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5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危重组(29例)和较轻组(36例),分别于确诊第1天、3天、7天检测hs-CRP水平,同时检测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的hs-CRP水平,观察不同病情和不同转归患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对照组差异,分析其与CPI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hs-CRP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第3天、7天,病情危重组高于病情较轻组,且两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8例死亡,47例治愈或好转。死亡组和治愈/好转组第1天、3天、7天hs-CR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第3天、7天hs-CRP水平均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r=0.513,P=0.000;r=0.349,P=0.000)。结论动态监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hs-CRP水平可帮助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共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使用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一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高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8,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一组sRAGE水平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呈负相关(r=-0.738,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水平越高提示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的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53例作为常规管理组,选择2013年1~9月在老年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7例作为集束化管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常规管理组对比,集束化管理组的VAP的发生率由52.83%降至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由30.19%降至1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由21.63±11.53天降至16.21±7.3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时间由25.76±14.86天降至19.25±10.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减少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老年心力衰竭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5.69±0.52)天、住院时间为(12.28±2.26)天,短于对照组的通气时间(7.23±1.02)天、住院时间(15.34±2.43)天。干预后APACHEⅡ评分观察组为(14.23±2.10)分,低于对照组的(17.56±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3.0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老年心力衰竭行早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利于降低VAP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结合心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结合心肺康复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在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P)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出院前血气分析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的有创通气时间[(3.2±1.5)天]、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P)的发生率(7.1%)、死亡率(7.1%)方面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通气时间[(10.1±2.9)天]、住院时间[(13±1.6)天]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在室内空气情况下试验组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结合心肺康复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剖析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74例老年重症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用抽签的方式将其等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其中试验组采取精细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护理期间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重症监护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的呼吸次数、分钟通气量与氧合指数均明显比对照组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重症监护住院时间为19.02±8.53天、机械通气时间为16.21±6.79天,均明显比对照组的25.34±13.26天、20.68±9.89天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老年重症VAP患者施以精细化护理,可增强其呼吸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与ICU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VAP的发生,研究组60例采取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产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脉搏、体温、呼吸频率、病死率、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不仅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而且还能保证治疗的可靠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为临床患者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AP患者12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包含保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止咳平喘、化痰和营养支持等,对照组行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行莫西沙星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状况;收集治疗前后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5m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蛋白-1(s TREM-1)、C-反应蛋白(CRP)、骨膜蛋白及降钙素原(PCT)含量;观察患者肺功能改变状况,肺功能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容积(FEV1)及FEV1/FVC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 19%,高于对照组的7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 TREM-1,CRP,骨膜蛋白及PCT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VC及FEV1/FVC较对照组、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疗期间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恶心,3例患者出现腹泻,总发生率为10. 94%;对照组有2例发生皮疹,2例出现腹泻,4例出现恶心,总发生率为12. 50%,两组不良反应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对老年CAP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学科肺康复护理模式对机械通气脱机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脱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接受多学科肺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ICU转出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28天死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指标及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再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CU转出后住院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肺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机械通气脱机患者的住院日,减轻疾病进展,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50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非计划拔管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因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所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比例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显著降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以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诱导痰白介素13(IL-13)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者,分为4组。采用ELISA法对患者的外周血与诱导痰IL-13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四组患者的外周血与诱导IL-13水平与其和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除健康吸烟组与健康非吸烟组外,剩余组血IL-13水平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痰IL-13水平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SCOPD组与健康吸烟组血、痰IL-13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AECOPD组与SCOPD组导痰IL-13水平和FEV1/FVC,FEV1%呈负相关;血清IL-13水平和FEV1/FVC,FEV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于发展和外周血、诱导痰IL-13具有相关性,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吸烟是引发疾病的高危因素。痰IL-13表达优于血IL-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延时输注治疗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收集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常规输注组和延时输注组,各46例。常规输注组每次比阿培南输注时间为30min;而延时输注组每次比阿培南输注时间为180min,比较两组治疗3天(T_1)、6天(T_2)、9天(T_3)时的体温、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计数和分数、CRP、PCT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温在T_3时间点及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中心粒细胞计数和分数、CRP、PCT在T_1、T_2、T_3时间点及差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常规输注,比阿培南延时输注能够更快降低老年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的各项血常规化验结果和CRP、P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灌洗治疗宫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宫腔积液患者8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灌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灌洗6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洗用于宫腔积液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6月前往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和/或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97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IL-6,IL-8,IL-10,TNF-α和hs-CRP)检测,并按体重指数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97例COPD患者中,低BMI(BMI18.5kg/m~2,低BMI组)患者37例(38.14%),高BMI(BMI25kg/m~2,高BMI组)患者29例(29.90%)。低BMI组外周血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高BMI组,而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高BMI组(P0.05,P0.01)。结论老年低体重指数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标识指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波动与氧化应激、炎症及单核细胞自噬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16例,动态监测患者血糖波动以及炎症、单核细胞自噬、氧化应激,同时判定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MAGE、TG、8-isoPGF2α、MCP-1、IL-6、TNF-α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Alc、FINS、TG、LDL-C、HDL-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性分析发现,MAGE、8-isoPGF2α、MCP-1为血糖波动的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LC3B-Ⅱ以及LC3B-Ⅰ等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波动为老年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和炎症、氧化应激、单核细胞自噬有较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对照治疗组为基础,配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评价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临床疗效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无效为1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低于观察组,无效为30%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NO水平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NT-proBNP、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而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对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确切,对恢复心肌收缩力及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阜新地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来阜新市中心医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33例,另选择同期就诊的老年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35例。3组对象入选后1周内接受了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指标测定。结果老年糖尿病肾病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老年单纯糖尿病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阜新地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活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9例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不同的治疗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给予LMWHN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NIHSS评分、NIHSS减分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21天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NIHSS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度、全血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天研究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m RS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u=710,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70.27%vs.92.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309,P0.05)。两组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再发梗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期非大面积心源性脑梗死治疗中,低分子肝素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有效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出血转化率和再发梗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围术期营养支持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在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体重丢失量和增强免疫功能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91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和B组46例。A组患者在围术期营养支持基础上联合综合营养护理,B组患者施行围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常体重、术后体重、术后两周体重、术后两周各项检验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_4/CD~+_8水平、IgG水平、TNF-α)、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平常体重、术后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2周体重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2周A组与B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D~+_4/CD~+_8水平、IgG水平、TNF-α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围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基础上联合综合护理能够减少体重丢失,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捆绑式呼吸机急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则运用捆绑式方法行呼吸机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死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较低,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血气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捆绑式呼吸机治疗,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