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转向试验台架为研究对象,使用UG软件建立了转向试验台架的三维模型。将该三维模型导入ADMAS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使用SIMULINK软件建立助力电机模型,选择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曲线,搭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PID控制系统,整定了PID参数。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联合仿真,实验结果符合相关要求,表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虚拟试验平台搭建成功。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的电机助力控制提出了一种智能控制方法,该方法包含利用助力电机特性曲线方式来计算助力电机目标电流的上层助力控制策略和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与BP学习算法(back propagation)对电流设计的闭环控制器的下层电机控制两个部分。最后利用实验台架数据进行了仿真研究,与实验台架中采用的传统PID控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智能控制方法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平稳性,提高了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助力转向控制策略是EPS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为提高电动转向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经分析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实现助力控制.模糊控制器以电流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为输入,电机电压为输出,根据设定的模糊控制规则在线调整比例系数、微分系数和积分系数,以使系统性能达到预定要求.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PID控制策略的EPS比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特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电动转向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开发了以DSP为核心的电动转向控制系统。对系统的仿真发现系统的阻尼较小是造成系统振荡的原因,为了增加系统的阻尼,提出了对参考电流进行微分补偿的方法,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比例加微分控制器。仿真和实验结果证实,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跟踪性能和助力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直流助力电机的控制器为研究对象,依据助力电机的数学模型,应用带观测器补偿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滑模变控制器,通过调节助力电机的电压,获得预期的输出电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变控制器使助力电机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系统基本无抖动现象,实现了助力电机输出电流对目标电流的跟踪特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给出了控制策略框图.通过助力控制、转角回正控制、侧向加速度回正控制、阻尼控制和补偿控制5大模块对助力转矩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安全功能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路面干扰、传感器噪声的影响下会造成驾驶员不良路感,同时,转向系统里的不确定性也会造成控制困难。针对EPS系统在控制过程中,无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解决系统的干扰和噪声以及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滚动时域算法的EPS电流跟踪方法,该方法通过反复实时采集车辆的状态计算最优控制率,将电流的跟踪性能作为主要的控制目标之一,通过检测到的实际输出对基于模型的预测结果反复修正,最终计算得到合适的助力矩使系统能最大程度地兼顾鲁棒性与性能。首先通过建立EPS的系统模型,同时引入汽车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轮胎模型,构建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以较好的电流跟踪性能、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以及较好的操纵稳定性能为控制目标,在加入随机干扰信号的系统状态空间基础上,设计了滚动时域控制器,并对EPS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及硬件在环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滚动时域控制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EPS目标电流跟踪,有效抑制外部干扰噪声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性能以及鲁棒性,保证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提高系统转向操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和物理模型简化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为了降低驾驶员施加于方向盘的转向力矩,并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改善转向系的回正特性,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转向特性,探讨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控制策略.同时,对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策略可提高转向盘的转向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为解决直流电机的大功率驱动、频繁切换方向、控制信号抗干扰的问题,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电路建模.为此,采用FET桥式电路来控制直流电机,用IR2110功率MOSFET的专用栅极驱动控制芯片构建FET驱动电路.最后对控制电路进行仿真,得到仿真波形,结果表明设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后轮独立驱动电动轮汽车转向差速控制技术,基于电动轮汽车低速转向特性,建立阿克曼转向差速模型。考虑电子差速控制对车辆转向的辅助作用,对电动轮汽车低速转向时电子差速兼顾辅助转向控制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阿克曼转向模型的转矩分配策略,不仅实现了基本的差速功能,对车辆转向行驶也有一定辅助作用。进行了电子差速控制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策略能较好地应用于试验车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声表面波(SAW)原理的电动助力转向(EPS)扭矩传感器,利用支撑底座与支撑平面将原本粘贴于扭杆上的SAW谐振器分离开,避免了对扭杆的破坏性安装方式,扩展了可测量扭杆的尺寸范围。借助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分析扭杆、传感器框架、SAW谐振器三者在扭矩作用下的受力与应变情况,研究SAW谐振器特征频率的漂移量与扭矩之间的关系。在EPS试验台架上进行满量程对比试验,对比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新型传感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一个多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本文首先对控制系统做动力学分析,建立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设计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μ综合方法,借用μ综合问题的常用D-K交替迭代算法,将定标矩阵D和控制器K作为遗传算法的解空间,以最大奇异值作为目标函数来获得最优控制器K,从而获得μ值判定设计控制器对系统有好的性能以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的AM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车辆巡航控制模型基础上,利用动态电加载技术进行了巡航控制台架试验,在装有AMT系统的桑塔纳2000型样车上进行巡航道路试验,试验结果均达到预期目标,为巡航控制系统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电动汽车起步工况下电驱动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给出了起步时间、驱动电机电压电流和冲击度3个评价指标;然后在试验台架上模拟电动汽车起步工况,对台架的摩擦阻尼、转动惯量和联轴器刚度进行了辨识,设计了基于转速预测控制的负载模拟控制算法,并在汽车起步工况模拟台架上进行了试验,分析了不同坡度下(0%、10%、20%)的不同油门开度(10%、30%、50%)的试验结果,提出的台架试验模拟和评价方法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检测冰箱运行时的温度和耗电量等参数,设计了一套冰箱性能评价系统。针对该系统,搭建了评价冰箱性能的硬件平台,包括环境试验室和冰箱测试系统,并开发了基于Delphi7.0的评价软件。该系统解决了冰箱测试时环境工况难以控制的问题,实现了冰箱测试的全自动化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试验工况的精确控制与稳定运行,测试结果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车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集成式线控液压制动(IEHB)系统已成为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动主缸的引入,导致IEHB系统进行压力调节时非线性特性增强,难以实现对轮缸液压力进行精确控制。为此,在对IEHB系统电动主缸非线性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轮缸压力控制方案。通过采用非线性鲁棒补偿RBF网络的策略,对电动主缸进行控制,同时对液压调节单元关键部件采用开关控制,实现了IEHB系统的轮缸压力控制器设计。通过AME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该IEHB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压力响应跟随闭环特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轮缸压力控制策略与电动主缸采用PID控制策略相比展现出更好的追踪表现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新型电动阻车器和电动罐帘门,采用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的PLC作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罐内阻车器和罐帘门的自动控制,提高了罐笼的自动化程度和整个操车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电动燃油泵性能检测方法的弊端,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新型燃油泵性能检测与评价系统,实现了燃油泵参数的自动采样、存储、动态显示功能,并能够依据检测结果自动评价燃油泵的性能.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提高电动燃油泵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9.
常见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架注重对换挡的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而没有把驾驶员以及交通场景带来的外界随机扰动考虑在内。为了提升变速器换挡试验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原有电驱动机械变速器(EMT)换挡试验台架的基础上增加了紧凑型驾驶模拟仿真系统,集成了虚拟交通场景、驾驶操作部件以及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自动驾驶算法。在Lab VIEW环境下开发了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来实现驾驶模拟信息采集和处理、驾驶模拟仿真系统与变速器控制器通信、车辆运行状态以及换挡过程监控等功能。大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平台能够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和驾驶员风格下的运行状态,实现驾驶员和交通场景在环的EMT换挡试验。  相似文献   

20.
钢化玻璃应力在线检测是钢化玻璃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难点在于实现对加载力的高精度快速控制。针对钢化玻璃在线应力检测中对力加载系统快速性和强鲁棒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的钢化玻璃在线力加载控制策略,在建立力加载系统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3阶自抗扰控制器,并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自抗扰在线力加载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外扰动的影响,相比于传统PID控制响应速度更快、控制精度更高,符合工业生产中钢化玻璃应力在线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