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德荣 《学术论坛》2007,30(6):191-194
对日语格助词"に"和"ガぅ"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在表示起点时,在信息来源、租借、授受关系中的得到等场合可以互相替换.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表示动作移动的起点时不能替换;在表示授受关系中的得到时,"に"和"ガぅ"替换后,说话者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刘进 《殷都学刊》2012,(3):99-104
讨论"被"字句的历史发展,从表示"遭遇事物"、"遭遇动作"到"遭遇事件"、"遭遇状况"的发展变化,不表示被动关系的"被"字句即这种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原帅 《云梦学刊》2020,(2):118-124
韩少功七十年代的写作没能超越时代的局限,而新时期的"伤痕"写作也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1974-1984年是韩少功的"习作期"。从七十年代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关系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夜宿清江浦》。从酝酿"寻根"、形成风格的角度看,他的"起点"应是1980年的学潮。  相似文献   

4.
5.
企业和人一样,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企业的"自然属性"表现为企业作为经济单位的经济属性,企业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伦理属性。基于对企业属性的剖析,可阐明"得"与"德"是企业行为的两大动力源,它们在本质上是异质同构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斗争性表现为对立和替代关系,其同一性表现为继承和借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同一性,是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赵敬鹏 《学术论坛》2016,(4):103-108
“文学图像论”当属新世纪的“新学问”,就这项回应图像时代的课题而言,百年来的中国“诗画关系”研究,脉络清晰并且极具启发性。现代意义上的“诗画关系”问题域在20世纪20年代便初具规模,较之古代学术的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文人雅趣。但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现实,“诗画关系”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悄然演变为纯粹的文献考证与叠加。进一步研究表明,现代学人在与西学的对话中开创了“语-图”符号比较方法,由此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这一方法既能够切中当前“文学危机”之肯綮,同时又是“文学图像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使然。  相似文献   

8.
陈玉娥 《云梦学刊》2007,28(6):70-73
现阶段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高校中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即现阶段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高校模型”关系。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分析政府和民营企业、高校与学生两种相互关系的特征,发现其相似性在于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两种相互关系中以服务与被服务作为主流基调;其次,接受服务的一方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再者,服务的质量如何和接受服务的主体的素质高低相关程度较大;最后,两种相互关系中都带有共生性的特征。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民营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必须以系统性的眼光,从辨证与发展的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马克思的知识分子有关思想出发,论述了列宁在实践基础上根据国情发展了马克思对知识分子的有关理论。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归属共同看作衡量知识分子的依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党知识分子理论的逻辑起点,并通过对“皮毛理论”进行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后,对诗意的追求,即诗意空间的营造,成为文人画与诗歌的隐秘联系。然而,重视图像的"言说"功能也可能带来对绘画作品的过度阐释,以诗意为绘画的唯一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画本体的缺位。  相似文献   

11.
温莹莹  张亮 《浙江社会科学》2023,(10):68-76+156
本文以一个城镇化社区“农民下楼”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搬迁农民“下楼”的动因以及隐藏在此现象之下的农民与土地关系。研究发现,对于“上楼”的失利农民,乡土空间的经济补偿与社会吸纳构成了他们“下楼”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因;对于“上楼”的非失利和“得利”农民,村中“陋室”演变成他们维持家庭继替结构、权力结构与财产结构稳定和延续的地缘空间,田间地头的劳作则是其重建社会联结与对抗“本体性脆弱”和维持“本体性安全”的现实场域。理解和尊重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种集价值追求、执政意识、职责目标、政治品格于一体的执政精神。党执政"赶考"离不开发扬"赶考"精神和遵守党的纪律。"赶考"精神是力量支撑,党的纪律是制胜法宝;"赶考"精神是"动力之帆",政治纪律是"方向之盘","风帆"提供精神动力,"罗盘"指引政治方向,二者都服务于执政兴国的伟大事业。"赶考"精神重在坚持;党的纪律贵在践行,两者的合力才是党执政"赶考"的力量倍增器。  相似文献   

13.
在冷战体制下,朝鲜半岛是东西方冷战的重要舞台,日韩关系研究历来都是当代东亚区域史研究中的一大热点和难点。《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以二战后日韩围绕战争赔款及财产请求权、渔业及日本和韩国有主权争议的水域"李承晚线"、在日韩国人的法律地位等两国之间悬案问题展开的七次会谈为主线,利用日、韩、美新近公布的一手资料,并跨越传统外交史的局限,以东亚区域国际关系史的视角对1945—1965年的日韩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不仅弥补了国内日韩关系研究中的不足,也开辟了基于第一手资料研究当代日韩问题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容入-离析”关系是指容物突破边界进入或离开容器的一种动态关系,“??(进)/??(出)”类动词是表达这种动态关系的典型代表。考察由它们构成的复合形式及其“容入-离析”关系的句法实现条件,需从所涉及的语义成分、对实体的扫描方式、“V”的方向性与“??/??”的匹配、隐现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背景下农村“两委”关系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友洛 《中州学刊》2002,(3):156-158
本文以坚持党的领导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双赢双强”为价值定位,审视分析了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法规定位、现状以及“两委”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董子在各篇著作中有关“和”的论述做全面介绍,并特别就其有关“和生物”“和政”及“德莫大于和”的三个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从而对其在中国古代“和”论中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承不绝,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德艺双馨”就蕴涵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文艺功能作用和社会运行之道,至今仍然具有突出的思想启迪价值。本文重点考证论述了“德艺双馨”的历史渊源、文化蕴涵、逻辑起点和思想价值,揭示了其在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等方面蕴涵的要义精髓。当前我国文艺界的艺德建设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以“德艺双馨”艺德建设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不仅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提出的时代命题,是推动和促进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繁荣昌盛的人文精神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思想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段志平  马俊峰 《河北学刊》2012,32(4):164-167
霍布斯与洛克以抽象的人性为出发点,在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契约"的基础上建立市民社会理论;黑格尔虽然认识到"特殊的人",但其市民社会始终被吞噬在绝对精神的自我进展中。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入手,揭示出市民社会中私有财产所代表的生产关系的分裂与矛盾,从而使市民社会获得了人的"感性的活动"之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9.
萧红人格的无意识模塑阶段和命运驱力的形成阶段是叠合的,萧红的命运与诗心之间是互文的。借助心理学的视角、方法与路径,切入萧红的童年依恋状况和童年故事叙述,发现萧红不仅回答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将向何处去"等关乎命运轨迹方向的深层问题,并起到了建构自我同一性的意图。从依恋的失散到"承诺剧本"的生成,显示为依恋关系对萧红童年人格的模塑,缺陷动机对其人生的驱动,而"基本焦虑"的形成,则昭示着萧红命运逻辑的现实驱力和精神驱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论 ,分析了“德治”与“法制”的关系 ,对正确认识、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抵制”、“长远”与“当前”的辨证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