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如赞助人、读者群、原语和的语地位等。因此"忠实的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游离于"绝对忠实的译本"和"创作"之间的点的集合,即在两者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文本。 相似文献
14.
写于十八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在这部小说里,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卫道者贾政与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的矛盾斗争,时起时伏,贯串始终。特别是三十三回写宝玉因“不肖种种”而“大承笞挞”,矛盾冲突更加尖锐。这一场卫道者和叛逆者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充分暴露了孔孟“忠恕”之道的虚伪和残酷。 贾政和贾宝玉身为父子,但有着两种不同的思想。贾政是一个手不离“圣贤”书, 相似文献
15.
典故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图式理论为译者成功进行典故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认为,有效激活译语读者的相关文化认知图式是进行典故翻译的关键。本文以图式理论作为框架,分析杨宪益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取的典故翻译策略并指出其得失。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当时的家族伦理关系以及家庭财产关系,其中关于宁国府和荣国府二府在身份继承及家庭财产分配方面的描写,实为清代继承制度的一个缩影。今天从法制的角度对之加以探讨,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对完善我国现今的继承制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红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Z2)
贾宝玉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里的中心人物,是作家曹雪芹精心刻划的一位封建叛逆者。《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及其主要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反儒思想。 相似文献
18.
李开玲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51-56
经典本身的魅力是其得以承传的第一推动力。《红楼梦》以其寓言象征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对人间世的叩问,在叩问中向生命质疑其价值、意义、目的、来路、过程、去向及生命的美丽、丑陋和悲怆,清醒地反思了人类的生存处境和归宿,体现出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和拯救之愿,因而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红楼梦》自问世以来波谲云诡的遭遇和至今不衰的魅力至少可以展示经典传承的诸构成要件,它以经典的范式对人生有所叩问和承载,从人生价值的启悟和提升中走向超越且历久弥新,引导读者从悲悯的观照中提升生命的境界,珍视情性和精神的自由,超脱凡庸,从而直指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按照《红楼梦》所具自叙传性质 ,从而通过贾宝玉等人对戏曲的态度来考察曹雪芹的戏曲思想。其结论是 :曹雪芹肯定并推崇戏曲艺术 ;他的戏剧观是悲剧性的 ;他认为戏曲是以曲为核心的 ,而其情节排场等要义新鲜奇异却又不失情理 ;他主张对戏曲兼收并蓄但又有所侧重 ,欣赏戏曲则偏好词藻、音律、排场而又清淡娴雅的作品。从中可以窥视曹雪芹思想的另一侧面。 相似文献
20.
一、高潮是平时潜伏的多种矛盾交织汇聚的必然“宝玉挨打”是公认的《红楼梦》的四大高潮之一。它和王夫人抄检大观园,锦衣军查抄宁、荣两府,苦绝珠魂归离很天一样,是多种潜伏已久矛盾交织汇聚的必然波澜。这一波澜兴起与跌落的全过程反映了《红楼梦》构织情节高潮的艺术。剖析“宝玉挨打”,即可看出由下述矛盾交织汇聚而成:父与子卫道与叛逆之间积蓄已久的矛盾。主奴之间金钥与王夫人、琪官与王爷之间的矛盾。因为金钥投井和演官失踪直接牵连宝玉,构成触发贾政盛怒的原因。贾府与忠顺王府之间亦即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两府素无来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