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赖比尔发现美国人在回答有关华人的调查问卷和实际对待华人的行为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以态度与行为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加以解释。本文指出,赖比尔的解释忽略了“态度”的重要社会意义;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态度”在人们的行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期望地位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假设,对赖比尔现象予以重新解释,并对在美华人的身份特征,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订以来,美国在对待几个关键附属气候条约的立场上呈现时而保守时而激进的“钟摆现象”,如:1997年美国国会拒绝核准由前任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签订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奥巴马总统利用行政权力绕过国会签署了《巴黎协定》,2017年前总统特朗普总统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些看起来令人困惑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在气候政策制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本文运用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几个关键变量——“领导人形象与认知”“党派政治”以及“公民社会和游说集团”如何左右美国的气候政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华人在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发展上曾有过重要的贡献。追溯华人移居澳大利亚的历史 ,可靠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 592年。但大批华人移居澳大利亚 ,则是在 184 0年之后。大批中国南方省份的劳工为澳大利亚的金矿、铁路铺设和农业种植业的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同时也受到了欧洲移民者的不公平种族歧视待遇。“白澳政策”几乎盛行了一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情况逐渐好转 ,华人地位也在显著提高 ,特别在 1972年中澳建交后 ,华人逐步溶入澳大利亚主流社会 ,成为澳大利亚众多移民后裔中的优秀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说西班牙语的美国公民,特别是墨西哥美国人(“墨美”),长期以来,象美国黑人一样,受到残酷的剥削与歧视。这类种族歧视情况鲜为人知。本文以丰富的材料,清晰的线索,全面介绍了墨美人的生活与命运、歧视与反抗。  相似文献   

5.
丘成桐原籍广东,17岁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是迄今为止惟一获得该奖的华人数学家。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2003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奖。此外他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终身教  相似文献   

6.
马强 《华人时刊》2004,(5):41-41
美国公民与移民服务局最近提醒正在申请绿卡者务必取得“返美许可证”(Advanced Parole)再出国。许多人误以为这项移民旅行文件就是“回美证”(Reentry Permit),其实这两种文件适用对象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华人的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五代虽然取得了合法的美国公民资格 ,仍不得不面对“他者”的现实生活 ,经常受到“我是谁 ?“我从哪儿来 ?”等问题的困扰。在其《女战士》( 1976 )、《中国人》( 1980 )和《猴行者》( 1989)三部作品中 ,汤婷婷反映了种族问题以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造成的华裔族群的“他者”感 ,从而强调了民族属性的重要性。汤婷婷试图透过历史 ,再忆传统文化 ,找回并重建华裔美国人的种族记忆 ,以此界定华裔美国人的民族属性。本文拟就牙买加裔英国学者斯图亚特·霍尔的后现代属性理论探讨汤婷婷如何在其作品中书写自我 ,如何运用独特的表达方式建构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自我。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 0月 ,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全国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事件在美国国内再度引起了关于“新孤立主义”的争论。本文认为 ,“新孤立主义”不同于传统的孤立主义 ,它反映的是美国外交受到国内利益集团、党派甚至个人私利的左右的现象。“新孤立主义”现象的本质是国家利益受到个人、集团利益的侵蚀 ,其根源在于后冷战时代美国独特的国际地位与民主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本文试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对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的三代女人作为父权和主流文化的“他者”的经历进行分析,探讨她们是如何在双重边缘性境地中认识和找回自己的身份,发出表达自己的声音,并实现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0.
陈伟东 《社区》2012,(33):9-9
现如今,“小悦悦事件”“碰瓷事件”“跌倒老人无入搀扶”等社会现象突破了道德底线,社会陷入了以邻为壑的冷漠。好人‘吃亏”成为一种大众心态。转型时期的中国,公民责任和志愿精神成了最稀缺的社会资源。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不缺乏志愿行动但缺少公民责任和志愿精神,因而志愿行动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重大创新。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注重整合学习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重构课程内容,试图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线性模式,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任务群虽然没有严格的定义,但是从相关描述和实践中体现出它作为课程标准、教材形态和教学方法三个不同维度的价值取向,具有情境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语文学习任务群受杜威教育哲学、课程统整、项目化学习、任务型语言教学、大语文教育、后现代课程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同时存在着概念模糊、理论笼统、实施茫然等问题,且在实施条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新概念或一种新的理论,其理论机制和实践路径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对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生事物,如何从学理上阐释澄清,从实践中加以验证,将课程理念切实转变为课程实践,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新时代语文学习任务群研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重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进一步深耕,关注课程研发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在促进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地开花”方面下更大功夫,推动语文课程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新诗的节奏单元是音顿和意顿,由此建行构节形成音顿连续排列节奏和意顿对称排列节奏两大体系.新诗的用韵方式有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新诗韵律除节奏和诗韵外还有同音堆集等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中华汉字是由母系形类字原二百字,子系声韵字原九百六十字,合千一百六十文,而成无穷之字。由此揭示:任一汉字。不是母体字,就是同源字;任一汉字无不出自每一同源字群;万千汉字各同源!  相似文献   

14.
在清末中西祭祖纠纷中 ,中国教民扮演了颇为独特的两难角色。清末中西祭祖冲突大多发端于祭产或族产上的纠纷 ,以经济利益的争夺为引子 ,并介入行政、外交等手段 ,从而质变为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模式。因此 ,产权利益的得失 ,是中国教民首先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同时 ,族群归宿所带来的认同感 ,也严重困扰着中国教民。中国教民在产权利益、族群归宿与外来信仰间无从抉择 ,其摇摆变易的形象 ,反映了身处祭祖纠纷困境的中国教民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15.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16.
从明初到鸦片战争前夕 ,海上华商网络经历了摧残、重建、武装、渗透等恢复和发展的阶段。 15世纪初到 17世纪初 ,海外华商为对抗明朝打击海上私商贸易和移民的政策 ,从合法商人转为走私海商 ,再以武装海商集团对抗朝廷的武力镇压。后期 ,朝廷不得不开放海禁 ,海商归位为合法商人 ,海外华商网络重焕活力。尤其是郑氏家族建立的“海上帝国”主导了远东海上商贸。郑氏以后 ,海外华商网络的支柱和大本营 ,逐渐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海外华人社区。  相似文献   

17.
战后澳大利亚华人慈善机构和团体已有数百家,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就是其中之一。该机构具有组织部门分工明确、活动形式多样、款项明朗、拨款公平公正、应急措施完备等特点。文章从思想、政策和经济等方面分析了澳大利亚华人慈善机构活动的原因,探讨了慈善机构活动对中国、澳大利亚及中澳关系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集60例在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或关节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浴足,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观察术后引流袋引流量。结果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16.6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流血量335.3±47.4ml,对照组引流血量347.4±40.8ml,两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浴足对下肢静脉血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五大成就,已经进入了大创新、大发展的前沿.21世纪,必将是理论创新的轴心时代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整体理论、方法论创新和基础理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规范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创新发展,走向世界这就是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20.
元代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