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周作人对“苦涩”审美境界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煎药的时候,和着中药味读梁漱溟的书,效果会出奇好,因为梁先生的书中是会流淌出浓浓的中药味的。我们在品尝周作人的小品散文时,恐怕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周氏的散文明显有着和中药一样的味道,那就是“苦涩”。他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对“苦涩”的一种特殊喜好,他的散文有许多是以“苦”或“药”为题,诸如《苦茶随笔》、《苦竹杂记》、《苦口甘口》、《药味集》、《药堂杂记》等等,甚至他的书房也命名曰:“苦雨斋”、“苦茶庵”。“苦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自二十年代初期致力于散文创作。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和《你我》五本散文集。他的散文,在当时以“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脱颖而出,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这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在艺术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在何其芳较为漫长的散文创作历程中无疑占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这两本集子既带有他前期散文集《画梦录》那种疏离现实、迷恋自我的特点,又在某种程度上流露出他后期散文集《星火集》所具有的参与社会、向往革命的思想意向;更重要的在于这两本集子集中展示了处于人生转折期的作者所特有的那极为复杂矛盾、深奥玄秘的心理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作者的散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双重变奏的内在心理依据。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何其芳的《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必然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茅盾,不仅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巨匠,也是特具风格的散文大师。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先后结集的有《速写与随笔》、《见闻杂记》、《苏联见闻录》等十多种。一九八○年出版了《茅盾散文速写集》,全书共收一百三十篇,是他一部最有代表性的散文自选集。茅盾散文的创作,早在“五四”前后就“多产”了。“特殊的时代常常会产生特殊的文体”。他的散文,确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如果打个比喻,这一篇篇散文就象一颗颗光波斑驳的珍珠,通过历史这条引线汇成一串,以其不同的色泽,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斗争风貌。  相似文献   

5.
何其芳一生的散文创作主要结集为《画梦录》、《还乡杂记》、《星火集》和《星火集续编》,一般把前两部集子归为前期散文,而把后两部归为后期散文.前期散文以"梦"为刻意营造的意象,而后期散文则闪烁着"星星之火",通过对前后期散文特点的比较,指出"梦"与"星火"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试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的艺术特色杨益萍1931年8月至1932年7月,朱自清留学英伦并漫游了法、德、荷兰、瑞士、意大利等五国。《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以下简称《杂记》),就是他于回国后的四、五年间陆续写成的两本游记。朱自清散文作品长期来流...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40年代正式执笔散文创作,奇迹般地饮誉文坛。他的《雅舍小品》至今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之后一直笔耕不辍,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四集”、“合集”及《清华八年》、《秋室杂文》、《槐园梦忆》、《雅舍谈吃》等10多册,构建了一个恢宏辽阔的散文艺术世界,使梁实秋当之无愧地成为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梁实秋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看了巴金的一些散文,其中尤以《怀念集》①叫我越读越爱不释手,文章中抒写的感情使人萦怀,催人泪下。它使我从中触到一颗滚烫的心,正如作者多次提到的,勇士丹柯为照亮他人前进的道路而高擎着的一颗“燃烧的心”②。我情不自禁地喊道:“丹柯,这就是我们的巴金!就是我们敬爱的巴金!”巴金从1927年写作《海行杂记》以来,至今已写作散文百余万言,收成集子的将近二十本。因此,巴金不仅是现代优秀的小说家,而且是现、当代优秀的散文家。他的  相似文献   

9.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10.
巴金是我国继鲁迅、郭沫若、茅盾之后影响最大的作家.以往的研究者们多偏重于他的小说创作的研究,而对他的散文则注意极少,这是不公平的.夏衍说:“不论是小说家、剧作家、报告文学作者,他们最先学的、最早写的,都是散文”.(《精炼与清新》见《文艺报》1982年第1期)巴金也是如此.其实巴金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是相当高的.就数量来说,民主革命时期所写的作品,结成集的就有《海行杂记》(1927)、《从南京回上海》(1932)、《旅途随笔》(1933-1934)、《点滴》(1933-1935)、《短简》(一)(1936)、《短简》(二)(1935-1937)、《梦与醉》(1937)、《控诉》(1931-1937)、《旅途通讯》(1938-1939)、《无题》(1936-1940)、《黑土》(1939)、《龙、虎、狗》(1940-1941)、《废园外》(1938-1942)、《静夜的悲剧》(1945-1946)等十八本之多.就种类来说,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就体裁来说,有通讯、报告、速写、杂感、书信、序跋、随笔、游记,回忆等等.就质量来说,他的散文犹如一朵朵美丽的彩云,令人神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巴金的散文以题材的广泛,感情的真挚,风格的朴质清新等形成了他的特色.可以说,巴金也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1.
论叶圣陶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是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著名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作家。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活动中,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另外,还有一些小说收入散文小说集《脚步集》和《西川集》等书中。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知识分子,特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先生在《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本文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选择了《春》《绿》《荷塘月色》《生命的价格——七角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三十年代散文名家辈出。以写乡上散文而著称的李广田,以其别具山泽野趣的“画廊”而独标一帜。他的《画廊集》、《银狐集》等散文结集,在现代散文群星灿烂的天幕上,划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辉。李广田散文创作的艺术经验,值得散文创作者和研究者总结与借鉴。这里,我们择其主要,试选二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白羽是我国当今散文大家之一。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五十周年的今天,总结他在新时期十年的创作新经验,无论对他本人的创作,还是时繁荣我国散文创作,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祖国进入新时期的大飞跃中,刘白羽也开拓了自己散文创作的新历程。正如他自己所说:“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到来了,那些积聚的形象,象火一样一触而发,我意想不到地写出《巍巍太行山》;而后又写了《昆仑山的太阳》、《樱海情思》、《罗马》、《翡冷翠》;最近又写了《翡翠城》,《海上日出》。我走向散文创作一段新的历程。”十年间,他出版了《红色的十月》、《芳草集》、《海天集》三个散文集。还写出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记朱德同志》。另外还有多篇散文散见于  相似文献   

15.
体制是文体形态的四大构成要素之一,苏轼散文按其体制可分为辞赋、论说传状碑志、尺牍、奏议公文、箴铭颂赞、序跋、杂记八大类,其中辞赋、论说、题跋、尺牍、杂记五类体制创新最为突出,即努力突破已有的写作规范,破体为文,进一步开拓散文写作的新天地。苏轼散文体制创新一者源于他“出新意于法度之外”的创新精神,二者与他“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创作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读李广田的《画廊集》,会使人得到一种静美的感受,这不仅是《画廊集》,也是李广田早期散文(以《画廊集》和《银狐集》为代表)的特色,本文试就李广田早期散文的静美特色作一初步探讨。首先,李广田的早期散文,表现了田园的和平的静美。李广田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故乡、田园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写乡间的人们。”(《画廊  相似文献   

17.
《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是冰心留学美国期间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它们充溢着天然的生态之美,主要表现为:以“母爱”为现实根基的生态平等之美;用“童心”拥抱自然和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之美;去国怀乡的“家园意识”.冰心潜在的生态立场成就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作品内涵,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散文重要》收集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也收集在他的((小花朵集》。这篇谈“散文重要”的文章,本身便是一篇言简意明清新朴素的散文。全文不到二千字,却就散文的重要性,散文的特点,写散文不难,散文是其他文学作品的基础等等几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史上不少作家走上文学道路是从写散文起步的,冰心发表的处女作是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巴金写出第一部小说前就完成了散文集《海行杂记》,许钦文则说:“我在开始做小说以前,是写了  相似文献   

20.
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成功的小说家之一,任何派别的文学史家也无法低估他在小说创作上的巨大业绩;晚年,他更以五卷辉煌的《随想录》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者的良智,震动了海内外文化界。小说创作的独具风骚与暮年谱写的“天鹅之歌”合力构成的眩目强光,常常使得读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早年同样风格独异的散文创作.对其早期散文的研究与评论也仍颇显寥落。事实上正如巴金早在五十年代就承认过的那样:“三十年来我一共出版了二十本散文集。我的第一本散文集《海行杂记》还是在我写第一部小说之前写成的”。仅从1927年到1949年建国前,他就创作和出版了18本散文集,共50余万字。这样庞大的散文创作量,在现代作家中是不多见的。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也自成一家.风格卓著。它们系统地记录、描写和抒发了作者在长期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