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按语:冯·赖特(Gerog Henrik von Wright,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冯&#183;赖特(Gerog Henrik von Wright 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183;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183;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183;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183;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183;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一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183;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183;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3.
冯·赖特(Cerog Henrik von Wright,1916~)是当代著名的芬兰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继任者,其三位遗嘱执行人之一,后任赫尔辛基大学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无任所教授,芬兰科学院研究教授、院长等职。其研究领域涉及归纳逻辑、哲学逻辑、伦理学和一般价值和规范理论、行动理论、人文科学方法论、文化哲学、心智哲学、维特根斯坦研究等,走道义逻辑之父。先后用英语、德语、芬兰语、瑞典语等语种出版专著、论文集30多种,其中有些著作又被译为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语种出版,其学术研究的特点是融通分析哲学和欧洲大陆哲学。他是哲学逻辑和维特根斯坦研究方面公认的国际权威,但其思想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意味,特别是中晚期更是明显偏向人文主义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国际性影响,并给他带来很高的国际性声誉:先后被授予14个博士或名誉博士学位,是15个国家、地区或跨国科学院的院士,并曾任国际哲学学院主席,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分会会长。1989年,美国(在世哲学家文库)出版了《冯·赖特哲学》卷。在当代世界哲学舞台上,冯·赖特发挥了广泛而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5.
马萌 《天津社会科学》2005,1(1):118-121
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文选》,是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一座宝藏。该书诗类选录了60余首乐府诗 ,通过对入选乐府诗及其分类的考察可以发现 ,《文选》编纂者的乐府观念较之前代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一  萧统在写于普通三年的《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中 ,阐述了他的文学观点 :“夫文典则累野 ,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 ,典而不野 ,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封信中 ,萧统对他此前主持编纂的《古今诗苑英华》流露出不满 ,称“犹有遗恨”。因此这里所提出的“文质彬彬 ,有君子之致”,很可能“成为他将要编纂…  相似文献   

6.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7.
一 1803年,也就是康德去世的前一年,他出版了 自己的《论教育学》,这也是他在哥尼斯堡大学的讲义.该书除过"导论",正文分两个部分:"论自然性教育"和"论实践教育".我们出版的中文版的《论教育学》,还附有康德的另一本书《系科之争》,讨论哲学与神学、法学、医学的关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时,十分重视为人祝寿。冯玉祥将军60大寿时,他撰写了《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的专文,发表在《新华日报》上,以示庆贺;著名作家郭沫若50岁生日时,他亲自安排专人组织庆祝,并为《新华日报》特设的《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特刊》题写刊头,撰写热情洋溢的代论《我要说的话》;著名作家茅盾50岁生日时。  相似文献   

9.
智效民 《学术界》2002,(5):244-252
先后留学日本英国  陶孟和原名陶履恭 ,1 888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读书人家 ,其父陶仲明曾在严氏家馆 (南开学校前身 )担任塾师 ,他亦在此就读。陶仲明于 1 90 1年去世 ,由张伯苓继之。严馆改为敬业中学堂之后 ,陶孟和以首届师范班毕业生的资格被送往日本留学 ,在东京高等师范攻读教育学专业。两三年后 ,他因事回国 ,改赴英国求学 ,入伦敦大学专攻社会学 ,获科学学士学位。留日期间 ,他编译出版了两卷本的《中外地理大全》。这套书颇受读者欢迎 ,以至十年内再版七次。留英时 ,他受费边社的影响 ,主张经过社会调查进行社会改良 ,并撰写了《中…  相似文献   

10.
李健吾(1906-1982) 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戏剧家和戏剧评论家,还是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而最初奠定他的学术地位的作品,则是早期的《福楼拜评传》。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李健吾在福楼拜的故乡法国留学两年。其间,他即以福楼拜和现实主义为研究对象。归国后,由朱自清介绍,为胡适主持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译介《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同时撰写《福楼拜评传》,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评价法国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研究专著。问世之初,即以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透露出批评大家的气魄,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张以谦 《北方论丛》2003,(5):F002-F002,F003
周扬周志带着遗憾离开他为之奋斗的文艺战线十三年了!周扬去世后,我所看到的纪念文章,只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周扬》,据说是周扬的子女出资出版的。我没有赶上《回忆周扬》出版时写点什么,但是,十三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周扬同志,甚至周扬的身影常常在脑海里徘徊。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是看周扬的书、读周扬的理论文章长大的。我们把周扬当作党在文艺界的化身,对他的一言一行,不管听说的,还是亲历的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新版十六卷本《鲁迅全集》,对鲁迅的作品,都据手稿或初版作了认真的校勘,是较为令人满意的版本。虽如此,但亦偶有疏忽之处。如《南腔北调集》所收《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所引录柔石狱中致冯雪峰信中的三处称鲁迅为“大先生”,刊误作“周先生”,却未据鲁迅手稿校正,这不能说不是一个疏漏。查1961年8月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选集》,三处“周先生”均作“大先生”。我又托上海鲁迅纪念馆杨志华同志,核对了柔石在狱中致冯雪峰信原件和鲁迅抄件的复制件,也都作“大先生”,可知鲁迅在撰写《为了忘却的  相似文献   

13.
卅年探索不间断,理论实际结硕果──喜读《李平安经济文选》胡北华,王子义李平安同志把改革开放以来撰写的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定名《李平安经济文选》.这是他三十余年从事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值得庆贺,值得学习.李平安同志6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  相似文献   

14.
萧统在陶渊明传播史上至关重要。他撰写《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编辑《陶渊明集》,在《文选》中收录陶渊明作品,这些都是传播陶渊明其人其作的重要手段。萧统对陶渊明及其作品,做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挖掘出他被前人所忽略的独特品质和文学成就,为同代及后世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陶渊明,也为六朝以后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传播开拓了新视野和新思路。萧统是第一位搜集和整理陶渊明作品的人,对陶渊明作品的传播有开山之功。《文选》收录陶渊明作品,对陶渊明作品的传播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1879—1942)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他在少年时代的思想,与此却与当时社会潮流并不合拍,他视争取功名的八股文为“灾难”。他的祖父在1889年就去世了,教陈独秀做八股文的,是长他九岁的大哥孟吉。孟吉是府学廪生,为人忠厚,独秀称他为好好先生。孟吉深知幼弟不喜欢八股文,就瞒着母亲,偷偷教他读《昭明文选》,竟使他成了个“选学余孽”。但也是昭明太子在县试中帮了他的忙。1896年,独秀参加县试,碰到的是一个“杂搭题”:《鱼鳌不可胜食也材木》。他就以《文选》上所见到的鸟兽草木等难字,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全面地评价了南梁萧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应得的地位。萧统的功绩,不仅在于主持编辑了一部影响深远的《文选》,而且悟稀赏独,第一次推尊出大诗人陶渊明。钱先生认为,萧统与钟嵘是各具专擅、位在伯仲的文学批评家。对于萧统自身的文学创作,也多所称许。他对于古代诗文的评鉴,与萧统《文选》所录,多有冥然契合之妙。钱先生自幼陶染于骈俪之文,晚年犹持迈越众论的颖拔之见。《管锥编》即为以骈体论学谈艺的典范之作。其所以赞赏《文选》,认同萧统,原因盖在乎此。  相似文献   

17.
<正> 先父罗常培先生(1899—1958年)逝世已经30周年了。关于罗常培先生的治学精神及学术成就,傅懋勣等主编的《罗矱嗉湍盥畚募芬延新凼觥5?抗日战争时在昆明以及晚年在北京,父亲和我共同生活的时间最长,他在治学问题上对我的一些教诲,以及我所目睹的他的治学风范,我至今记忆犹新。今值先父逝世3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示纪念,并以稍补《罗常培纪念论文集》之所未及。先父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满族家庭,虽属满清正黄旗军籍,但当时家中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仅靠祖父士兵级的月饷和季米的收入养活6口之家,所以父亲仅能勉强读完高中。1916年他高中毕业,祖父去世了。为了谋生,父亲便到当时黎元洪的旧国会众议  相似文献   

18.
法国史学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对地中海15-17世纪的研究举世闻名。《地中海考古-史前史和古代史》,是他研究15~17世纪地中海历史的一个副产品。这部书稿在布氏生前自己已遗忘,他去世后由人发现才得以面世。2005年中文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1981年1月,我在《红旗》杂志上发表《屠害忠良,终身阴贼》一文,揭露康生的反革命罪行。王若水同志在给《红旗》编辑部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异议,同年五月我作了答复,其中写道: 红旗杂志社《内部文稿》今年第六期登有王若水同志写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一封信》,读后感到王若水同志对于学术问题采取商量态度,把他所怀疑的问题都摆出来,并认为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还可以继续讨论。我欢迎他的这种坦率态度,赞成他倡议把这个问题继续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年鉴》自1990年创刊以来,截止到1997年,中文版已编辑出版8卷,英文版也出版了3卷。它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每年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广泛收集了大量具有使用价值和长期保留价值的文献、法规、文选和统计资料等。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国家环保局领导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好评。在中国年鉴研究会举办的评比中,19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