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罗贯中确有其人。《录鬼簿续编》提供了可信的依据。他是否《水浒传》的作者,不少文章对此持肯定态度① ,但似仍与作品本身挂钩不够。笔者对《水浒》作者问题持“施作罗续”说,本文拟就《水浒全传》做一点“溯波探源”的工作,为“罗贯中续《水浒》说”进一步提供一些佐证。笔者认为,《水浒全传》中许贯忠的原型就是罗贯中。将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与容与堂百回本《忠义水浒传》、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的回目校勘,可以发现百二十回本添了一处地名,改了一处地名:  相似文献   

2.
《水浒》历来被认为是宣扬忠义的作品,在大量的研究文章中似乎已经作了定论,所以在出版《水浒》时则加上了“忠义”二字,如:《忠义水浒传》、《忠义水浒全传》、《忠义水浒全书》等。解放后出版的《水浒》,尽管“忠义”二字已经删掉,但实际上忠义说仍被沿袭了下来,认为是宣扬忠义的文章各地也常有出现。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不同观点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3.
一年来,《水浒》研究领域中最受重视关注、而又最为复杂错综的课题,大约莫过于施耐庵研究了。国内许多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考证研究论文,大体上提出了以下三种主要观点:一、认为《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就是《水浒》作者施耐庵,他是宋末元初钱塘人;二、认为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海陵白驹场人,即今兴化施家桥、大丰白驹镇施族的祖先;三、认为施耐庵是郭勋门客的托名,《水浒》成书年代不早  相似文献   

4.
一、时势造就作家白驹施耐庵(彦端)实有其人,已为出土文物和有关史料所证实。但,其人是否即《水浒》作者呢?我们认为是的。理由是:(一)其人与明人所记《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活时代,地望等吻合。(二)其人有作《水浒》之才学、阅历与企望。(三)时代、环境、人物提供了作《水浒》的生活源泉。(四)江阴、沙州、淮安、施桥、白驹等地有大量的人民世代相传其人著《水浒》的口碑。全国再无别处有具备这“四项条件”的。因而,可以作出白驹施耐庵即《水浒》作者的论断。当然,必须上述“四项条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现在(一)、(四)两项已为出土文物与大量调查所证实、所公认。(二)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竺青、李永祜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高儒《百川书志》著录的“《忠义水浒传》”(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具有《水浒传》祖本所应当具备的连接《水浒传》创作生成过程与传播接受过程的居间特征;后世刊刻者对其题署的不同理解与随意取舍,则成为五百年来人们在《水浒传》著者问题上争执不休的原因。用上述观点综合分析有关的考证材料与研究成果,可以认定,施耐庵是《忠义水浒传》最初稿本的唯一撰著者。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至今为学术界一桩未了的公案。但总其各种说法,不外有三种———罗贯中著;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施耐庵著。我们认为:《水浒传》作者为罗贯中,“施耐庵”为罗贯中的托名。有关“施耐庵”为托名的说法前代学者早已论及,清人周亮工就提出过质...  相似文献   

7.
两个罗贯中     
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约1280-约1360),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约1397),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水浒》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相似文献   

8.
评《罗贯中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仲杰、孟繁仁等先生主编的《罗贯中新探》一书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除收录了《续录鬼簿》中的罗贯中传外 ,还收录了鲁迅、郑振铎、何心、柳存仁等名家在《续录鬼簿》基础上关于罗贯中研究的文章 ;第二部他收录了 80年代以来一些关于罗贯中研究的论文 ;第三部分附录了《罗氏家谱》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志传评林》、《忠义水浒全传》和《普恶图全传》等明清白话长篇小说中有关罗贯中的资料。全书的重点在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所收的论文从不同的方面论证罗贯中是元代太原人 ,即清徐《罗氏家谱》中所记罗锦的次子 ,罗贯中晚年在今河…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问题又引起了文史界的广泛注目。这是由江苏省兴化、大丰两县又发现了一些据说是有关施耐庵的文物资料引起的。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老问题。“水浒”故事虽然流传甚早,但《水浒传》的刊行和广泛流传却是始自明代嘉靖年间,早期的几种版本的署名又不一致,或署罗贯中,或署施耐庵,或  相似文献   

10.
水浒学者张国光同志近著《(水浒)祖本探考》一文(载《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他的观点即“郭(勋)刻本就是《水浒》最早的刻本,它其实都是郭勋的门客执笔的;成书不早于嘉靖十一二年,即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初”。他也和某些《水浒》研究者一样,否定了施耐庵的《水浒》著作权。这篇《探考》是化了力气的,对于郭刻本《水浒》给原作增加了哪些新东西是作了认真研究的。但张国光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对于金圣叹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一般论者只注意到他是出于思想方面的需要,而很少注意到他也是出于艺术方面的需要,这是一个缺陷。金圣叹是杰出的文艺批判家,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要求很高,当他对一部作品动大手术,砍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使之成为“全本”时,他不可能没有艺术着眼点,没有艺术构思。实际上,他非常重视自己评定加工的七十回本《水浒》的艺术性,认为凭这种艺术性,他的“古本”完全可以压倒《忠义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12.
罗贯中《三国演义》封了蜀汉“五虎将”;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也有梁山的“五虎将”。但“五虎将”者不见于历朝职官建制,即使是平话戏剧创造,它也是一种与武人的荣誉称号,并非是作官衔授与的。 古史多记以猛虎比喻勇猛的将军。见于陈寿《三国志》称关羽张飞,就有“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蜀书》卷六评);“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吴书·周瑜传》)。此当是后世“虎将”一说。但冠有“五”,即要追溯于它了。  相似文献   

13.
《水浒全传》是罗贯中在“施耐庵的本”基础上最后创作完成的。他把《宣和遗事》和吴读本《水浒传》所写“四大寇”中的“河北贼高托山、山东贼张仙”改写为“田王二传”,借以寄寓自己的身世情节以及对明太祖屠戳开国功臣的感慨。罗贯中在“征田虎”部分塑造了一个隐士人物“许贯忠”,把自己的形象、行迹隐藏于这个人物的描写之中,因而“许贯忠”即罗贯中的虚象。本文作者经过实地考察,以新发现的碑刻文字和方志记载为证,考明了“许贯忠”和罗贯中之间的虚实关系,从而发见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大都隐现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这样一种普遍现象,提出了一条探求古代小说作者之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从水浒戏和水浒叶子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学术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认识。多数人坚持《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著作权归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元末明初说,根本没有确实证据。试问,嘉靖以前哪一本书里记载过元末明初戏曲作家罗贯中写了《水浒传》小说?哪一本书里记载过元人施耐庵的身世经历并创作《水浒传》?朝廷的哪一条禁令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元末、明初的史籍、文献中,至今尚未发现可靠记载;明中叶后,虽有些零星记载,但又互相抵牾。由于文献不足征,稽考为难,某些人遂怀疑历史上是否有施耐庵其人。解放初期,中央文化部及苏北文联,曾派人赴大丰县白驹镇、兴化县施家桥等地调查施耐庵史料。前者的调查报告未发表,据悉,结论大体上是认为苏北并无施耐庵;后者的调查报告,由丁正华、苏从麟同志执笔,在《文艺报》一九五二年第二十一号刊出,公布了《施氏族谱》等资料,把研究施耐庵的工作,向前推进了一步。但是,由于这次调查没有能够和元末明初的历史结合起来加以深入研究,特别是没有找到关键性的史料、文物,以致施耐庵之谜,未能完全揭开,直到不久前,有人还公开断言:“我到苏北调查过施耐庵的材料,所有关于施耐庵参加过张士诚的起义的传说,以及别种传说,全是捕风捉影,无稽之谈,连施耐庵的影子也没有”。①在某些文学史以及一些出版社的《水浒》前言中,提到施耐庵生平,均付阙如,表明了他们对学术界主张苏北有施耐庵之说者,是持否定态度的。施耐庵的生平到底怎样?这对包括笔者在内的明史研究者来说,同样是个重要课题。今年三月初,我去施耐庵故乡苏北考察了二十多天。承盐城、大丰、兴化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看了一系列新发现的施耐庵文物、史料。其中最重要的,是施耐庵之子施让地券、四世孙施廷佐墓志铭、九世孙施奉桥地券;把这些文物与解放初期发现的《施氏族谱》(支谱)与大丰县在去年十月发现的《施氏家簿谱》,以及其它史料,一起加以比较研究,看来是可以作出关于施耐庵生平的基本论断的。现对施让地券及《云卿诗稿》试作考索如下,希望得到学术界师友的指正。  相似文献   

16.
陈辽 《江汉论坛》2012,(10):100-104
从三个真实的墓志铭,可推算出施彦端的生卒年,生年为1332年,卒年为1406年。用系统方法可以初步判定施彦端即施耐庵。小说家罗贯中年龄大于施耐庵,生卒年约为1280-1360年,因此,《水浒传》不存在施作罗编的问题。《水浒传》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施耐庵热”。这场“施耐庵热”以在扬州举行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鉴定座谈会”为高潮,以在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施耐庵文物座谈会为转折点,而以在武昌举行的一九八二年《水浒》学术年会为尾声,先后有广大的《水浒》研究工作者和文学史家、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参加讨论,并引起了海外汉学家的注目。现在这场“施耐庵热”虽已过去,有些问题却很值得我们冷静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贄在《忠义水游传序》中,肯定《水浒》为发憤之作。他說: “太史公曰:《說难》、《孤憤》,圣賢发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圣賢,不憤則不作矣。不憤而作,譬如不寒而顫,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憤之所作也”。至于发憤的原因何在,他以为由于施耐庵、罗貫中,憤于宋王朝政治的腐化,使“大賢处下,不肖处上”;憤于宋王朝对外来侵略的异  相似文献   

19.
一《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至梁山泊英雄惊恶梦止,是一部反抗封建统治,热烈歌颂农民起义的不朽名著。著者为元末明初人著《三国志通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演义小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撰著于明洪武末至永乐初(约在1387年—1407年这段时间)。到明朝中期,约在正德、嘉靖年间,有人续加受招安、征辽国、平方腊三十回共成一百回,称为《忠义水浒传》。明朝万历年间,袁无涯从杨定见处得到一部增添“平田虎、王庆”的本子,又添二十回共一百二十回,称为《忠义水浒全传》。今人论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实在只是这些  相似文献   

20.
《水浒》的反贪官倾向是众所公认的。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指出《水浒》所抨击的不仅仅是个别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而是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和黑暗势力。鲁迅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水浒》作者的反政府倾向。他说:“《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指《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等书——引者)中底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同处……。”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是十分允当的。施耐庵用如椽的巨笔活画出了一幅阴暗、污秽、血腥的人间地狱图。在这人间地狱中,群魔乱舞,鬼魅恣行。《水浒》所刻画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近百人,大多数人物写得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