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中国学者奔走呼号以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曹顺庆先生顺应这种形势 ,提出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第三阶段———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 ,给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指明了一条研究的路径。同时 ,也留出了巨大的思考空间 ,比如在文明的划分和跨越、比较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现状的关系、跨文明研究的根本属性和研究立场等等方面都存在着理论的空位和断裂。对此 ,我院中文系陈春生、周新民和胡鹏林等老师从比较、文明和跨越等概念出发 ,在全球化语境中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以及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和不合理性问题 ,以期推动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百多年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历经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科理论都有其历史决定性因素以及历时性的局限。在共时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视野中,平行研究经过跨文明研究的实践洗礼,在文学跨越学、文学关系学、文学变异学和总体文学学的理论建构中,呈现出更具开放性、发展性与世界性胸怀的特征,从而实现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到整体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突破与飞跃,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即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发展.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开创与奠基阶段、基本理论特征及方法体系的建构阶段以及继续向前推进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理论特色.中西比较诗学、跨文明比较文学及变异学都是中国学派的重要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5.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世界比较文学学科基本上走过了一条"涟漪式"的发展轨迹.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历经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体系研究、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文学变异学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等诸多领域,一步步地向比较文学研究的纵深方向发展,也呈现出一条"涟漪式"的逻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曹顺庆关于比较文学的基本问题,如跨文化与跨文明、比较文学的基本特性异质性等基本理论观念的论述,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差异性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基本话语和概念系统。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中,差异性理论是与同一性理论水火不容的,差异性论是异质性的基础主义和同一性的普遍主义,在认识论进程上的理论扬弃;而从知识学上梳理比较文学学科的内在动因以及论证差异性研究的合理性,就成为比较文学的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学者叶雏廉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质疑西方新旧文学理论直接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文化模子”学说,以关注中西文化的互照互省。他对寻找东西方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架构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模子”为中西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是“跨文明研究”这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在方法论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徐亚东 《南都学坛》2009,29(2):63-66
跨文明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折和新发展。它尤其注重考察跨文明研究的异质性和互补性这两大因素。跨文明研究理论的提出,虽然受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启示,但是杜维明儒学现代化研究所采取的跨越东、西界限的"文明对话"策略,以及站立"文化认同"立场,一方面,反思五四以来"西化论"者的"强人政策"缺失,另一方面,发掘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内涵,展开儒家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的方法,对"跨文明研究"尤其是对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化更具本土性的实践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土性、民族性的关系属比较文学本体范畴。《大陆台港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从世界意识与本土意识关系的角度去梳理两岸三地学者在世界性和民族性双重追求中创建中国学派及其以跨异质文化/文明为核心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雏型的历程,填补了学术空白。但该论著以"系统、完善"称述中国学派学科理论,而对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论著中贡献的关于比较文学的真知灼见和珍贵资料却只字未提,评价上似有或过或不及之处。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世界性和本土性、民族性"正反交融的合题",尚须依靠合力,继续走一段系统创新的学术之旅。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20-22日,“跨文明对话———视界融合与文化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四川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在中国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与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主办,来自包括来自中、荷、德、美、英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包括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名誉会长佛克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曹顺庆、王宁、叶舒宪以及蚁布思、赵毅衡、张法、高旭东、高小康、肖鹰等众多知名学者。与会代表围绕“跨文明对话”这一论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中国学派”与比较文学…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陷入了一个悖论式的危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的论争中成长.中国学派切切实实推进了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比较"的超越性与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比较文学中"比较"的超越性的分析,认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在以法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它局限于同源性,发展到以美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的,则强调类同性和综合性,在以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个阶段,则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文化异质性及其融汇的途径,具体表现为异质性、多元性、交互性及总体性等.总体而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三个条件组成,即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比较文学专题"特邀中外知名专家为本刊撰文。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佛克马教授为文学研究史上三个悬而未决的研究--形式手段、互文性和文类,续添了"虎尾";王宁教授从中国的视角"深描"全球化的理论建构。论述了比较文学理论的发展走向,叶舒宪教授从人类学角度窥探叙事的本质和功能,立论新颖,令人想到精神分析批评的延伸和升华;吴兴明教授从中西比较机制的"老问题"突进,深化了异同比较法、文化模子寻根法、对话研究等以跨异质文化/文明为核心的"中国学派"的方法论体系的研究。在"民族历史研究"栏目中,赵心愚教授认为。唐贞元中,南诏背蕃归唐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西方比较文学理论长期缺乏对跨文明研究的系统论述,而且学界内对于"跨文明"的意义认识不够,所以重新论及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的可比性问题十分必要。通过分析现有的关于跨文明研究可比性的不同观点,确立起跨文明研究"求同存异"的可比性。并且在变异学理论的关照下,进一步深化"求同存异"可比性的内涵,体现出比较文学学科"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化多元论与文化一体论并存的状况下 ,中国比较文学面临着新的危机。在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之后 ,中国学派渐渐担当了一个重要角色。当前 ,中国学派应在“对话”的基础上 ,在“文化折射”理论的影响下 ,建立新的相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比较文学变异学是国际比较文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对以“求同”为旨归的法国实证性影响研究和美国平行研究都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在与以异质性作为可比性基础的跨文明研究有机结合后,不仅将为比较文学学科开辟广阔的学术空间,还将规整比较文学学科失范状态,刷新比较文学的学术版图,从而必将引导比较文学走出危机,迈向新的学术境界。更为重要的是,从变异性的角度阐释跨文化、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可增强接受国在文学交流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文化自信,有效抵御文学交流过程中强势文化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惯性。  相似文献   

18.
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研究,尤其是后者.因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新方法和新理论,它开启了一个注重异质性和变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阶段,是全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曹顺庆:《变异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重大突破》文章阐述了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各自的研究特点和在研究中面临的困惑;指出了两个学派的理论缺憾以及整个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缺乏变异性研究的现状。重点指出了比较文学在注重“求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对学派问题的探讨,提出法国、美国和中国学派得以生存的历史原因,弥补了大多论著中只谈学派而忽略学派形成问题.作者认为,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和学派探讨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中国文本和理论形态与国际学界展开对话、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