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御制文集。该文通过将其现存的几个明刻本中的篇目和《全明文·第一册》所载的朱元璋文章相比较,指出《御制文集》的编纂者遗漏了两类文章:一类是表现朱元璋与元末其他义军首领敌对关系的,另一类是语言俚俗、写作粗糙的。这种作法很可能出于一个目的——对朱元璋"明君圣主"形象的有意建构。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拾遗     
前言蔚为大观的《全唐诗》,达九百卷,共收作者2873人,诗篇49403首,句1555条,是今存最完备的一部唐诗总汇。但它并不“全”。明人胡震亨在编辑《唐音统签》时说:“余以千卷签唐音,在亡之数,其犹幸相半过乎!”所以后人纷纷做补辑工作。继日人上毛河世宁之后,在我国最有成就的当是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他们增补佚诗达二千首之多,可谓收罗弥富,功德无量。胡氏曾做过一项统计:唐代诗文集总计691家,8292卷。若“文笔定四占其三,诗大抵为卷二千”。而今存唐人诗集、文集、  相似文献   

3.
《后记》     
1979年,孙席珍同志接受委托,参加《郭沫若全集》编注的审阅工作,负责审校文学编1至5卷十多个诗集的注释。孙席珍同志对郭老有深厚感情。早年他曾是郭老的部下。解放后,他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若有《郭沫若诗歌研究》等书稿,可惜在十年动乱中毁去。后来他又撰有《怎样进行郭沫若研究》等文章多篇。1981年以来,他长期认真仔细地对待《郭集》的编注工作,先后校阅了1至4卷的诗集十多种。后来,接到文学编顾问聘书,又校阅了《三叶集》一卷。  相似文献   

4.
赵执信是清初诗坛六家之一,他晚年删订的诗集身后由其后人刊刻为《饴山诗集》二十卷(含《诗馀》一卷),此种刻本是200多年来人们阅读赵执信诗作的通行版本。讷斋抄本《秋谷诗集》四卷,是新近发现的赵执信诗集抄本。四卷抄本中全部收录了刻本中第一卷《并门集》、第二卷《闲斋集》、第三卷《还山集上》和第五卷《还山集下》的192首诗作,此外,抄本中还有59首诗为刻本所不存。显然,抄本中保存的这些未刊诗被赵执信晚年删订诗集时舍弃。抄本中所保存的诗作是赵执信青年时期的作品,其中的未刊之作对研究赵执信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故将其整理刊布。  相似文献   

5.
吕温是中唐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吕温文集十卷,为其卒后刘禹锡所编定,后残缺。今所传本,一为常熟冯舒本,题《吕衡州集》,《四库全书》据以著录;一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述古堂影绛云楼宋抄本,题《唐吕和叔文集》,《四部丛刊》据以影印;一为道光年间秦恩复校刻本,题《吕衡州文集》,有《粤雅堂丛书》本,商  相似文献   

6.
四诗文的创新成就 (续前)袁枚曾自评其诗文云:“仆诗兼众体,而下笔标新,似可代雄.文章幼饶奇气,喜于议论.”(《文集》卷十八)这提示我们要更加重视其诗文中新的思想、内容. 他的议论文,包括史论和政论,以反传统的观点鲜明,为世人所称颂.例如:刘后主阿斗,这是历代君主中为人们普遍嘲讽为愚蠢无能的典型人物.在《文集》卷二十《刘后主可比齐桓论》中,他认为:“人君之道无他,用人而已;用人之道无他,无疑而已;孔明之贤足用,后主之用孔明不疑.……居可疑之时,操  相似文献   

7.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生当明清之交的彭而述(1405—1665),是河南邓州彭桥人,他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读史外篇》、《读史新志》、《明史断略》、《读史亭诗集》、《禹峰诗集》、《读史亭文集》、《南游文草》等史论、诗、文十二种。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存邓州市图书馆外,余皆不可得。其诗作在当时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江北十子”之美誉。他在《一松亭》诗中说:“海内传佳句,羞称庆历人。”这当不全是作者的自诩之辞。彭而述经历丰富,交游广泛。他于明末,初仕晋南。在李自成下北京前后,他北上燕赵,东游齐鲁,南下吴越,盘桓荆襄。入清后他提学两湘,巡…  相似文献   

9.
晚唐著名诗人与散文家陆龟蒙,字鲁望,自号天随子、市里先生,江湖散人,江南松江(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与皮日休齐名当代,世称皮陆。留传的诗集名《松陵集》,多半为与皮日休唱酬之作。散文集名《笠泽丛书》(其中也杂有少量诗歌)。后人将两者合并为《甫里先生文集》,共二十卷。其最末一卷“附录”为传记及诸家论列,不是陆氏本人的作品。我们据以选词(指《汉语大词典》镇江编写组前期的看书收词工作)的版本是《四部丛刊》影黄兑回校明抄本,并参照《全唐诗》进行校勘。从全书中一共选制卡片1910张。我们在广收一般语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张潮:从历史尘封中披帷重出的一代诗坛怪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昭代丛书》、《虞初新志》编者张潮 ,世皆知为清初著名出版家、小说家 ,少数学者还知其为《笔歌》、《幽梦影》等书作者 ,乃曲家和杂家 ,然乾隆以后迄今皆不知张潮还是康熙间名噪东南 ,与大批诗坛名宿新秀声息相接的一代怪杰。张潮的多种诗集除《诗幻》有孤本存世外 ,多已荡然无存 ;但笔者发现 ,11种康熙间刊行的罕见诗歌选本另外幸运地保存了他的 2 4 1首佚诗 ;概观这些作品可知 ,张潮是一位成就多方面的诗人 ,是乾隆间袁枚性灵派的先响 ,一些纪事纪实作品的价值尤值重视。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幼年登基,在位61年。其在位之长,历朝历代无人能及,而且他活了近70岁,在清朝的帝王中可谓是一代长寿之君。康熙的健康长寿并非天赐,而是得益于他长期良好的生活习惯。据《庭训格言》记载,康熙曾强调“凡人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这就  相似文献   

12.
元和十年自编诗集十五卷是白居易最早也最为重要的一次编集活动。现存白集前十五卷诗已非江州诗集原貌,其中掺杂了大量元和十年之后的作品,而一些原本属于江州诗集的作品又被白居易删除。在卷次安排上,现存白集前十五卷中一些原本收录江州诗集作品的卷次可能发生过平移。江州集所发生的一些变化,是白居易在嗣后历次自编文集过程中进行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上世纪敦煌写卷唐《王梵志诗集》由散佚世界各地到整理辑集与研究探讨的历程,勾勒了老一辈学者艰辛的学术足迹,展示了新一代学者辉煌的学术成就,同时对《王梵志诗集》的敦煌写本和多年来学界诸种新整理本的内容与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对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及其《诗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李达文集》第一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对于我国思想理论界,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编入《文集》第一卷的是李达同志1919年到1949年发表的部分文章和部分著作的节选,共五十三万多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他在1919年到1923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写的。这些历史性的资料无可辩驳地证明,李达同志在当时已对马克思主义作过系统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的  相似文献   

15.
法式善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有成就的蒙古族诗人、学者。著作有《存素堂诗集》、《存素堂文集》、《梧门诗话》、《清秘述闻》、《槐厅载笔》、《陶庐杂录》等多种。笔者近日重读其诗作、诗论,深感其有一整套相当鲜明完整的诗歌美学观,很有必要评介于世,故不揣浅陋,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李衍柱先生系统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范畴史,清晰地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在典型领域的创见,同时还梳理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引进和探索典型理论的渐进轨迹,收集在《林涛海韵丛话》文集第一卷的《文学典型论》,是这一成就的突出代表.他崇拜真理而又崇尚学术自由,及时提出当代中国文艺界急需应对的一个问题:当代文艺需要理想吗?文集第二卷《文学理想与文学活动》提出了应对方略:理想是人生的希望之光、智慧之光、艺术之光,故当代文艺必须扬起理想的风帆,从经典的高度而击赏当代生活的最前沿风景.他在文艺思想上从不保守僵化,而是以始终如一的好奇心去加以应对,文集第三卷《重读与阐释——中西美学诗学经典文本解读》、第四卷《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和第五卷《鉴赏批评——运动着的美学》,都记录下这种以雅正思想去吸纳新奇现象的轨迹.在开放时代的多元选择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可以称为雅正;而同时又善于吸纳新潮思想观念,把握新异现象,可以称为通奇.雅正通奇代表了他的文艺思想的总的风格或总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康熙朝《明史》开修于康熙十八年,历时二十五年,康熙四十三年戛然而止,未能成书。康熙是一位极其强势的帝王,其御编的几十种图书大部分开修、成书于此时之后,皇子争储影响《明史》成书等成说难通;《明史》甫开局康熙即紧盯纂修进程,经常发出编修谕旨,《明史》未能成书的主要原由须在康熙思想中找寻。  相似文献   

18.
关于胡铨《澹庵文集》最早的版本到底是一百卷还是七十卷,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本文以杨万里所撰《胡公行状》,以及他为池州刊本所撰的《澹庵文集序》为线索,通过考查后世多种藏书目录的相关著录,推断出七十卷乃一百卷的压缩,后世的传本是从一百卷重辑面成的七十卷或其延伸:七十八卷.  相似文献   

19.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此首《吴江岸》自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续集》以来,皆载入东坡诗集,实际非东坡所作也。因此诗最早见载于《苏学士文集》。而苏舜钦长于东坡29岁,其卒后四年,即皇祐四年(1052),欧阳修亲自整理编定《苏学士文集》十卷,明载此诗,而此时,东坡亦不过十五岁左右。又南宋吴兴施元之于乾道八年(1171)三衢本《苏学士文集》十五卷,亦明载此诗,而其后与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则不载。又考舜钦行实、诗文,与此诗契合,其遭遇进奏院冤狱革职为民索居吴中,而吴江岸为其经常晓游之地,其诗作中多有描述吴江岸者,与此诗,无论就内容、语言  相似文献   

20.
王亚南是我国老一代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贡献,不仅表现为他和郭大力合作翻译了《资本论》,而且还表现为他运用《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解放前旧中国的经济制度;研究了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研究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又还批判了《资本论》过时论的错误思潮。这些从三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的主要成果都已汇集于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卷本的《王亚南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中。我有幸随时收到《文集》的每一卷,几年来断断续续地学习,读后略有领会,在王亚南诞辰90周年之际,把读后感写出来,以寄托我对王亚南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