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如何"现身"--从宪政民主到程序民主的思想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对其主体--人民的论证.在宪政民主的视域内,人民实际上被"虚置"了,其地位和作用是隐晦、消极.多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宪政与人民这两种话语之间的相互需要程度与日俱增.哈贝马斯基于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提出一种程序主义的商议性民主理论,通过沟通理性,把"人民"建构化于既有的宪政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2.
建政50余年来,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下发展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新加坡式民主"之路。新加坡政治中宪政体制、政党政治、选举机制、法治等民主元素共同构筑了新加坡民主的基石,建构了"新加坡式民主"的主体框架。"新加坡式民主"的建构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加坡历代领导人为"新加坡式民主"注入了不同的特色。东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交融让新加坡在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基础制度框架中融入了儒家精神的内核,衍生出了"新加坡式民主"的核心内涵体系,主要包括:维系社会共同价值观、建设"君子"执政的"好政府"、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循序互动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民主。  相似文献   

3.
民主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主的形态由争得民主的现代政权建构形态、探索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建设形态向创新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发展形态不断跃升。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生成的新型现代民主范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丰富的精髓要义:“有机统一”构筑民主的整体性架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共同融构形成复合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奠定民主成长基础,“两会制度”开辟践行民主的关键渠道,政策民主与民生政治参与构成民主发展战略突破口。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过程中,意识形态引领护持的价值优势、党与人民有机协同的结构优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数字技术赋权增能的效率优势等共同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晓畅 《北方论丛》2013,(1):143-149
自美国立宪时期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围绕“宪政还是民主”产生争论以来,两者之间的张力即成为现代(特别是美国)政治法律思想史的一大主题.罗尔斯后期的宪政理论,一方面继承了“二元宪政民主”理念这个美国宪政模式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基于“政治自由主义”理论对其进行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他通过来源于政治传统的社会共识这个中介,将变动不居且具有“多数暴政”倾向的“民主”纳入到相对稳定且保障“宪法根本”的“宪政”框架之中,从而较为有效地弥合了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政治是民主、法治、宪政三位一体的政治.民主和宪政并非内在冲突而是相互契合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制度化趋势,成为民主与宪政的基本契合点.尽管宪政和民主在价值取向上各有侧重,但在现当代政治发展中,二者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宪政以民主为基础,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而得以有效运行.宪政必然实行法治,而法治的实施依赖于宪法权威和宪政体制的确立.在宪政体制条件下,宪法以其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使法治得以真正实现,进而为民主政治的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如何搞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认真地探索。本文仅就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民主?民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内容,因而人们也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但就“民主”的本意而言,在古希腊文中,原指:“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因此,“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在社会主义民主之前,历史上曾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宪政伦理是时代宪政运动的精神内核,是人类现代宪政伦理价值的中国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宪政国家实践之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机关分工负责和接受人民监督,确立宪法的至上地位等,是我国宪政伦理的基本价值.当代中国宪政伦理存在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价值矛盾,即人权保障与主权维护之间的矛盾,人民当家做主与“为民做主”之间的矛盾,权力的正当性要求与实际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政治伦理与法律伦理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宪政伦理的重构应主要包括:确立以人为本的根本伦理价值理念,着力构建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政伦理价值体系;明确将民主和法治作为实现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人权的宪政制度伦理价值;选择中国特色的宪政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主政治的生态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生态理论提倡用系统的、生态的、差异的、联系的、非线性的观点看待政治现象 ,把政治现象及其社会环境视作一个具有互动关系的有机整体 ,通过理论建构和理论推动 ,希冀实现政治体系从无机政治向有机政治的根本转变。本文用生态学的观点分析现代民主政治 ,着力于探讨民主、自由与宪政等政治价值观与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的互动机理 ,揭示它们之间内在的生态关联 ,以实现民主政治与自由和宪政的生态联动  相似文献   

9.
常朝阳 《理论界》2012,(11):23-26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政治秩序建构面临着路径选择的问题。由于民主与政治秩序、国家能力之间的张力,民主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运行存在困境。作为一种制度,民主自身不足以良性运转并存续,它是现代政治秩序建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宪政可以提供化解政治冲突的"元规则"和制度平台,可以增强国家能力,可以实现权力的和平更替和规范并保障民主的运行,最终实现发展中国家现代政治秩序与民主"共生"。  相似文献   

10.
一九四○年夏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敦促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宪政的高潮。在华北八路军为打击日寇、振奋民心而举行的“百团大战”的炮火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指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规模宏大的全区民主选举运动。 这次民主大选,不仅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以来是首次,也为抗战以来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之首创。它为全国民主宪政运动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晋察冀边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总结当时民主大选和民主建政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11.
社会民主主义自产生和形成以来,先后发生了变异与转型,其总体特点为思想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多元主义,表现上的功利主义,路线上的改良主义和目标上的民主主义。就其理论、主张和政策来看,它虽然有着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似乎成了自由主义,但仍然奉行一些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追求,仍然有着某些非自由主义特性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一生是对民主不懈追求的一生,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但同时也包含了理论上的失误和实践上的教训。毛泽东晚年所推行的"大民主"观是探索社会主义民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失误和实践偏差。认识"大民主"观的缘起,反思"大民主"观对于民主的歧变,对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提出建设“中国式民主”的主张虽具有正当性,但这一民主模式能否成立,关键在于它能否回答并解决好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式民主是阶级的还是全民的;中国现有的制度模式如何有效落实“人民作主”的原则;这一模式如何得到国内人民与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如何回应谁拥有民主定义权的问题;它如何在实践检验中证明自己比西方或北欧民主优越。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式民主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在于它激烈的"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二者固然与"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民主"与"科学"看作<新青年>的主旨时,事实上误解了这份刊物,同时也低估了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网络平台促进了"网络民主"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但是,在民主政治信息化的新趋势中,也应高度警惕民粹主义倾向。民粹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对"网络民主"发展十分有害。而要限制民粹主义在网络中恣意蔓延和生长,就要从根本上铲除民粹主义滋生、蔓延的社会土壤,加强意识形态的网络监管,避免其错误理论无限制地传播。同时,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施正面引导和教育,使网民认清民粹主义的本质,从而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民粹主义的观念和舆论所左右。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莹 《天府新论》2004,(6):13-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为学术界广为重视的“社会资本”问题,主要是指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合作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它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之一。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存在着结构性制约与依存关系。但目前我国社会资本还相当缺失,因而制约了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必须实施对公民的美德教育;促进社区合作网络的建设;加强草根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培育、壮大第三部门并充分发挥其在社会资本建设中的桥梁作用;从而形成我国社会资本的组织网络,以此来推动我国的草根民主建设,并最终促进我国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民主政治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政治的继承和发展。他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完全局限在“阶级和阶级对立”之中 ,而主要是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提出了现代化民主政治观念 ,将现代化与民主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化进程中"民主赤字"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际组织的活动日益活跃,而"民主赤字"的问题也愈加显著.为保证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必须从国家间层次以及全球民众的角度考察消除"民主赤字"的问题.具体地讲,必须适当扩大非政府组织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规则的制定及国际组织决策程序中的参与度,并加强发展中国家参与能力的建设.而在这种消除"民主赤字"的进程中,加强非政府组织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后苏联国家受到具有所谓“民主”意义的“颜色革命”的袭击,文章对此的反思是:(1)2005年中亚经历的是与格鲁吉亚、乌克兰大不一样的“革命”。(2)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近代政治的产物,它意味着政治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从这点看,2005年中亚发生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3)最近30年来的“民主化”运动、“伊斯兰革命”和民族分离运动的互动,直接或间接地与西式“民主化”为背景的现代化“革命”相关。喧哗一时的民族分离运动似已退潮,“颜色革命”也受阻,恐怖主义和被认为“邪恶轴心”的伊朗却让美国头痛不已,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华盛顿搬起“民主化”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