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外学者有关观点上的差异存在关联性,需要参考现代西方法理学的相关论著才能较好地加以理解.国外学者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观点上的分歧主要是与不同学者对于什么是法律规范(法律规则)这一问题存在不同的答案相关,由于对此有不同理解,他们对于法律规范有哪些要素存在分歧,而这种分歧集中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是否应当具备"制裁"或者说"后果"的问题上,关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其他方面的争议亦与该问题有关.国内学者通常不区分"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的做法缺陷相当明显,体现在法律规范逻辑结构问题上的大量争议,其来源都可以归结到这种混用.在充分意识到国内学者在有关理论前提上所存在的差异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学者对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将一个法律规范(而非法律规则)认为系由行为模式与法律效果两大部分组成,并可以进一步将行为模式划分为规范主体、规范内容、适用条件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身份性法律规范,是指法律制度中有关法律主体身份状态的规则。这种规则在法律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将法律规范仅仅理解为行为性规则,似乎规则仅仅限于权利义务的行为内容,因而对这类规范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与分析。笔者认为,探讨这种规范的性质、内容、逻辑结构以及其在法律规则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仲裁法律规范体系的应然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系统论的观点考察,我国仲裁法律规范的科学体系,应是体系完整统一、结构有序均衡、内容和谐协调的层峰结构.以此描述我国仲裁规范体系的应然模式,将不同层级仲裁法律规范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看作正在逐步增高的金字塔进行构建、完善,对目前我国的仲裁立法和仲裁实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范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范的合理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可分为实质合理性与形式合理性.法律规范的实质合理性在于对权利与义务的规定的正当性和可行性;法律规范的形式合理性是指法律规范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合理性,是对法律规范逻辑上和语言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冲突规范是指明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法律规范.它直接构成涉外民事关系当事人、法院等主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行为准则,直接规定了上述有关主体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的权利和义务,并非所谓的间接规范.和其他法律规范相同,冲突规范在逻辑结构上也包含法律后果这一逻辑成分.冲突规范的调整对象不是涉外民事关系,而是涉外民事关系准据法确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法律规范的社会学内涵魏宏法律规范,简单他说,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即关于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得做的,哪些事是必须做的这样一些带有权威性和约束力的社会生活准则。那么,社会为什么需要法律规范,它主要调节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调节,...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深刻变化,并削弱了现有金融法律制度的有效性。在金融开放的条件下,外资金融机构的不断进入,不仅会改变中国现有金融机构的结构,而且会促使现有的金融运行规则发生变化。因此,在规范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法律建设中,必须在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金融现实,加快制定和完善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行为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分析了法律体系中的三大支柱性的理论,抽象出法律规范组成部分的一般性要素,在此基础上构造法律规范的一般模式,为寻找、创造法律规范(特别是宪法规范)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并非无中生有,而有其存在的逻辑基点.宪法规范位阶的最高性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规范基点;立法行为的公定力,即立法行为在通过法定程序被宣布违宪之前被推定有效,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秩序基点;宪法纠纷与法律纠纷的区分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理论基点;"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逸"原则所蕴涵的方法论是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方法论基点.对于穷尽法律救济原则存在逻辑的理解不能机械化.在英美法系国家,解决纠纷虽然在形式上未遵循穷尽法律救济原则,但在本质上仍然遵循了穷尽法律救济原则的逻辑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规范逻辑的产生和演进陶景侃人类有许多行为规范,在其中,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都构成了体系。研究行为规范体系的逻辑工具,就是规范逻辑。一、规范逻辑的产生规范逻辑产生于十四世纪的欧洲。法律规范在西亚两河流域早就形成为体系,如公元前二十世纪的《苏美尔法典》,公...  相似文献   

11.
从20 年我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看, 由于“对象” 问题研究严重滞后于社会学“中层”理论的研究, 导致“中层”理论的研究中明显地存在着分析思想, 概念框架、解释逻辑缺乏社会学特色, 理论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我国社会学可以把“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作为学科的 “研究对象”。循着这个“对象”进行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学机理, 也为构建我国社会学的范畴体系和理论体系提供了明确的内在逻辑, 同时, 也有利于我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科学化、本土化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也谈社会学的学术规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学术规范问题是件好事,因为学术规范对一门学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了解社会学的学术规范,对于我们了解社会学有哪些层次的规范,这些规范在社会学教学与研究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并弄清其它与学术规范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本文就有关社会学学术规范的问题与罗教讲同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冲突规范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规范”这一问题在国际私法学上素有争议,而问题的实质在于中国法理学对该类规范尚未有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实际上,在法律规范体系中存在着一类适用法规范,我们可以对它作如下定义:凡是对法律适用行为本身作出指引的规范,都属于适用法规范.适用法规范不仅包含冲突规范,也有其它多种表现形态,在各类法律文件中都有体现.适用法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范和技术性规范.在法律规范体系中,适用法规范虽然数量不多,却对于整个法律规范体系的运作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法总则》对《民法通则》关于法律行为的定义做了革命性突破,其核心是将意思表示作为法律行为的要素和基础,其理据在于适应了学界有关法律行为与意思表示存在评价层次差异的最新理论发展,有效区分了其他法域的行为和民法内部的事实行为,并为取消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要件提供了逻辑基础。我国《民法典》遵循《民法总则》规定,将意思表示纳入法律行为的定义,这有助于细致规范意思表示的发出、到达和形成瑕疵,以效果意思为标准建构法律行为体系并为准法律行为准用法律行为规范提供依据。晚近基于客观归责或风险归责的强调,淡化了意思表示在法律行为中的基础地位,误置了法律行为拘束力的哲学基础和伦理基础,对此应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我国正从法治的立法时代迈向司法时代。作为成文法国家,我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包括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和保障法律的正确施行。法律规范是法学研究的核心,也是司法裁判的基础。针对我国转型时期的法治现状,我国现有理论对民法规范本身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民法规范的性质、类型尚未形成共识,对违反强行性规范的法律后果界定混乱,由此影响了司法适用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强化民法规范的研究,合理厘清民法裁判规范的地位与类型,注重民法规范方法论的研究,正确把握公法规范对民法规范的影响,这对我国民法理论研究与司法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恒  所静 《学术研究》2004,(12):47-51
我国法律对行政法律规范规定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上的多方面的监督制度, 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致现阶段我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有效的对行政法律规范的监督机制。行政诉讼中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体现了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一定的审查, 本文主张应当在此基础上建立对行政法律规范的适用性审查制度, 并认为这是一种与我国现行宪政体制和司法实践相适应的具有特定内涵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经济社会学视野中的金融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经济社会学的视野中,金融行为总是在由社会结构构成的市场中展开,通过将网络、制度、文化意义等结构性因素纳入到对市场的理解,既摆脱了经典金融理论的困境,又进一步扩展了金融行为研究的理论视野.借助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路径,经济社会学家分别从建构性和嵌入性的视角对金融行为中的社会网络、社会制度和文化意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从而为金融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规范与文化的关系相对而言在我国是一个不大受重视的课题。之所以如此,是许多人在自觉不自觉的意识中总是把法律规范看作外在于文化的理想化的人制框架和人为秩序,不是把它看作文化本身的一种产物,并受制于整个文化的内在需要和演化逻辑;二是过高地估计了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中实践推理的内涵及其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推理是法律推理方法的综合指标 ,也是认识和完善法律推理的重大课题 ,具有实践性、逻辑性和方法论等特质。法律领域中的实践推理以法哲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理论基础 ,以对规范的分析和判断为推理客体 ,以权利义务为思维方式的焦点 ,以体系化、安全性为评判标准。实践推理的适用对象、构成要素和运行过程是在逻辑推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理性选择的三个方面 ,实践推理的基本范式体现为法官直觉、知识背景、逻辑结构和思维等四个部分。实践推理运行从观念中的目的开始 ,经过主体的法律思维活动 ,最终达到理想的判决结论 ,以此达到控制法官恣意的理性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公共采购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政府作为特殊消费者以契约形式将自身消费行为融入市场,兼具公权主体和市场主体双重身份,注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性.其采购行为公私化的定位以及主体、权义、责任等法律链条的分析对构建我国公共采购体系具有逻辑起点意义.作为新兴法律行为,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初具雏形,但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法学理论研究基础不足,实证资料数据偏少,缺乏全球性视野,亟待完善之处引人深思.本文试图从公共采购行为法律性质定性着手,深入分析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之缺陷,冀望立足于全球化经济发展思维之上构建切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需求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