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微 《探求》2004,(2):80-80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正是这股潮浪中一颗耀眼的浪花。该局自1999年2月独立运作始,已萌生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之后,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推向了理性自觉的阶段,成为全国各地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先行者。《学习型税务组织创建模式研究》一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通过对广州地税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经验以及模式进行总结和研究,向广大读者,特别是政府部门提供了创建学习型…  相似文献   

2.
赖南波 《探求》2005,(Z1):34-35
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持续创造,与学习型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创建学习型机关,就是要更新学习理念,健全学习机制,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学习体系.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社会化、社区环境学习化、教育合作国际化,形成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型社会.使个人成为学习型的人,团队成为学习型的团队,组织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形成一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培训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3.
李雁 《探求》2005,(Z1):63-64
一、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趋势,一个世界性的潮流迅速崛起并波及全世界,这就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我国政府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个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必然要求加快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发展终身型成人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于高三课堂上常见的模式就是习题课,习题课讲解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从之,这是常见的上课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相违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为了能够实现有效的习题课讲解,还要兼顾新课改要求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我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社区智慧学习环境是智慧城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智慧湾区建设背景下,在认识社区学习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应通过加强社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顶层设计、形成社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共同体、提高社区学习环境智慧化水平、建设社区智慧学习工作者队伍、促进社区居民全员性和终身性发展等途径优化社区学习环境,服务全民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雅丽 《社会》2003,(6):35-36
社区建设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论坛上发表讲话,发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倡议。他强调:“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本途径”,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又一次明确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今,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已经日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一些省市开始率先进行试点,我国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帷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7.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论述了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特别就甘肃省如何营造全民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社会提出了若干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社区教育已受到城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为解决社区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而组织、实施的,是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张亚君 《社科纵横》2010,25(4):149-151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向是:成为构筑知识经济时代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平台,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路,走规模发展、质量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必然要从人才培育模式入手,适应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提升职业人才的核心技能和综合素养。自“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育人。该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四融”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和终身学习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确保人才职业技能螺旋提升,为人才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ynergy between promoting resiliency and the strengths-based perspective is well established in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suggests another potentially productive synergy, one that can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apacities for resiliency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ese findings emerged from a qualitative study involving 12 older women (ages 64–72) participating in the Osher Lifelong Learning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Maine. Lifelong learning is defined as a cognitive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continue to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over their lifetim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ata are considered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at includes gerontological social work,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and adult learning. Specific social work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itiatives that could confirm and operationalize this synergy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
秦钠 《社会》2008,28(2):181-181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现代特征的社区教育在上海崛起并迅速发展,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非西方后起社会现代化背景下的都市社区学校(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和大阪市福岛区大开市民终身学习室)为个案,以跨国比较研究的视角,通过对都市社区学校(学习室)中的管理者、施教者和学习者进行访谈,对社区学校(学习室)的组织运作形式、教学活动特点,以及产生的社会成效等问题进行实证考察和比较分析,阐述社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社区发展的功能,总结提炼大阪市社会教育的理念和成熟经验,提出社区教育比较研究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广佛肇地区是广东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在广东乃至全国的近代革命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革命遗址、遗存很多。但由于红色旅游资源分散,没有品牌优势,因此要大力加强广佛肇三地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发展,打造广东红色旅游资源品牌。要规划广佛肇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广佛肇红色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结合三地独特优势,准确定位,细分客源,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江水道六城市港口情况分析及城市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虎 《创新》2009,3(5):60-64
西江水道开发的社会经济价值体现在西江水道沿江港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作用上,与这些城市现有的基础条件和实力。与其未来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之所以选择南宁、贵港、梧州、佛山、云浮和肇庆六个城市作对比,不仅因为上述六市是《梧州共识》协议的签署者,而且是西江水道沿江最主要的六个城市,能够代表西江水道沿江经济带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升臻 《唐都学刊》2011,27(5):20-23
《大学》乃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原《礼记》中的一篇,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理学创始人二程称《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至近代,孙中山先生赞赏《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应该保存"的中国的"独有宝贝"。可见,继承和创新《大学》之德育思想,对于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提高德育效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发全 《社会工作》2009,(22):18-20
新市民群体是城市中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不足和城市人的社会排斥而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因而有强烈的自卑感。以助人自助为理念的社会工作对新市民群体的介入对他们提高自身技能和认知,消除市民和新市民之间的隔阂,以更好的融人城市生活十分有益。本文以天津市妇联城乡部新市民社区学习中心的社工服务为例,阐述嵌入式社会工作在促进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期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工介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新经济地理理论对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修正,通过对交易费用的细分构建外部性和运输网络下的城市群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1990-2008年中国部分城市数据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在运输网络影响下,中心城市依靠要素集聚获得增长,非中心城市快速接近中心城市。运输网络的改善,将加速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同时,在保留部分新增要素的情况下,增加节点集聚系数、降低非中心城市问的运输成本,利于非中心城市对外部性的应用,加速其经济增长,促进与中心城市的协同增长。因此,在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时,不仅要重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更要重视非中心城市间的相互联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谷歌图书的百万书籍大数据,以中国地级以上(含)城市近300年来英语书籍中出现的词频来展示和分析城市国际知名度的变迁及其特征。研究发现,北京、香港、上海、广州、南京、澳门、天津、台北、重庆和拉萨依次为近300年国际知名度的前十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基于书籍大数据的国际知名度和媒体提及率进行基于时间序列回归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表明,近代中国大陆城市在国际媒体中的提及率显著影响其国际知名度,而港澳台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媒体提及率之间则不存在这种关联。这意味着近代以来大陆城市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媒体报道进入西方社会。本文最后总结了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获得过程的模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outcomes of the Engaged4Life program, an intervention to encourage inactive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to embed physical activity, cognitive activ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into their everyday lives in contexts that are personally meaningful and natural for them. Fifteen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ized 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echnology-assisted self-monitoring of daily activity via pedometers and daily tablet-based surveys; psychoeducation + goal-setting via a 3-hour workshop; and peer mentoring via phone 2×/week for 2.5 weeks) and 15 to the control (technology-assisted self-monitoring only). Recruitment was shown to be feasible and efficient, but not able to reach the target for men. Retention rate was 83% and participants manifested high adherence and engagement with the intervention. Though this pilot trial was not powered to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daily steps increased by 431 (11% increase) from baseline to Week 4 for the intervention (p < .05), but decreased by 458 for the control, for a net difference of 889 steps (p < .05). Findings were sustained at Week 8 (p < .01). In a future trial, difficulties in recruiting men, barriers due to the technology-intensive design,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should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Guarantee (MLSG) system in urban China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990s. As a national income benefit program, this system has huge regional differences as a result of regional vari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ethods used to calculate the benefit. This article uses 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ercentile metho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benefit level of the MLSG system.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replacement rates in central cities are decreasing, but in prefectural-level cities, by contrast, they are increas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eplacement rates when comparing central cities are considerable and are even larger among cities at a prefecture level. Per-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inimal living standards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e. Such variation in the value and operation of the MLSG system suggests an urgent need to implement a national unified scheme. The article proposes a single approach to calculating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benefits using 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replacement rate that would allow for local differences while providing national cohe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