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环境危机愈发凸显和严峻,推动企业增强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并鼓励员工的亲环境行为,逐渐成为环境管理中从个体行为视角改善企业对生态环境不良影响的关键途径。本研究围绕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员工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社会交换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环境保护意识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通过对芬兰某芯片制造企业288名员工进行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分层回归的方式,解释企业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及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及亲环境行为受到员工对组织支持因素的实际感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感在这一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为理解、推动企业增强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员工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为提供理论参考及实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属于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政府环境管理成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将"公众参与"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并明确赋予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为此,政府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应主动吸纳公众参与,将公众参与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吸纳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不能单靠政府自觉,关键是要建立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的约束与保障机制。因此,应通过专项立法的形式就公众参与政府环境管理事项的范围、参与公众的范围、参与方式与程序、参与的救济与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这既是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表现,更是落实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总体仍在恶化,现有主要环境经济政策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有限。环境保护费改税是当前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具有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其主要内容包括排污费改税,调整及完善现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政策。环境保护费改税,在征纳主体、税目设计、税收征管等方面,需要考虑与现有排污收费制度的衔接,改革的结果是建立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与现有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平行的独立税种。  相似文献   

4.
政府环境责任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法律施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应当将《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这一现状的改变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法》中强化政府环境责任。笔者分析了为什么要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介绍了美、日、俄的环境基本法在政府环境责任方面值得借鉴的规定。鉴于我国的国情,《环境保护法》应当规定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重点构建积极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体系:提供环境公共产品(服务),执行各项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 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退化对女性生存与发展的消极影响,同时也意识到女性参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以及女性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 充分探讨了环境问题与性别问题之间的深层次联系,研究了国际社会性别主流化政策的制定及应用现状,并就如何在环境保护类项目中推进性别主流化提出了具体建议. 鉴于环境问题与性别问题的本质联系,只有将性别主流化充分纳入环境保护项目的各个环节,才能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程中消除性别歧视,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进而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问题复杂,多种类型污染与生态破坏相互交织,仅靠国家通过制度构建进行规制难以应对,自发秩序的生成应是农村环境法治的重要路径。日本在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重视里山里地环境保护自发秩序生成机制,采取包括强制性协议和自愿性协议在内的合意措施,确认环境保护相关习惯的法律效力,保护和改善了环境。我国在农村行政资源匮乏情况下,更应促进农村环境保护自发秩序的形成,构建农村环境保护协议制度,确认相关习惯与村规民约的法律效力,以实现农村环境法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在南极的各项活动日益频繁及对南极与地球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唇齿相依的认识不断深入,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备受人类的关注,并进行了相关的国际立法。文章拟通过对现行南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未涉及到的关于环境损害、责任承担者、权利主张人及法律责任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南极环境的具体情况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8.
贸易自由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WTO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给予很大关注,有关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规定诸多,并有其特点.但WTO贸易与环境政策面临不少冲突.在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协调中,WTO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强化环境保护;加强WTO规则与多边环境保护协定的协调,努力实现贸易与环境立法的趋同化;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发挥争端解决机制的积极作用,重视DSB对贸易与环境规则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驱动的社会里,当面临经济利益追求与环境保护冲突时,理性的环境伦理能否战胜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英国环境问题学者Kay Milton认为,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不仅需要理性(Rationali-ty,)同时也不能忽视情感(Emotion)。她对环境保护中情感重要性的理解展示了环境保护的另一种视野,对推动环境保护运动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的公共物品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外部经济性、广泛性和长远性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必须是系统化、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只有政府这一特殊公共组织才能担此重任。发达国家政府环境管理实践表明,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环境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环保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在推动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由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的现象,湖北省在各个时期制定了不同的环境保护政策及目标.本文介绍了湖北省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状况,建立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判法对湖北省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思该省在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类面对环境危机发出的环境保护的呼声中,指出环境保护的实质是寻求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而阐明环境道德机制的建立将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有力措施。因为它亦是环境立法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绩效的改善是实现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目标的微观基础。分析环境保护税费改革是否会增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意愿,对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环境保护税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从环境保护税费改革角度出发,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保护费改税显著促进了企业环境绩效改善,且该效应通过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缓解融资约束进行传导。此外,环境保护税费改革对企业环境绩效改善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贸易与环境问题逐步具体演变成为贸易体制与环境措施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相互协调,使贸易环境措施既不影响环境保护又不妨碍贸易自由,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环境保护的政策与立法状况要进行战略调整,在加入了“WTO”的过渡期内要逐步完善中国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主要包括环境目标指标设定、环境指标分配执行、环境指标考核评价三个部分。环境保护目标指标设定需要兼顾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注重环境目标向环境指标的转化;环境保护指标分配多采用自上而下模式,呈金字塔形状扩散;环境指标考核强调环境指标比重和考核方法的多元化拓展,注重对人考核和对单位考核的有机结合。加强环境法律与环境政策的互动,建立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应逐渐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目标指标及绩效考核体系,依法允许上下级政府协商指标分配过程和调整分配关系,对指标执行过程中损害民众利益的应依法予以补偿。鼓励社会公众依法参与考核评价,注重考核结果的信息公开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成本作为环境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成本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所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成本支出。在按照作业种类和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相关程度对环境成本重新分类的基础上 ,提出了环境成本确认的两项标志 ,一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与环境保护有关 ;二是该活动是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时 ,提出了环境成本确认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环境问题成为环境保护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农村环境法治也显得尤为迫切,但现行的农村环境法治建设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探讨了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现状及成因,并把农村环境法治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从农村环境法律的制定、农村环境问题的执法、农村环境案件的司法制度及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法律的普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制度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际贸易中,设立WTO环境贸易规则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但WTO环境贸易规则同时制造了贸易的壁垒和障碍。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源于对环境保护价值取向的不良利用。WTO环境贸易规则在环境保护语境下,应当保持其维持贸易自由的作用,但同时应当考虑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的微妙之处,从而健全其规则的利益代表的广泛性,在伦理理性和实践合理性之间充分地平衡,才是克服局限的有益出路。环境保护、绿色壁垒的目的理性的有限性问题的解决进路是伦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之间关系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环境保护政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在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形势中不断深化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经济手段和政策在环保中开始发挥作用,环境保护政策开始强调"人文关怀"的回归,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不断减少。面向未来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应该充分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坚持"发展"的思路,在吸收国外环保经验的同时,充分认识我国自身的环境问题特征,更灵活地运用经济手段和制度,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更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首次明确将公众参与确认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之一并确认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程序性权利。然而,《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并未就公众参与制度作出框架性规定,而是将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的义务施加给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鉴于我国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上述立法进展,本文将结合国际公约及域外立法经验,从微观层面着手纵向分析我国在不同的环境公共决策层次上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现状。此外,本文也将横向分析我国地方法规、规章和部门规章中公众参与制度发育和形成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厘清新法和既有法律法规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框架,进而对《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中涉及公众参与的条文进行评述,更加明确地识别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相关立法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以便在“查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