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回顾戊戌变法时期的国人办报高潮之前的办报情况基础上,从时代背景、启蒙思想、新式教育的普及以及当时的政策四个方面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国入办报高潮出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列举了这次办报高潮中的核心报人及其思想,并对这次办报高潮的影响及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曾出现过妇女办报刊的热潮 ,创办的妇女报刊数量达数十种之多。此时期妇女办报活动具有明显的特色 :妇女报刊成为民族民主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工具 ;办妇女报刊与创妇女团体紧密结合 ,以团体为阵地 ,报刊为工具 ;妇女报刊编者与作者合二为一 ,女报人、女作者、女社会活动家三位一体 ;妇女报刊内容丰富、涉及面广 ,文字浅显易懂。此时期创办的妇女报刊 ,既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又对近代中国民族民主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为我们研究妇女生活史、妇女运动史、妇女教育史、新闻出版史以及社会发展史提供了详实而珍贵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毛泽东特殊的政治家报刊观及邓拓新闻实践历程的简略梳理,来考察邓拓办报的本真内涵,以期在肯定其办报积极意义的同时,重新考证“书生办报”说背后的特殊历史价值;认为邓拓报刊思想的实质是光鲜的“政治家办报”,即围绕党内办报思路展开,将中共办报经验进行了有机联结,为党内政治家报人树立了榜样。“书生办报”说并不能恰当地表达邓拓的办报意志。  相似文献   

4.
晚清吉林省报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报业发端于清末,至民国成立短短的几年间发展迅速,呈现出政府倡办官报、民间办报活跃、进步报刊涌现、报刊文种多样等特点。而正是晚清时期,吉林省向近代文明的变迁,促进了吉林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所体现出的办报理念、办报实践及经营方式,无疑对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新闻事业等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先后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等,将宣传变法的阵地由国内移到了日本,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梁启超办报以“广开民智”、救国报国为宗旨,提出了“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以及经济上独立等基本原则。他把报刊当作维新派的阵地,鼓动“兴师讨贼”,传播西方新思想,主张报刊应发挥“监督政府”和“响导国民”的作用。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反封建进步意义,而且也是新闻报刊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史的研究是近代史研究领域一重要课题,历来受到中外研究者们的关注。1988年为戊戌变法90周年,这一年出现了戊戌变法研究的新高潮,并在广东召开了“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继这之后的1989年,史学界对戊戌变法史研究的热情依然既往,全国各报刊陆续发表了近五十篇有关论文,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见解和观点。本文仅将1988年底以来有关戊戌变法史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 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过去流行的看法是把其称之谓“改良”。论者们对此表示了异议。 有的论者认为,在变法思想上,维新派大力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叶,在国内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其《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的带动影响下,湖南谭嗣同、后才常、熊希龄等维新人士陆续创办出版了《湘学新报》、《湘学报》、《湘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新学和宣传变法,在两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随着“戊戌变法”的迅速失败,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辛亥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极受维新报刊影响并步谭嗣同等湘籍报刊宣传人士后尘的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县人),则以其风行一时的《猛回头》、《警世钟》和小说《狮子吼》等几部鼓动性作品,成为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海…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报刊出版和发行中违规违法现象有所增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偏离办报办刊宗旨,一些报刊为追求经济效益或炒作社会热点,报刊内容严重偏离宗旨。二是一号多报、一号多刊,扰乱了报刊出版管理秩序。三是出卖刊号或版面,严重违反有关管理规定,个别报刊甚至成为某些人敛财或宣扬错误观点的工具。四是舆论导向错误。有的报刊为迎合低级趣味,刊登格调  相似文献   

9.
严复(公元1853-1921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戊戌变法时期,他是自由派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其政治主张和康有为等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要了解戊戌变法时期改良主义者的社会思想,除必须对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思想进行研究外,对于严复也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不是僵化的,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从激进论战到舆论引导,强调报刊的有机运动,强调人民报刊与人民精神的联系。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关于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讲话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强调政治家办报,强调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强调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统一,强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循报刊的内在规律,这些思想与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主脑,我国近代报刊的创荆辟榛者之一。如果说,广设学会、建立学堂是培养变法人才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创办报刊则是其向人们宣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以救国的思想的强有力手段。一八九四年和一八九七年,康氏溯西江而上,讲学于桂林,后便有《广仁报》的创刊,开广西近代报刊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早期领导人,同时也是在党的宣传工作理论和实践方面颇有建树的宣传工作者、党报党刊的早期领导者。在十多年的宣传实践中,恽代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闻宣传思想观。恽代英的新闻宣传思想,比如报刊的第二作用、报刊的真实性、受众研究、依靠群众办报等,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梁念琼,周忠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他在戊戌时期所起的作用已成公论。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凭其“誓起民权移旧俗,复研哲理陆新知一的勇气和信心在思想界掀起了轩然大彼.本文拟就戊戌变法失败后到1903年岁末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内容、特点等...  相似文献   

14.
吴宁 《江汉论坛》2006,(12):104-105
我国近代报纸是19世纪40年代在香港兴起,而后一直到60年代前香港一直是我国的办报中心。当时香港办报的数量,尤其是外文报纸的数量居全国之首,我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也是香港出版的。香港在我国近代报刊的发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上海的办报事业逐渐发展并繁荣,最终取代了香港,成为我国第二个办报中心。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年以后到辛亥武昌起义前,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立宪运动。这个运动既不同于戊戌变法前改良主义思想传播的运动,也不同于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变法运动,而是超越于以往立宪学说传播阶段的一个要求实施立宪的政治运动。那么,是什么样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6.
戊戌时期清政府开放言禁 ,允许民间自由办报 ,然而随着戊戌政变的发生 ,这一政策也告夭折 ,清政府开始大肆查禁维新派报刊 ,这一起一落的反复 ,标志着清政府报业政策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徐松荣著《维新派与近代报刊》一书,于1998年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31万余字。诚如方志钦在该书序言中所指出的,“维新派在中文报刊的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但“对他们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报刊思想,还未曾进行过专门的、系统的研究与著述。《维新...  相似文献   

18.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4,(1):168-170
19世纪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 ,传播了大量的西方文化 ,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这是外教报刊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意义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外教报刊在华的作用 ,不能简单地把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说成是“文化侵略”。今天我们重新认识外教报刊的作用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在政治上走向近代的开始。尽管它没有成功,但它在思想上的探讨,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在戊戌变法时期,众多的思想家中,谭嗣同的民权思想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谭嗣同感到,在世界形势大变的情况下,若想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而且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和报刊活动家.他们丰富多彩的报刊活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相关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办报建党"的实践渊源和理论根基.中国八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俄共(布)和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植入"办报建党"理念影响下,积极组织和开展"办报建党"实践活动,大力创办报刊和通讯社等新闻舆论阵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人运动,推动革命工作向前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们的"办报建党"实践不仅催生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而且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基础,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的初步确立,还明确并夯实了中国共产党"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历史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