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青岛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发现该产业市场容量广、增长速度快、市场回报率高、基地建设已启动 ,并在国内产生积极影响。对于新材料产业在产业竞争力、资源整合能力、企业规模化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及基地建设布局、吸附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建设开放式研发和产业化体系、以制度创新保障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基地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基础性因素,合适的自主创新模式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鉴于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的双向影响关系,文章立足于安徽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潜在优势,分别从静态的创新能力势差和动态的创新能力演进两个角度研究了安徽省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旨在探索与安徽创新能力相匹配的创新模式,以促进安徽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从自主创新内涵、自主创新能力内涵、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勾画出当前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不足是产业集群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产业集群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是创新和合作意识淡薄、自主创新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人才高度缺乏、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从创新的角度规避产业集群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励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动力;鼓励群内企业自主创新,打造内部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构造开放性集群网络结构;集群内企业实行链条式的群体决策模式,加强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主创新,催生生态化产业集群不仅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集群拥挤效应所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对促进新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自主创新与生态化产业集群作用机理的论证,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催生新疆生态化产业集群,要以宏观层次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制度安排为先导,以中观层次区域产业园区的建设、布局为主线,以微观层面的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建立自主创新的人才机制,培育创新型人才,改善集群生态经济结构,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依据2011-2015年高技术产业的有关数据,建立衡量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出发,分析河南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绩效水平,得到了河南省近年来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及其综合值。结果表明:河南省2011—2015年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综合值排名第12,产出综合值排名第16,绩效综合值排名第21,在25个省(市、自治区)中比较落后;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各分行业的自主创新投入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最大的创新投入得不到最高的绩效,资源也未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资源约束限制了中国的石油生产,石油供需缺口的增大以及对外依存度的提高,使得石油供需矛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升石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解决供求矛盾的唯一出路。以胜利油田为例,从投入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持续支撑能力四个方面构建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Entropy-Topsis模型对胜利油田近年来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石油企业应采取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措施,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学科和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化界定的基础上,从学科集群对产业集群的支撑与推动、产业集群对学科集群的吸引与促进以及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的相互作用三方面研究了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互动机制。进而,本文就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互动机制的构建,从需求拉动、政策推动和平台支持三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自主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要突破制度性障碍,切实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更要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打造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要着眼于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条支持产业自主创新;要促进科技和金融更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促进作用;并着力培养和引进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统计分析框架的构建,凸显了重大攻关、人才培养和网络构建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对我国省区间的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能力展开系统评价和实证研究,展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多方位信息。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自主创新和网络创新形成三个差距明显的群体,创新推动区域发展需要群体间的资源流动和共享。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特征.从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管理、创新产出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等四方面考察区域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了定量化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判定.总结辽宁省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问题所在,为制定和实施提升区域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通过分析FDI对拉美国家、我国以及我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可以看出,FDI不会将关键和核心技术转移给受资国企业,对受资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非常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关键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增强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是依靠本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创新的产业扩散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方能成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体现在从局域到全国,再到国外的扩散过程中。从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可以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最终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领先企业;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注重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内扩散;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向产业外扩散,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造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技术能力割裂开来,忽视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限制。以沈阳华晨金杯为例,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应当建立在技术能力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技术创新能力在产业区域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从技术创新队伍、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技术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四个方面的指标对广东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广东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总结分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成绩与发展瓶颈,提出以完善政策环境、搭建基础平台、加强企业培育3方面为主的提升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期丰富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理论,为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规划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制造业整体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进一步分行业来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但对清洁生产型行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此,政府应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形式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效益深圳,关键是要增强产业竞争力。对提高深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角度展开,以对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历程的实证分析为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的机理。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得出,产业技术创新与深圳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共同推进了深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深圳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解决资源缺乏问题的必由路径;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催生源于技术创新和重大的技术突破,其成长源于重大的发展需求,其产业化源于创新模式。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阶段以及技术导入阶段,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的突破创新更离不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优化和投资模式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厘清其培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探索出符合国情、省情的培育发展优化创新路径,则关系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石油化工市场逐步放开,石化企业引进FDI速度增快,竞争格局多元化趋势明显。近年来,中国对石化产业的引资政策调整侧重于从产业安全、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引导资金流向技术研发领域,然而,中国石化工业在引进外资项目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中国石化产业利用FDI的现状,基于SWOT分析模型,探讨了中国石化产业利用FDI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提出中国石化产业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即以提高外商对华石化产业直接投资质量为核心思想,推进招商“选”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从而促进中国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