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是采用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相结合的办法来编制的,即大中型企业的产品部门投入构成,采用直接分解法推算,小型企业的产品部门投入构成,采用间接推导法推算。直接分解法是由企业直接将企业的投入构成,按产品部门分解,间接推导法是企业只填报自己的投入构成,不必再按产品部门分解,它的产品部门投入构成由综合部门运用数学方法把企业部门的投入构成转换为产品部门的投入构成。  相似文献   

2.
赵进文 《统计研究》2001,18(2):36-39
一、引言编制投入产出表通常有两种基本方法 :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直接分解法即从基层调查入手 ,由基层单位将其生产的各种不同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按照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原则 ,分别划归到不同的产品部门中去 ,直接得到各个产品部门的投入产出资料。这一方法的缺点在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多 ,编表周期长 ,时滞效应明显。间接推导法则通过编制各企业部门的投入表 (U表 )和产出表 (V表 ) ,尔后依据一定的假定 (产品工艺假定或部门工艺假定 ) ,采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推导出投入产出表。其特点是不在基层对各部门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解 ,而是…  相似文献   

3.
第四节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本节先介绍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资料及收集方法,然后介绍国际上常用的两种基本编制方法,即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  相似文献   

4.
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戚少成,王海波,杨红城产出表或制造矩阵简称V表,它是投入产出表的一张附表,在投入产出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V表与U表(亦称投入表或消耗矩阵),采用间接推导法可以编制投入产出表;通过V表计算出来的各种系数可以反...  相似文献   

5.
戚少成 《统计研究》1986,3(4):59-61
利用推导法(亦称UV表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首先编制两张基础数据表——投入表和产出表;然后按照一定的工艺假定,用数学方法转移各产业部门次要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从而推导出投入产出表。 这里所说的工艺假定有两种。一种是产品工艺假定,它是假定同一种产品,不论其在哪个产业部门生产,都具有相同的投入结构;另一种是部门工艺假定,它则是假定同一产业部门生产的不同产品都有相同的投入结构。显然,大多数产品适用于产品工艺假  相似文献   

6.
文章修正完善了增量投入产出表表式,包括一般表式和反映软投入贡献的表式两种;重点研究了增量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编制方法:基础投入产出表的选取和部门(栏目)合并、可比价变换与两年度投入产出表相减是增量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编制步骤;对调价系数确定和选取的两种可能途径做了实证比较,认为逐项确定更加符合实际应用.对于行列平衡调整,认为应以“总产出”为准,用减法得到初始投入,并采用动态分摊法处理偏差.  相似文献   

7.
张塞 《统计研究》1987,4(6):1-5
国务院决定进行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1987年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和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可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在MPS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扩编为SNA投入产出表;第二种是直接编制SNA投入产出表,再转换为MPS投入产出表;第三种是设计一个非MPS,也非SNA的中国式的投入产出表。我们主张采用第三种办法,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实际出发,以全部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部门为核算对象,大胆借鉴和运用MPS和SNA投入产  相似文献   

8.
来稿摘登     
投入产出模型作为现代化的管理和决策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编制投入产出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再加上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因此会遇到不少困难。笔者在参加企业投入产出表编制的过程中,感到编制企业投入产  相似文献   

9.
方超伦 《统计研究》1988,5(4):57-58
用推导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必须以两个基本假定为基础,比如编制商品×商品表,必须以商品工艺假定或部门工艺假定为基础;编制部门×部门表,必须以产品比例假定或市场份额假定为基础。两种假定推导出的投入产出表结果不尽相同,那么,选用哪种假定好呢?  相似文献   

10.
《上海统计》2002,(11):15-16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对全社会生产经营单位的投入结构和产出情况的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系统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三方面内容: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其中,投入产出调查是基础,它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重要资料来源;编制科学的投入产出表是关键,它决定了能否正确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投入产出分析应用是目的,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宏观或微观投…  相似文献   

11.
一 编制程序由于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总表采取了积木式、板块化结构,因此,编制中国式投入产出总表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MPS体系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扩编为中国式的投入产出表;第二种是直接编制出中国式投入产出表,再转换成为MPS体系和SNA体系投入产出表。此次全国编表拟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是因为:MPS体系投入产出表比中国式投入产出表包括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以各类统计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为核心的编制时间序列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充分利用国家统计局及其他官方数据源,以国家统计局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的方法为基础、以必要的数学方法为辅助。该方法的优点一是编表方法与国家统计局保持内在一致性,数据上能更好地与官方表形成补充和进行衔接;二是充分利用各级部门公布的统计信息,使得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能更好地反映编表年度的经济实际。本文利用该方法编制完成我国1981—2018年期间的序列投入产出表,并与已有文献中的几类我国序列投入产出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技术(五)戚少成工业各产品部门总产出及投入流量的核算一、总产出核算在我国现行的工业统计中,虽然有分部门的工业总产出统计,但它却是按企业部门计算的,而不是按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要的产品部门计算的,因而不能利用现行工业统计资料计算工业各...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繁荣为研究和推广应用投入 产出技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今,国家统计局等单位已经编制了1981年、1987年、1992年、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此外,国家统计局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的投入产出延长表。与此同时,全国3O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编制了1987年、1992年和  相似文献   

15.
第七节总量指标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编制任何投入产出表首先都必须计算各产品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增加值合计和最终使用。在现行统计数据互不配套,互不衔接的情况下,确定科学、合理的总量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是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投入产出表是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但是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所搜集的资料都是按消费者价格计算的,因此,需要将流通费用分解出来,编制流通费用矩阵,以进行调整,编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的投入产出表.这就需要搜集流通费用资料,计算各产品部门的流通费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及其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投入产出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数量经济分析方法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以来 ,经过国内学者几十年的努力 ,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但设计和开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投入产出表 ,表的编制也实现了系列化和制度化。绝大多数的省份都编制了自己的投入产出表 ,而且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上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投入占用产出模型 ,投入产出对称模型等等 ,但是实际应用中进展较慢的是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编制和应用 ,除了区域性的比较成功的苏南苏北 ,疆南疆北投入产出模型外 ,至今尚未编制出一套全国范围内地区间的投入产出表。近…  相似文献   

18.
毛邦基 《统计研究》1986,3(2):51-59
(二)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是为了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从数量上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经济联系更主要地通过中间投入来反映,因此,投入产出表引进了总产出,中间投入等指标,补充了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着眼于最终产出,不能反映部门间的互相联系的不足,成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第一年,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不断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采用投入产出法,编制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相结合的商业银行投入产出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各种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为合理分配资金及制定经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商业银行合理评价竞争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现有的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其可比价格的“碳排”投入产出表,运用IO-SDA模型(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对我国各部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进行了分解研究.首先设计二氧化碳排放的IO-SDA模型,提出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分解分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研究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对各部门的二氧化碳完全排放强度进行分解分析,利用已经得到的各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矩阵、能耗结构矩阵、直接能耗强度对角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采用结构分解方法研究各部门完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调整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技术创新、实现最终产品低碳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