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几年的发展很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信用缺失、就业压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助学贷款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的措施,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博弈理论为法学提供了一个实证理论基础,它描述人们在某一制度环境或博弈规则下如何做出决策.运用博弈理论这一分析工具,来研究不同主体在国家助学贷款活动中的行为,探讨通过法律规则设计,改变不同主体的行为决策的可能性,进而寻求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美 《云梦学刊》2008,29(4):57-59
国家助学贷款推行近十年以来,帮助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从金融机构反馈的数据来看,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风险问题.建议设立组合基金为商业银行减负.根本解决银行"惜贷"问题;从分析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入手,建议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设置灵活的还款机制.尽可能降低违约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来源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助学贷款风险主要来源程序式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非自愿违约风险以及制度性风险,并针对风险来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贷款性质、学生就业难、收入低、贷后管理难度大、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来化解。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制度有缺陷。应从以下两大方面予以完善:健全违约预防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环节、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资信查询系统、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失信惩戒制度;科学构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国家担保制度、私人担保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财政贴息、商业银行出资并负责发放和回收,财政和高校风险分担的信用贷款。在个人信用系统日益完善、征信系统已经启动之时,贷款违约问题仍然制约着国家助学贷款的深入持续开展,本文就违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政策、新机制下降低违约率,减少贷款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思圻 《兰州学刊》2005,(4):234-237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涉及到财政、金融、教育等部门,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制度从2000年起在全国高等院校全面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然而这一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演变及发展状况,进而对2004年6月8日出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新规定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国际贷款制度的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旨在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商业银行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人们普遍认为银行助学贷款的制约瓶颈是大学生信用差,而事实上是由于目前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利用社保基金信用体系,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制度上遏制助学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新 《中州学刊》2003,(2):168-170
大学生个人信用贷款开创社会个人信用贷款困难和问题很多。解决办法有三 :一是进行诚信教育 ;二是采取在学校所在地与在生源所在地办理贷款相结合的办法 ,把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金 ,减轻银行的责任 ,降低信用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浅议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属高风险贷款,且受社会因素及贷款学生个体因素影响,拖欠、逃避等违约行为凸显信用危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着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缺陷,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不利因素的缺陷。应科学构建政府、银行、高校三方权责分明的风险防范制度体系,以期对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红 《理论界》2004,(4):232-23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个新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自从2000年起在我国全面推开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它确保了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对于创建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格局,缓解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也因此而逐年扩大,贷款的受理、审批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在日益完善。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及国务院、教育部、人民银行电视电话工作会议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积极稳妥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几年来,已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900多万人。按20%~30%属于贫困生的公认比例估计,至少有180万人需靠贷款上学。按每人每年需要1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计算的话,那么至少年需费用190亿,而必须通过助学贷款来解决的则不会少于100亿。由此可见,助学贷款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而据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截止2001年5月底的统计,全国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共计53.4万人,申请贷款金额33.4亿元;但仅有17万人的学生贷到款,贷款合同金额12.6亿元,目前发放的也仅有区区的6.33亿。100亿的需求和6亿多的实际发放…  相似文献   

13.
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制度建设无疑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还款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及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可以促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进展,但区域总量不足、贷款覆盖面过窄、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区域经济基础、教育资源、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状况等方面入手,利用公因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区域性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试图找出影响助学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干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国家作为扶贫济困的政策性措施,对保证教育公平意义重大。当前,由于制度上的原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通过完善风险防范和补偿机制,改革助学贷款运作模式和经营方式,构建助学贷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与河北省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从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以来,助学贷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解决了银行惜贷问题,贷款金额有了较大增长,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这一政策中受益,然而贷款违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本文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现状及违约原因,提出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发展与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理论界》2005,(10):130-131
目前,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发展的原因有体制背景、环境因素、信用机制、诚信意识等诸多方面。其中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度差是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制度,进一步使诚信规范化,对切实抓好抓实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