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本钞     
工本钞工本钞是元代官府发给盐户的生产报酬。官府按财产情况规定每家盐户必须上交的盐额,完成上交后,官府发给一定数量的工本钞;有些地方则采用每年开工前发一半,上交后再发一半的办法。工本钞以“引”为单位计算,上交每引(即四百斤)盐可得若干钱钞。盐有煎、晒之...  相似文献   

2.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3.
元代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白晓清元朝建立前后,当蒙古族统治者经略黑龙江之初,曾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如乃颜、哈丹之乱,进一步导致“民废耕作”、“连岁饥荒”、“百姓离散”。忽必烈平定乃颜、哈丹之乱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黑龙江地区各民...  相似文献   

4.
韩源 《西部蒙古论坛》2023,(3):107-113+128
“卓斡思”一词见于明代所编《华夷译语》和《鞑靼译语》等用于蒙古语汉译的词汇典籍之中,汉译的辞书之中,其编者大多将之汉译为“钱”,该词即现代蒙古语中的“?oγos”。由于蒙古早期社会的贸易多以贵金属为媒介,且相关史料中也未见对“卓斡思”的记载,故可推断该词应是一个外来借词。元朝以后,交钞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而为了方便称呼,元朝官方和民间统一将交钞简称为“钞”。从“钞”和“卓斡思”两词的古音读法的比较及蒙古语的借词惯例来看,二者间应存在借用关系。时人应是在“钞”的基础上套用了蒙古语中表示复数的“s”,从而构成了“卓斡思”一词。该词的产生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元朝时多民族语言文化相互交融借用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正>“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龙钮玉印是一枚元成宗赐给第五任帝师扎巴俄色(1246-1303年)的印信。印章为白玉质地,附双龙钮,高8.1厘米,方形印面,边长9.6厘米,系红色印绶,印文为阳刻八思巴篆字,四行十六字,系“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藏语音译,现藏西藏博物馆。此印无论材质还是双龙钮形制,均具有极高的规格。从材质上来看,我国早期的印章主要以玉制作,取“君子佩玉”之意。至秦汉,只有皇帝才准用玉制印。到了元代,玉印开始颁赐给一品、二品官吏。  相似文献   

6.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7.
藏族     
藏族藏族人口约460万,主要分布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名山大川纵横排列,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藏族自称“博巴”。历史上人们曾对藏族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唐宋称“吐蕃”,元代称“吐蕃”,“西蕃”,明代称“西蕃”,清初称“图伯特”、“唐古特”等。...  相似文献   

8.
王猛  彭红 《中国民族》2023,(7):34-37
<正>清代学者朱彝尊曾经评价道:“书院之设,莫盛于元,设山长以主之,给廪饩以养之,几遍天下。”确实如此,前朝宋代理学家们开创营建的书院,在元代被作为文教推广、人心营构与乡土治理的重要手段受到朝廷格外重视。于是,在各种利好政策、制度的助推下,元代书院发展更为迅猛,逐渐成为南北各地文人雅士纷然云集、论学问道的重要场域。  相似文献   

9.
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边疆民族政策浅析张雷军元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末以来数百年的民族纷争和封建割据,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股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 ,藏传佛教对于元代政治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蒙藏联盟 ;一是促进藏族地区纳入元朝中央治下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与此同时 ,由于有元一代对藏传佛教崇奉有加 ,使之处于惟我独尊之特殊地位 ,从而不但对元代政治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而且对元代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 ,使元代国力日渐衰落。政治方面 ,我们已有他文叙述。本文根据有关史料 ,专述藏传佛教对元代经济领域的诸多负面影响 ,使我们在认识藏传佛教在元代历史上的功与过的多一个观察和了解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胡蓉 《回族研究》2023,(3):82-88
蒙元之初,关中文化的提振与廉希宪等人的积极倡导密不可分。关陇地区唐末饱受战乱之苦,不复汉唐之盛,金元战争期间,经济、文化又遭到极大破坏,百废待兴。廉希宪、商挺坐镇陕西,许衡、姚枢、杨奂等多位元代文化名人来到关中兴办教育,传播思想文化,大大提振了当地文化,促进了关陇地区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廉希宪在京兆府建“廉相泉园”并在樊川建“读书岩”,成为当地文化标志。透过廉氏家族在陕西的文化活动,可见元初关陇文化恢复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回族二十三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回族二十三坊陈国柱乌鲁木齐回族历史可上溯至元代。13世纪末叶,元朝政府派来“探马赤军”(主要是回回士兵)戍边驻防。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元朝政府下令将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垦荒屯田。回族大量迁入乌鲁木齐,始于清朝乾隆二十年(公...  相似文献   

13.
《元西域人华化考》元代民族史研究专著,著名历史学家陈垣著。该书主要阐述元代西域诸族之人来华后研习汉文化,在文学、建筑、医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及丰富著述。计分绪论、儒学篇、佛老篇、文学篇、美术篇、礼俗篇、女学篇、结论8卷。征弓怖目216种之多,对西域各族...  相似文献   

14.
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及其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我国元代的三部重要农书之一,初刻于延祜甲寅(1314年)。元、明、清各代均有多种版本刊行。该书的作者鲁明善,是生活在我国元代的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农学家。对于他的身世,在《元史》中无传,别处至今也未找到任何资料,只能从他当时的幕僚张桌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得知:“延祜甲寅,明善鲁公出监寿郡”,“公名铁柱,畏吾儿人,以父字‘鲁’为氏,明善其字也。”(第17页)·这里所讲的畏吾儿人,即今之维吾尔族人。而鲁明善当时所担  相似文献   

15.
有金一代,关于纸钞和金属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的法律法令,颇多建树且具有民族特色,在中国古代货币金融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金朝货币金融律令的颁布、修订、施行及其得失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评介。着重对金朝在控制货币发行权,维护国家货币的信用,保障其在市场上的流通,以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等方面所采取的法律对策做了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金朝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付和解决因纸钞超量发行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及金属铸币不敷流通而出现的“钱荒”的经验教训所进行的探索和总结,对于后世货币金融立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元朝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的政权,它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是继续前代的,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片段。以往有些人看到元代有奴婢,而且数量很大,因而怀疑元代的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后,认为元代是奴隶社会的人少了。 元代称奴婢为驱口,《心史》卷下《大义略述》:“被鬻男女曰驱口,即江南之奴婢。”《辍耕录》卷十七《奴婢》条:“今蒙古、色目人之臧获,男曰奴,女曰婢,总曰驱口。”  相似文献   

17.
<正>元代,为了巩固和加强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朝廷曾授予西藏主要僧俗首领以各种头衔、名号,并颁赐给西藏地方数量众多的印章。如今在西藏博物馆的展厅中,就陈列着一枚弥足珍贵的元代印章传世品——“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这枚印章,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藏地方的重要历史见证,实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印为青玉质,质地细腻温润,印文为八思巴文所书“统领释教大元国师”。印面长12.4厘米、宽12.1厘米、高11.4厘米,重3.27千克。其上部为龙形钮,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基督教曾四度传入中国,元代的基督教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其传播、 流传之广,是基督教在华史上都是较为少见的。其信徒遍及大江南北,给元代社会生活带来 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元旦趣话     
元旦趣话元旦,表示新的一年从此开始。我们的祖先以五谷熟、四时尽而改年更岁。因而,人们对元旦的来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和欢乐。相传五帝时期,颛顼以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尔雅·释诂》解释,“元,始也”,“旦,早也”。可见“元旦”的古意即一年之始,一日之晨。商...  相似文献   

20.
马经 《回族研究》2001,(1):53-55
本文认为元以前云南政局和疆域变乱不定的根本原因在于云南一直未能形成一个可受中央政府长久控制的稳固的统治中心。元代行省制度推行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认真吸取了这个教训。而昆明之能成为云南行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能历经元、明、清诸朝更替,几经动荡而未丝毫动摇,究其原因,与元代入滇回回的活动有关,本文进而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