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对新撮镇历史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通过实施特色立镇、工业强镇、品牌兴镇、创新整合、城乡统筹"五大战略",构造"六大保障",打造"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区域功能由集镇向城市组团转变、居民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两大转变",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的滞后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艺术原创与价值实现",其中的"价值实现",最终是要通过创意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这不仅是指市场价值,更是指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是三个有机统一的要素。实现教学内容的转化,解决"讲什么"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化,解决"怎么讲"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化,解决"为何讲"的问题,才能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实现"三个转化",同时解决"三个问题",进而增强"三个特性",最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相关政策推行与落实,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早已"闪亮登‘场’",逐渐实现"物理进场",但能否实现了"意义进场"?本文以贵阳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全面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场域中的一系列的"生存"境遇,并尝试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数学解题中,解题教学仍是数学课堂的重点环节.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深入反思,以达"温故",在"温故"的基础上去实现"知新",引导学生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家,就是人得以存在的处所.所谓开天辟地,就是人为自己筑造得以存在的处所(家).为"乾坤""立极",就是人为自己开辟天地,筑造世界,筑造处所(家).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确立以"仁"为天地之"极".人开辟天地、筑造世界必须以"仁"作为支柱,才能支撑起人得以存在的处所(家).对于如何才能持守"仁"这天地之"极",则只有通过"精一",即由"诚"而达到"执中"、"用中",即把握"道",从而实现对"原于性命之正"的"道心"的持守,实现天地之"极"("仁")牢固地树立.  相似文献   

7.
司法判决是联系公民和法律的桥梁,公民通过司法判决来认识法律。提高司法艺术,坚持司法公正,将法律的要求通过司法判决完整地展现给公民,实现"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的统一,法律就不是仅仅从外在观点来看的不具有确定性的"预测论",而是从内在观点来看的具有确定性的"义务论",如此才能建立公民和法律之间稳定的"熟人关系",法律权威在这种"熟人关系"中才有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当前尤其需要通过"准确进""多样进"和"深入进",实现从理论研究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通过守正不移和与时俱进,解决好党的创新理论之间的延续和发展问题,通过立场原则、思维方法和精神境界三个层面,实现从"源头活水"中讲授精髓要义,通过课程性质、讲授内容及课程安排,实现整体思想的分课程融入,通过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检验具体做法的实际效果,从而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教学中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黎闻 《新天地》2015,(4):11
不如在改革医疗体制上下工夫从尊重和保护老年人权益层面来看,陕西规定"老人看病优先",是一项善政。然而,善政还要善为。当"老人看病优先",只能通过挂号"插队"得以实现时,已经违背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本意。事实上,老人挂号"插队",从小处讲,对年轻人不公;从大处讲,破坏了规则意识。更何况,一些老人也认为"插队"不妥。  相似文献   

10.
回归个体的自我生存是福柯晚期思想中一种新的伦理转向.他在对"性压抑假说"的批判中,提出以"关怀自身"替代"认识你自己",这实际上是以新的道德观念和实践方式替代现行权力机制宰制的道德伦理观念.为此,他提出"自我的技术",即个体通过自由选择生活方式实现风格化的存在,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现代政府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的理性选择,它主要通过政府与市场、社会的法律关系框架而展开。契约作为一种理念,在横向层面内含政府、市场和社会主体自由、平等、互惠的价值诉求,在纵向层面也蕴含着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所应有的诚信与责任、秩序和效率的政府人格和施政理念。作为一种方法论,为横向和纵向契约理念结合的法治政府提供了应然性的法治逻辑与和谐社会的实践归宿。  相似文献   

12.
民法精神是民事法律规范之根本价值取向和立法宗旨的反映,平等、自由、私权、公序良俗等民法精神在法律精神中居于重要地位,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指导民法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法科学生的民法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民法精神应当是民法教学的基本任务,为此必须突出民法精神在民法中的地位,通过讨论式、辩论式和启发式教学,使法科学生正确认识民法精神与民法理论、民法规范以及民事案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确立对民法精神的信仰,并内化为职业品质。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保障,而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追求社会实质公平正义恰是经济法的本质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同质性。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发挥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建立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性保护制度;强化强势市场主体的社会性责任制度;推行公益诉讼三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与和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法律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为民主法治提供理论支撑和制度设计,为公平正义提供评价尺度和实现形式,为安定有序提供行为模式与法律保障。因此,必须要树立人本法律观,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需要和谐社会作为基础。本文试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阐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同质性,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选择。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历史经验证明,和谐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而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它可以为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塑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精神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和谐社会蕴含法治价值,二者在本质上契合,因此,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科学处理国家经济调节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而法治又离不开法制,法制、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法制有其自身的理念与特征,而其所要求的法治应在宪法、行政法和程序法等领域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论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现代法治的精神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两者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和谐社会必须借助于现代法治才能实现,现代法治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基本理念、价值体系和规范体系。只有法治的社会才可能是和谐的,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是成千上万优秀个体角色组成的,社会规范下的个体角色的认知与责任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础。优秀的个体角色的形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个体角色对权利、义务认知,个体角色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社会规范、社会习俗的尊重。法律规范社会化下的个体角色,实质上是塑造与社会公共权利机关所确定的社会规范相适应的自我。个体角色彼此之间都是一面镜子,相互反映着对方的自我,任何一个个体角色都可以从其他角色的态度中来认识自我。个体角色彼此之间又都在无形中相互影响、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