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腮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该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呈大小不等的团巢状分布,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阳性.该病是一种差分化鳞状细胞癌,好发年龄40~49岁,其形成与EB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Smad4在胃癌组织及其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9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胃癌患者癌组织标本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蛋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胃粘膜细胞浆中都有Smad4阳性表达,39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22例有Smad4阳性表达(56.4%),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mad4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相关,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重,其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而Smad4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相关性。结论Smad4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有关,而且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密切相关,Smad4可能作为胃癌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nm23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正常食管组织和68例食管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nm23在正常食管和食管癌阳性率分别为93.3%和51.5%。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2.7%和36.7%;在高、中及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51.7%和50%;在有、无纤维膜浸润中阳性率分别为75%和41.7%。经统计学分析,nm23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纤维膜有无浸润的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nm23在高、中及低分化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②E-cadherin蛋白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9.1%(47/68)及100%(30/3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cadherin蛋白在高、中、低分化的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1/25)、72.4%(21/29)和51.1%(8/14),结果显示E-cadherin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 P<0.05);E-cadherin蛋白在有无淋巴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22/38)和80%(24/30),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E-cadherin蛋白在有、无纤维膜浸润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40/56)和66.7%(8/12),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nm-23与E-cad-herin在抑制食管癌的发生、转移及促进食管癌的分化中,可能有正向调节的协同作用。 nm-23与E-cadherin可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48例原发乳腺癌老年患者,采集乳腺癌组织标本,选用Max Vision快捷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法对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临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6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和乳腺癌组织中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淋巴转移阳性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阴性者,Ⅲ期、Ⅴ期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0期、Ⅰ期、Ⅱ期患者。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乳腺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其发病趋于年轻化,因此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日益重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为宫颈癌需经历较长过程,所以早期诊断CIN成为可能,这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对我院498例行液基薄层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及阴道镜下定点活检病理诊断病例结果讨论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08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498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5岁;患者为已婚35岁以上者,有白带多、性交出血或血性白带等症状者,或要求筛查者。1.2方法1.2.1 TCT细胞学诊断方法标本采集:用TCT特制毛刷伸入宫颈内口,朝同一方向旋转5周,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再将毛刷放入新柏氏保存液中充分漂洗,制成薄片。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类法,结果分为正常细胞、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帝都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癌。报告包括有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2.2阴道镜下定点活检术在阴道镜检查显示低度病变区域(镜下见宫颈特殊醋酸白上皮及白嵌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接受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无复发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科接受胃癌根治术老年胃癌患者255例,入选者常年在我院就诊复查,病理和随访资料完整。结果 255例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术后复发患者112例(复发组,43.92%),术后无复发患者143例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术后复发组的肿瘤直径5cm例数、Ⅲ型和Ⅳ型B分型例数、低分化例数、T_3和T_4浸润深度例数、有浆膜浸润例数、Ⅱ期和Ⅲ期TNM例数、5个淋巴结阳性例数、有远处转移例数和浸润型生长方式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有:瘤体大、M和L原发部位、浸润深度多、有浆膜浸润、TNM分期高、发生转移淋巴结多、有远处转移、浸润型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康汉族老年人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春季在营口市鲅鱼圈区中心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人员75例。入选对象均为汉族成年人,依照年龄进行分组:老年组(≥60岁)41例和成年组(60岁)34例。两组对象体检期间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_4CD25~+Treg和CD_4~+CD_(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_3~+,CD_4~+,CD_8~+,CD_4~+/CD_8~+)检测。结果老年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_4+~表达水平及CD_4~+/CD_8~+比值均明低于成年组,而CD_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P0.01)。老年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_4~+CD25~+Treg和CD_4~+CD25~+Foxp3~+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P0.01)。结论增龄可引发健康汉族老年人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乳腺癌患者血、癌组织、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及化疗对CD44V6表达的影响和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和淋巴结中CD44V6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淋巴细胞(t=4.71,P<0.05)和阳性淋巴结(t=5.11,P<0.05)的CD44V6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显著增高,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V6的表达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乳腺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强阳性,且阳性率100%,而良性乳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化疗后癌细胞的CD44V6的表达仍是100%,血和淋巴结中淋巴细胞的CD44V6的表达有所下降,但无意义,只有癌组织中淋巴细胞的CD44V6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4.13,P<0.05)。结论:乳腺癌具有淋巴转移的巨大潜能,CD44V6的表达与预后密切相关,而且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更为密切。化疗通过对肿瘤的杀伤可抑制CD44V6的表达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转移。提示:CD44V6的可作为监测乳腺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撒,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腺癌(AD,40%),鳞癌(SQC,30%)、大细胞癌(10%)等类型,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肺癌的进展、分期及诊断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五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因子在胃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因子单抗对手术切除的胃癌及转移淋巴结的石蜡切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比阳性和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分期等的差异,以及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组织因子表达的差异.结果 原发灶肿瘤细胞的TF阳性表达率为62.5%(20/32),Duke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转移淋巴结组织因子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6/19),与原发灶的表达没有关系.结论 组织因子在胃癌的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对肿瘤的淋巴转移及淋巴结中肿瘤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组织因子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淋巴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UUO)肾间质纤维化的干扰。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结扎单侧输尿管造成梗阻性肾病模型。术后9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做组织学检查,HE染色,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果维甲酸显著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治疗组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间质CTGF、α-SM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维甲酸减轻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和炎细胞浸润,降低CTGF表达,抑制α-SMA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1.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5岁,于2010年1月17日因“进食后胸骨后不适10余天”就诊于本院,行胃镜及病检提示:距门齿33~38cm处食管鳞状细胞癌、距门齿26cm处见食管增生鳞状细胞上皮。于1月25日行食管癌根治、胸顶胃食管吻合术,术中见病变位于食管中下段,约5&#215;4cm,质韧,侵及食管外膜,活动性差,周围见多枚肿大淋巴结,胃左淋巴结肿大(2.5&#215;2cm),术后病检(201001408)为食管鳞状细胞癌,高-中分化,侵及食管壁浅肌层近深肌层,两切缘未见癌累及,胃左淋巴结见癌转移。术后于2月23日行DF方案化疗1周期。后于2010年3月~5月行NP方案化疗3周期。于2010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行纤维鼻咽镜提示:左声带固定;复查胸部增强CT考虑食管术后并气管左侧淋巴结转移,遂行气管左侧转移淋巴结适形放疗31次(DT=62Gy),11月10日放疗结束,放疗期间口服希罗达(卡培他滨片1.0片/次2次/日)化疗3周期。于11月18日行全身热化疗1周期(OXA 200mg d1+卡培他滨片2.0 d1-14)。后长期口服氟尿嘧啶。因CEA升高于2011年2月15日在湖北省肿瘤医院行PET-CT示:食管-胃吻合口处团块状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大小4.7&#215;4.4&#215;5.4cm),最大SUV12.5,考虑局部肿瘤复发,腔气间隙、主肺动脉窗多个增大淋巴结。2月17日行胃镜提示吻合口处黏膜慢性炎症;来我科查胸部MRI提示:T3-7椎体左侧椎旁团块,考虑转移。于2月24日至4月4日行吻合口复发病灶放疗27次(DT=54Gy),于3月15日、3月22日、3月29日分别行紫杉醇100mg化疗增敏3次,治疗后好转出院。2011年5月患者出现背痛,有咳嗽咳痰,查胸部CT ( c110330)提示:食管纵隔瘘形成。遂于2011年5月19日胃镜引导下行支架置入术,并行异体造血干细胞及异体免疫细胞输入治疗4次(即先行一次异体造血干细胞输注,以维持生命体征。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利用患者自体肿瘤细胞,通过体外诱导分化培养靶向免疫干细胞回输,靶向杀灭患者的体内肿瘤细胞)。患者咳嗽咳痰及背痛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部CT及MRI示食管胃吻合口及椎旁肿块基本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慢性移植肾失功能(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患者和25例正常人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对移植肾组织标本和正常肾组织标本进行糖原(PAS)和马松三色(Masson)染色检查分析,观察两组肾功能?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间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方法检测两组肾组织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进一步以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体外研究对象,以TGF-β1(5 ng/ml)作用0~72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观察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AD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AS和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C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出现明显肾小管萎缩?肾小球塌陷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变;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1)?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CAD组中CD34阳性表达率降低而α-SMA及TGF-β1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CAD组中部分肾小球和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和α-SMA双重染色阳性?体外研究显示,TGF-β1作用于HUVECs细胞后,随着时间延长,CD34表达逐渐降低而α-SMA表达逐渐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人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在TGF-β1介导下通过发生EndMT现象进而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基因CEA mR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6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的CEA mRNA,1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阴性对照;10例胃癌肿瘤组织为阳性对照。结果6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阳性率为65.15%(43/66),并与胃癌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呈显著相关(P〈0.05)。而健康成人外周血则呈现阴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EA mRNA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有望成为判断胃癌患者转移和复发以及疗效评估的一种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228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228例EGC患者中,有3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7.11%。其中,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管肿瘤浸润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大体分型无关。结论确定早期胃癌手术方案时,可参考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等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以判断是否应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感染患者分为抗菌素治疗组和抗菌素加胸腺肽α1治疗组,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百分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6和TNF-α,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在胸腺肽治疗组,治疗后IL-2升高,CD3^+,CD4^+,CD4^+/CD8^+百分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1),TNF-α降低(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TNF-α下降(P〈0.05),CD4^+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比较,胸腺肽组CD4^+百分率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胸腺肽α1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机体细胞产生各种淋巴因子,改善感染患者细胞因子和细胞免疫的失平衡,有助于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吡格列酮(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下MC3T3-E1小鼠早期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蛋白分泌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浓度PIO干预组(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40 μmol/L),分别干预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IA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相关功能蛋白骨钙素(OCN)、碱性磷酸酶(ALP),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成骨因子runt相关基因2(Runx2)及骨形成蛋白-2(B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MC3T3-E1细胞增殖能力在5μmol/L PIO干预组增加显著(P<0.05)、在PIO大于5 μmol/L~10 μmol/L干预组则降低(P<0.05).干预时间由24 h延长至48 h,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呈不同程度增加,但在20、40 μmol/L PIO干预的两组增加无统计学差别.(2)对照组及各PIO浓度干预干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7%、0.43%、13.0%、48.30%、81.00%;(3)随着PIO浓度从0~40μmol/、L范围内的增加,MC3T3-E1细胞的PPARγmRNA表达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Runx2 mRNA表达量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较对照组增加,在剂量较高时(PIO≥10 μmol/L)随浓度升高表达下降.(4)细胞功能蛋白ALP、OCN的分泌及BMP-2的表达在5 μmol/L PIO浓度组时最高,PIO≥10 μmol/L时,上述蛋白量逐渐下降(P<0.05);随干预时间从24~48 h延长,各PIO浓度干预组ALP以及BMP-2量增加(P<0.05),而OCN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PIO对正常糖浓度培养的MC3T3-E1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则促进凋亡.PPARγ适当激活可促使成骨细胞通过Runx2增加功能蛋白的合成;过度激活,则表现出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TWIST基因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在宫颈癌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6例宫颈癌组织和35例宫颈正常组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WIST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TWIS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TWIST mRNA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高危型HPV病毒载量相关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TWIST mRNA表达高于宫颈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Western blot在蛋白质水平上证实了这一点(P < 0.01)?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22),但与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TWIST mRNA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P < 0.05)?而TWIST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无相关性(r = 0.205,P > 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上调,且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相关,TWIST的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T细胞亚群,CD40配体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诊或住院的老年DN 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就诊确诊为老年糖耐量异常(IGT)患者19例,同期体检且结论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面标志物及其共刺激分子CD28,CD40配体表达分析.结果 不同分期的老年DN或患者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和CD28、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晚期DN患者CD4+水平、CD4+/CD8+比值和CD28、CD40配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或P<0.01).结论 老年DN患者存在着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衡,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老年DN患者CD40配体表达增加,并加重其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对人体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评价其临床疗效及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应用TUNEL法检测化疗前后大肠癌患者病理标本石蜡切片癌组织内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TUNEL法原位凋亡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化疗前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最高为5.2%,最低为0.9%,平均为3.28%±1.15%,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最高为9.3%,最低为1.4%,平均为5.37%±2.07%,化疗前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使大肠癌肿瘤细胞凋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