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一个文艺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育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可以归结如下:家族性与家庭美育;艺术教育与自然审美并重;注重个性;高雅的审美趣味。这对现代美育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现代美育可以在上述四个方面进行着力,促进美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历史人物在其一生的发展变化中,从此性态发展变化到彼性态,从“此样”发展变化到“彼样”,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过渡模糊,性态、类属“亦此亦彼”,思想、意识、心理、性格均呈现出极大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3.
霍瑞修·爱尔杰毕生创作了百余部“从乞儿到王子”式青少年励志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对美国社会和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是性格单一、纯粹的扁平静态人物,有的是性格复杂、多变的圆形动态人物;还有的两类性格兼而有之。爱尔杰通过塑造一系列圆润丰满的人物形象,凸显和传递了“从乞儿到王子”式“美国梦”主题,使其蕴含的正能量成为影响和激励世代美国青少年乐观向上、不懈努力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他的美育思想吸收了欧美现代教育思潮的成分,其本质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礼乐并重观。在现代,蔡元培首倡美育,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可视为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梅贻琦一贯重视美育,其特点是塑造人格、普及美育和日常生活化。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自觉与不自觉地把人性鲜明等同于性格单一,使本来力图再现真实,反而距真实更远。本文从性格模糊的形成原因入手,先理顺个性鲜明与性格模糊的关系,即性格愈模糊,个性愈鲜明。再对用单一性格的“个性鲜明”来表现人物的真实这种现象予以驳斥,确立真实的艺术形象性格应模糊复杂,从而理顺个性鲜明人物真实、性格模糊复杂三者的关系。指出了走向两种极端的根源在于不能正确理解三者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见出再论三者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是促进青少年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其性格、意志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对青少年“五讲”、“四美”教育 ,美育、美感的培养以及生长发育、健康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禺剧作中,不但主要人物有着难以简单用"好""坏"来判断的性格,即使是出场不多,只有几句台词的次要人物也性格复杂,难以一句定论。他们对剧情的展示、结构的承启、人物的烘托有独特的作用,其特殊的艺术价值是主要人物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美育理论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它使人们对美育的理解从狭义走向广义,对其功能的认识由片面走向比较全面,对其本质特征从偏重于道德教育发展为更注重情感教育。但在其发展历程中,明显存在理论系统不完整、感情教育与理性教育结合不够、过于强调“借美教育”而忽略“立美教育”等不足。为此,建议尽快建立与完善美育理论体系,使其实践对象有所扩大,充分发挥美育在当今生活中的特殊功能,并使美育的途径有所拓宽。  相似文献   

9.
论席勒的和谐美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教育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讲人性的完整和美育问题,但席勒在论述人的性格的完整性、人性的完满、美的作用、审美一体性等方面都体现了和谐美育的观点。席勒在其《审美教育书简》提到“完美的人性”,并以游戏冲动来调和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他对美的分析、游戏冲动说的提出、对艺术起源问题的分析,都是让人摆脱物质、自然的限制,进而摆脱道德状态的限制,最终进入审美状态。和谐的人性美是其和谐美育的核心及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0.
古代的美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补充手段;其特殊性质和特殊使命都远未明确.近代西方的美育思想,反映了人的觉醒和资产阶级要求获得人性和谐发展的强烈愿望.我国近现代的美育理论不仅认识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更加重视对美育的特殊性质与特殊使命的探索.就其特殊性质而言,美育是形象教育、情感教育、快乐教育.在当代,美育的具体目标应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培养审美能力,二是陶冶性情,三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的具体目标体现着美育的特殊使命,即关心和发展人的感性,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自然美育的操作实施与观念构建黄良审美教育除了在艺术活动中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以外,还有个重要方面是在大自然中进行,我们把这种美育活动简称为自然美育。现代商业活动频繁,人们注重物质功利,却大大减少了在自然中使用自己的感官去领略自然、享受自然乐趣的那份机...  相似文献   

13.
1.美育理论将更贴近时代、贴近现实。美育理论研究应该与建成现代化国家的进程相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对以席勒《美育书简》为代表的现代美育思想进行重新理解和评估。现代美有理论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人类所面临的文化危机的关注和批判的产物,蕴含着对工业化时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深刻哲学思考。以前我国学术界对现代美育理论的这种“现代性”和文化批判品格认识不足或许可以理解,但是,身处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分工日趋细密和科技发展较为迅速、学校教育出现重科技轻人文倾向的今天,我们应该反思美育理论的现代性,应该…  相似文献   

14.
辛瑜 《国际公关》2012,(5):69-69
现代人都喜欢扒星座,职场人也是。尤其是深入职场6年,发现身边的同事性格行为特征跟其星座性格很相像,就越发觉得有意思起来。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于1917年8月在《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著名演讲中,从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对剥削阶级社会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精辟的剖析,第一次明确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并系统阐明美育在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的远见卓识。蔡先生这些进步的教育思想与主张,对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及批判邪教的本质与危害,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道家美育思想的文本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作为中国的美育流派之一,建立了以“自然”为核心,以“反观内省”为手段,以颐养生命为目的的美育思想体系,但它一直作为美育潜流存在,学术界对此关注甚少。本文试从人格美的评价标准、塑造人的美的措施和途径三个方面对道家美育思想进行现代阐释,以期给予现代美育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兆吉先生是美育心理学科创始人,其美育思想的产生经历了启蒙、孕育、创立三个阶段。刘兆吉先生提出的“美育与美育心理学是皮毛相依的关系”“艺美融合实现大美育”“将美寓各科,实现各科育美、五育共美”和“探究美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思想,对当代开展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新时代,美育应遵循美育心理规律,提升美育教学的有效性;倡导大美育理念,构建各科育美、协同育人的美育机制;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生活,培育中华美育精神,以此改进和加强美育实践。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技工学校美育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下技工学校美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时代对教育要求的高度去认识美育,思考加强美育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9.
1920年代的中国美育理论界围绕美育的基本范畴、概念进行探讨,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有机结合了起来。在介绍西方美育思想,批判西方艺术教育思潮,为中国美育理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的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美育实施方法,关注儿童的艺术教育/美育问题。专业学会、团体,创办专业期刊的建立,蔡元培的政治、文化、学术声望,为这一时期美育理论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的开拓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探究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深刻意蕴和基本特性,离不开他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支撑,因为它们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有机统一体。从整体上把握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有利于我们科学、全面、深刻认识和领会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精髓,挖掘和借鉴其美育思想的教育资源的合理成分,这无疑对我国教育的改革、美育学科的发展、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追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