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荀子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构想反映了儒家学说为适应战国末期的社会转型而发生的理论变迁。荀子提出了礼法互补、王霸并用的系统理论,为大一统王权政治提供了最佳的治国模式。关于大一统王权政治的制度建设,荀子论述了他的王政和王制的思想。荀子主张尊君,以树立和维护君主的权威,同时又主张以儒家的道统与民本思想为主,建立起对君主的权力与意志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它有切实的内容。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他们为提倡民权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并提出了保民、养民、富民、教民为内涵的民生主张。从这些政治理念中将得出一个具有政治实践意义的结论:为政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政治措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归宿,否则是离民背本,并由此而败亡。  相似文献   

3.
孝亲、忠君、爱民——清官政治思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官政治思想为"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建构,其核心是"忠君"."忠孝"思想观念是专制王权政治体系中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规范,在政治生活中表现为臣民对君主具有绝对义务之政治观念.清官政治思想中的爱民思想源于儒家"仁政"与"民本"学说.在清官政治思想中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政治思想模式,成为指导清官做人从政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4.
政治合法性是任何一种社会秩序的先决条件。从历史上看,古代社会把政治合法性基础归于自上而下的天命以及与这种天命相应的内在德性。近代西方的政治合法性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公意统治”和代议民主制的“法理型统治”。本文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和西方的“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人本思想的理念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设计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中国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能够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统治合法性理论提供更丰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当代中国倡导的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选择。它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 ,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生了强烈的共鸣 :建构中华大文化的理念与传统的“多元一体”的政治文化本质高度结合 ;追求统一、反对分裂的文化意愿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产生共震效应 ;对一国四地全体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与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内质相互贯通。  相似文献   

6.
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作者——论儒士政治角色的自我体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附型合作"是笔者借鉴政治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而构建的一个概念,它为我们分析儒士在传统社会的政治角色与政治功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古代中国,儒士自始至终对王权的合法性、神圣性高度认同,但与之同时,儒家又认为自己是王权政治良性运作的支撑力量,是王道政治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从而是专制王权当然的合作者.专制王权的依附型合者是儒者对自身政治角色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7.
民本思想一直是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学说。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层面看,民本思想是帝制的根本法则;从政治社会化层面看,民本思想是主流政治文化;从政治运行过程层面看,民本思想在指导治民方略、保持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治功能。民本思想在政治关系、政治文化、政治参与中均有积极作用,是提高政治合法性、维持政治秩序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将民本置于政治发展的首位是极其必要的。当前基于民本思想、提高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可以选择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价值系统置于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重视挖掘与借鉴中国古代政治道德资源:原始儒家倡导的"德于天下";古代政治道德资源中的"廉";古代政治道德注重"德法并重";古代政治道德中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长期垄断政权,塑造了“选举民本权威主义”的合法性结构,这种合法性结构具有三重权威性:制度上的选举权威主义、理念上的民本权威主义和工具上的政绩权威主义,三者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起黏合作用的作为人民行动党执政理念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民本权威主义,即民本权威主义来自于中国古代儒家与法家的政治思想,是“好政府”和“法治”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肯定毛泽东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想等积极内涵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潜存着的局限性:中国传统民本主义政治理念深深积淀于毛泽东民本政治思想的潜流中,为毛泽东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沿用传统民本主义为民做主的运作思路去完成民主政治课题打下了思想伏笔,致使毛泽东的政治理论难以具体化为一整套法律化、规范化的政治制度,而从政治运作方式上建立和完善真正意义上反映民本精神的政治制度,将有利于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心性哲学乃传统儒学哲学精髓,肇始于孔子之仁学,民本思想是源于西周初年的中国古老政治思想,其实践不能不依托于圣贤政治,并最终奠基于心性哲学;作为民族危机与转型时代的革命先锋孙中山先生将心性哲学作为其思想理论依据,视之为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典型表现;孙先生在接受传统民本思想中的圣贤政治、保民养民思想时,自然而然地将心性哲学视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涵,而与西式民主精神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2.
幸福一直以来是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现在要进入政治学的视野.从正义论到幸福论是政治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换,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政治学,是政治学研究的返本归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解放与幸福是政治追求的终极目标;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政治与法律是为人的幸福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学从属于伦理学.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丹王国以国民幸福感作为评价政府工作的基准,开启了实践幸福政治学的先例.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幸福为本位的发展思路,则创造了在东方大国推行幸福政治学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3.
善政是历代政府和人民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善治是良好的治理,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言,以善政为现实基础,以民本思想为核心,不断发展壮大公民社会,善治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儒家民本思想在经济上表现为"富民"利民"的民生主义,政治上表现为"仁政"爱民"的德治主义,实质上是一种供专制君主有效地驭民、牧民,维护政权巩固的统治策略。其基本内容和政治功能与现代民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混淆两者的差异,会模糊人们对民主的科学理解,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古代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以其重民意、保民生、得民心的倾向,与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相制衡,是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精华。作为一种很强的政治理念和现实力量,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曾产生过重大和广泛的影响。如今,民本思想经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依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民本思想为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文化土壤,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文化基因,也为我党总结概括执政理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认真汲取古代民本思想所内蕴的政治经验和智慧,挖掘它的当代价值,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性、自由、平等等西方政治概念被认为具有普世价值,但这并不构成中国政治发展必须接受它们的直接理由。因而,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将它们表述出来,让中国人能够认可便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梁漱溟以文化言说政治,给出了独辟蹊径的诠释:籍佛家唯识理论辨析理智与理性;以儒家伦理思想解释平等与自由。梁氏将佛学、儒学及西学知识三者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他解读西方政治概念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7.
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想国、哲学王或贤人政治、为政以德等方面有同有异。孔子的思想带有更多的现实性,是建立在以家庭本位基础上的、以人伦道德为统治手段的等级社会;柏拉图则是想建立以国家本位、以国家道德规范为统治工具的、毫无流动性的等级社会。他们的思想虽有闪光之处,但也对后世的专制和极权主义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国早期政治思维在战国完成了从神化到圣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实现了人类政治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的突破,而且激发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潮的兴起,促使中国早期政治思维走上人文主义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0.
“德治”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之一。“德治”主要包括为政以德、正人先正己、以民为本、教而后刑等内容 ,其中有很多具有现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财富 ,但其通过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做法 ,又阻碍了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