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通缉”沈雁冰的呈文大革命失败后,茅盾受到国民党右翼分子的“通缉”,这是学术界都知道的事。但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下达通缉令的,却还没有见到过确凿的文献。茅盾自己在回忆录中也只是笼统地提到这件事,没有列举具体文件。我在拙作《茅盾年谱》中也没有细加交代。据我所知,前几年曾有人作过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负责同志也曾借公出之便,着力调查,希冀获得文字证据供陈列之用,但并未能如愿。最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一份福建政务委员会的呈文,初步接触到有关这一事实的线索。为了帮助学术界了解有关具体情况,现将原呈文抄录如次。(由于原件有模糊处,故凡难于辨识者只好以“○”代替。)  相似文献   

2.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物塑造。在他所塑造的成功形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独有的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他两大人物系列的分析,指出在茅盾人物塑造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否定精神与批判态度。在阐述茅盾创作实际的同时又着重分析了这种独特审美心态的成因。这就是以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现实的作用。并根据“心理定式”理论分析茅盾的创作实际,指出茅盾虽然受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背离,在有些方面又高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阅读感动     
李业成 《社区》2014,(14):8-8
我看过一个意大利进口的电视剧《警察故事》,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眼睛看不见了,已成盲人。她听到有人翻书的声音,便非常敏感和激动,可见书在她心灵中的位置。她要书,儿子递给她,她用手摸着书,那双手因渴望而颤抖。这本书是但丁的《神曲》,但丁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精神。这是她从前读的书,她熟悉书的被磨破的边边角角和书后的标记。她想起了书中被她勾画过的句子,让儿子读给她听。儿子在做着一件最为孝顺的事,认真而动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个剧情真好。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招魂》首先反映了楚史中一件极惨痛的事,也就是屈原自己生平发生伤感乃至悲愤的开端,这对于如何认识屈原、了解屈原、研究屈原将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现分五个单元去说明它. 一、屈原写作《招魂》的缘起战国七雄,秦、楚、齐、魏较强而楚国最大.楚怀王  相似文献   

5.
论李白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黄震云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和哥白尼、拉布雷等四人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几年以后,李白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尽管这只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性的推举,但不可否认其合理的成份,屈原和李白都是具有世界意义、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在中国...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是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楚辞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具有宏阔的视野与充满实在内容的历史分析.郭沫若对于屈原否定论的批驳,对于王国维南北学派差异的新的阐述,对于屈原思想的分析与心理的描述,都具有总结性.而对于屈原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的意义,又都作了超越前人的深化的论述.虽然从“五四”文学革命的角度来体认屈原,有一定的主观化、简单化的缺点,有一些论述根据也不足,同时屈原的形象又再一次被一种新的意识与现实需要所重新塑造,但较之以前的楚辞学研究,仍然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毕生致力于中国新文化运动,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同时还是我国神话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茅盾从事神话研究,始于本世纪的二十年代中期,虽为业余进行,却有卓越的成就。正加他在《几句旧话》中所说:“往往奔波竟日以后,还不觉得疲倦,还想做一点自己兴味所在的事。于是我就研究中国神话。这和我白天的所忙,好象有‘天渊之隔’,可是我觉得这也是调换心力的一法。”正因为如此,他陆续地写出了不少神话研究的文章,成为我国神话学研究领域较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茅盾的第一篇神话论文:是一九二五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中国神话研究》,同年他又开始介绍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世界》上连载。  相似文献   

8.
茅盾美学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的美学思想有没有体系?回答应是肯定的。那么,茅盾美学思想的基础、特征及发展演变规律,又是什么呢?本文当然不可能对茅盾整个美学思想囊括无余并作出精辟的论断,只是试图从总体上对茅盾美学思想的特质作理论性的描述,从中探讨茅盾美学思想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仅就时间而论,茅盾从事评论就三倍于其创作。对此,我们似乎有点象哥伦布。不应该只是热烈地惊喜感慨,更需要冷静地条分缕析。本文试图从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文学评论实践中,寻绎出他下述理论脉络:小说审美掌握现实的特质、小说审美掌握现实的手段、小说创作的特点,以期初步窥见其小说美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屈原与韩愈的政治观的试比较,认为:一、屈原与韩愈在关于政治权力来源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屈原认为政治权力来自"祖先鬼",韩愈则认为来自天之"道";二、屈原和韩愈的施政措施也有所不同:屈原的施政措施具有非政治功利性的特点,而韩愈的施政措施具有儒学政治功利性的特点;三、在政治家角色观方面,韩愈比屈原有更强的谋生观念和儒家制欲观念.文章的结论是:由韩愈的事功可以推知,儒学政治家的政治观较少地受到屈原政治观的影响,屈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文学和其个人人格方面.  相似文献   

11.
茅盾在一九二七年四月至七月之间,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派遣,曾在汉口《民国日报》社担任总主笔工作。这一段生活经历,虽然是十分短暂的;但是,由于茅盾在任职期间,曾写下了大量的指导当时革命群众运动的社论和文章,为我们研究茅盾在大革命时期的思想提  相似文献   

12.
《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是我国乃至世界诗史上最伟大的诗篇之一。整首诗是作者匠心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思想和艺术的整体,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只有屈原那样的诗人,又经历了那样的遭遇,才能够写得出来。齐梁时代的文学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得完全正确;“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可是对于这样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今天我们要达到对它的比较充分的理解和欣赏,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端午起于五月之祈禳,本是源于节气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关的岁时之节,在汉代进入国家祀典。端午的传说主要见于魏晋以后的记载,尤其是南朝时期,所涉及的人物有屈原、伍子胥、介子推等。南渡的汉族士人由于对北方故土的眷念以及受玄风的熏染而对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屈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生活在屈原的故地,受到风土人情的感染,他们所记录的屈原传说多而情节生动,使屈原与端午的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于是介子推、伍子胥等人物传说渐渐被遗忘。东晋南朝时,襄阳是南北交通的重镇,也是屈原传说北上传播的重要途径。历唐入宋,端午在又一次成为宫廷节日的同时,屈原已经是这节日的主角,岁时的意义已被对屈原的纪念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屈原的生日     
关于屈原的生日,一般都以屈原的自述来确定。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孟陬即正月,亦即寅月;庚寅,是屈原的生日,这一天是寅日。屈原生于寅月寅日,这一点,迄无争论,但是,屈原的生年,却有着不同的说法。王逸认为,屈原生于寅年,其根据是他对“摄提”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太岁在寅曰摄提格。”据此,则屈原生于寅年。而朱熹却在其《楚辞集注》中说:“摄提,星名,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者。贞,正也。孟,始也。陬,隅也。正月为陬,盖是月孟春昏时,斗柄指寅,在东北隅,故以为名也。”而摄提星每年…  相似文献   

15.
“趣味”在梁启超和康德的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趣味的规定、趣味与情感、趣味与目的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他们的“趣味”说,可以发现:梁启超对趣味、情感的理解是经验性的,而康德则强调趣味的先验特征和快感的纯粹性,但在趣味与目的的关系上,他们都持有类似的矛盾态度。实际上,趣味与目的的关系问题只是在形而上学美学的维度之内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倾向是文艺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的政治态度的体现。任何作品都必然具有某种倾向性。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作家的思想都有阶级的烙印,都站在某一阶级的立场上,其作品必然渗透着本阶级的某种倾向。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历来很重视文艺倾向性的问题,他在分析了埃斯库罗斯和阿里斯托芬、但丁和寒万提斯、席勒等人的创作后说:“我决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恩格斯指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出  相似文献   

17.
屈原大悲剧——屈原精神形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 言 本文的主旨,是对屈原的精神形象结构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笔者将完全全放弃道德主义这一传统的批评视角,力图对存在于屈原作品的精神结构进行客观描述和透视。在笔者看来,屈原的精神结构是复合而非单一的系统,他的大悲剧,主要是由这精神结构内在多极对立的因素相互冲突和撞击酿成,而非仅仅是社会的压迫和打击所致。社会的迫害只是诱发和激化他精神结构中多极对立因素互相冲突的外因。正是他的精神结  相似文献   

18.
茅盾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遭遇 ,与今天我们正在发展着的新潮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既有着相似之处 ,也有着许多不同。茅盾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接受方式和经验教训 ,同新时期新潮文学对于现代主义的运用和借鉴具有论题的可比性。这一论题此前是被学术界所忽略了的 ,因此 ,比较两者在接受方式和社会背景、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旧体诗有相当一部分和屈原有关,它们或采用屈原诗里的一些辞句和语汇,或涉及屈原的创作和生活。这说明鲁迅对屈原的作品很熟悉,对屈原的研究工夫很深。《送O.E.君携兰归国》和《无题》(“一枝清采妥湘灵”)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诗通常被认为是鲁迅的“夫子自道”;前一首的“兰”,后一首的屈原,都被说成鲁迅的自况。这样的理解合不合鲁迅诗的原意、鲁迅对屈原的评价以及鲁迅的思想和性格呢?  相似文献   

20.
柳亚子是我国近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史学家和革命家。茅盾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说:“柳亚子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长时间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的诗词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长时期的历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如果称它为史诗,我以为是名符其实的。”郭沫若在《柳亚子诗词选·序》中称他是一位“不断革命的诗人”。郭老以前还特意写了一篇《今屈原》的文章,把柳亚子比拟屈原,赞美画家尹瘦石以柳亚子为模型画的一幅《屈原像》。亚子对它很喜欢,并且题诗歌咏。世上竟有这样凑巧:柳亚子这位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的革命老诗人于一九五八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不幸逝世,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