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红兵的<沙床>是一部深刻思考人类终极命运和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心灵无所依傍的小说.对存在与虚无的质疑,对爱情和病苦的直面,对天地万物的审视和谛听,对生命和青春流逝的悲情和无奈,对孤独和隔膜的探寻和反诘,使得这部小说在世纪末情绪的总体氛围中呈现出卓尔不群的人文光辉,透过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表象,超越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浅层,直抵内心世界的苍凉无助以及寻求价值皈依和理想信仰的曲折廊径.  相似文献   

2.
题记: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梭罗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日,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住进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两个月。也就在那些日子里,梭罗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与这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一样,他的写作是美丽而睿智的。这个瘦小的美国人,居然在一个湖边,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也就在那个湖边,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的这一举动,也许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能做到,也许只有那些有着深厚宗教情结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与时光之间的变…  相似文献   

3.
学术责任与社会信任--《学术责任》阅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腐败的丑闻不绝于耳的时候,读唐纳德·肯尼迪的《学术责任》(唐纳德·肯尼迪著:《学术责任》,新华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书,会有更深的感受。唐纳德·肯尼迪曾经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内在缺陷做出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唐纳德·肯尼迪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社会对大学的批判具有很大盲目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大学实质上成为了一个封闭的暗箱,大学不善于向社会解释自己的规则和价值取向,从而给自己留有余地。围墙不仅是对学术自由的一种保护,而且也是学术责任的一种提示。大学拒斥与社会的过多交流和世俗评价是必要…  相似文献   

4.
邱华栋的《教授》和阎连科的《风雅颂》是表现当代高校知识分子精神状况的两部长篇小说,二者均以古典主义立场观察现代知识分子的行止,呈现了物质和权力如何腐蚀知识分子的灵魂,从而使其走上异化之路的可怕图景。人文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两篇小说给出了绝然不同的答案:《教授》试图给人指明一条通往救赎的道路;而《风雅颂》则既是一曲知识分子回乡无望、救赎无门、反抗无力的哀歌,又是一篇知识分子无处诉说孤独的心灵愤书与绝望神话。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末,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名的新上帝,出现于“资本拜物教”的新教义中。“科学技术”被神化为主宰人间事物和人类命运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它是一个绝对。国力的强弱、民生的贫富,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关照。而拥有创新性技术“知识产权”的人,理所当然地可以用这权利所产生的力,富于他人,控制他人。至于那些“弱势群体”、那些出卖劳动力的脑力体力劳动者、那些失业下岗者、那些土里刨食的农夫村妇,之所以贫穷、之所以要服从“强势群体”的控制,就在于他们没有或少有科学技术,或者说是由于不信仰“拜科学技术教”所致。对“拜…  相似文献   

6.
包遵信先生刊于《文史》第五和第六辑上的《读荀子札记》(上)、(下)文章中,对于《非相》、《非十二子》、《儒效》、《君道》、《大略》篇中的训诂与句读有多处可疑。略作辨析,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7.
读《孔子家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明 《文史哲》2006,(4):43-51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相似文献   

8.
英国当代著名女小说家詹妮特·温特森的元小说《守望灯塔》(2004)袪除了同类小说标榜晦涩的小说理论、文学性减势的通病,而以其故事游戏性和诗性品格成就了一部心灵成长史和原创性的故事理论学说。小说担当着演绎虚构故事和言说故事新技法理论的双重使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回答了何为故事、如何讲故事等重大的诗学问题;由是把在现代化进程中失落的说故事传统召唤回来,从体验故事中洞烛生活的本相、理解生命的真义。一系列元叙事观念展示了小说家批判性的叙事立场,同时为叙事理论增加了富有活力的话语。  相似文献   

9.
一、引子: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权力是社会建立和维持秩序所不可缺少的。然而作为一种可以支配、控制他人和社会资源甚至可以使人屈从的力量,权力,尤其是产生自管理社会之需要的国家权力,本质上具有专横性、扩张性以及潜在或显在的强暴性。但恰恰也因为权力的这种本性,它历来就是那些权欲旺盛的人激烈角逐的对象。无论权力角逐者以多么崇高的目的———譬如说“行善”———为自己的权欲辩解,可事实真相正如《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一书的作者斯科特·戈登所揭露的,对权力的渴望并非渴望有行善…  相似文献   

10.
凡人都有精神,有精神并不一定有精神家园。人都有肉体与灵魂的分裂,都有自己的苦乐年华,然而只有那些将理性与知识结合起来思考自我、关心民瘼、倾听天籁、挺拔自己的主体意志,充分显示自己个性的人才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需要构建,需要认识,更需要守望。构建:精神是人之为人之必然,家园是人之为人之或然。精神家园只有过着哲学生活的人才有,也只有有永恒追求的人才能构建。精神家园的构建是心灵境界的提升,它需要灵思妙想、率意挥洒;需要嘻笑怒骂、指点江山;更需要独往孤行、生死无悔。精神家园要有意识地、自觉地在生命意识与生活方…  相似文献   

11.
儒家经典《孝经》与现代伦理剧《守望幸福》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孝"。《孝经》论述的是古代"身心合一"的伦理幸福,《守望幸福》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孝亲幸福,是现代影视版的《孝经》。孝亲幸福的研究对于矫正当今社会幸福的认定偏颇和标准模糊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赵翼在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中,从历史上的封建皇权角度出发,指出宦官、外戚、权臣等是威胁皇权、引起重大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的个人素质则是保证皇权能否稳定的关键。赵翼主张君主集权,但对不受约束的皇权深怀警惕,故又提出了规范、限制皇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知识者精神的守望与自救】谭桂林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沧浪之水》等两部小说在精神品质上强烈地显示出一种对话性:既有东方和西方文化的对话,也有自尊与自虐、情与理、爱与欲、独醒与同醉、历史与现实、真与假、仕与隐、虚无与实在、神性与魔性的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描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的悸动、理性的茫然、文化的尴尬、人格的失落,从而揭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在世俗化潮流中的精神守望与自救问题。在文章最后,作者郑重提到《沧浪之水》结尾的两个细节:一是远远地看到父亲的坟时,“我心中忽然有一种…  相似文献   

14.
老子道的思想体系的主轴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以一种超越常识、超越经验的方式来理解《老子》道的“无为”而“无不为”,更能领略《老子》的精神与道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5.
何贤桂 《社会科学论坛》2010,(3):140-146,196
题记: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40年代文学名著,《寒夜》与《围城》有着相似的创作与生活背景。本文以《寒夜》为主,并对照《围城》,考察分析了抗战生活对知识分子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他们精神气质的深刻影响,并对作品所涉及的人物性格和家庭矛盾,做出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伊恩·麦克尤恩的《爱无可忍》是一则关于现代社会伦理困囿的启示录。小说通过紧扣援救热气球和同性病态迷恋两起核心事件,解构我以理性为名的科学推理过程中做出悖论式伦理选择,回避道德承担,因此陷入伦理身份的困囿,在重构伦理意识努力中遭遇理性迷失的尴尬。作者对理性的讥讽和人性复杂性的解剖顺应了当今英国文坛后现代语境中现实主义回归的潮流,寄寓着重构伦理意识、唤回文学社会责任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吕特 《云梦学刊》2004,25(5):8-10
《离骚》与《史记》的内在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烈的抒情特征,一是尚“奇”的审美追求。形成这种内在精神一致性的原因,一方面是司马迁与屈原都具有“发愤著书”这一共同的创作动因,另一方面是司马迁深受楚文化及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苏通之死》是鬼子少有的以知识分子为叙述主体的作品,鬼子将虚构的作家苏通与真实的苏童、陈源斌们进行对照性的设置,表达了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主体精神溃败的批判性思考。包含了鬼子自身的文学经历和体验的《苏通之死》,同时与文本之外鬼子本人的创作形成互文,为鬼子研究的创作提供了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7):22-28
建构《矛盾论》的21世纪阅读方式,即是回答如何使这一文本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搭建走出中国、面向当代的平台与机制。一是需要深化拓展学术化阅读方式,重新思考《矛盾论》研究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并拓展学术化阅读的理论频谱;二是需要厘清《矛盾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阅读方式,建构这一文本在"中国实践"中的全新"出场"方式;三是在全球历史语境中重新定位这一本土历史性文本的理论意蕴与时代价值,而这依赖于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矛盾、全球治理困境与中国道路价值效应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