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研究有着重要地位.蒙古族近代意义的报纸创办得最早,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新闻传播教育开始得最早,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输送到东北、华北、西北等八个省市区.本文主要研究了内蒙古新闻传播教育规模的形成和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问题以及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机遇等三大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后高校扩招,新闻传播教育专业也急剧升温,然而教育资源短缺,师资落后,学生量多质差等因素造成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新闻采写人才的质量,因此,新闻传播教育应该适当控制规模、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并合理配置高素质的师资、增加师资建设投入,在教学环节上更需要重视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中国语境下新闻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构成,在理论上的研究往往以质化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成果不多。从政治社会化理论视角,基于对复旦大学选修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考察当下中国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以及态度取向,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度较高;在大学生中,主流媒体仍然是新闻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其公信力较高。因此,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传播纳入政治社会化的框架,并按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4.
新闻教学与新闻业务实践一致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新闻人才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多,需求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除了通用型的编辑记者外,在经营管理、广告、公关等方面也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一方面使我国新闻教育得以空前繁荣,新闻院系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也对新闻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新闻院系纷纷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加了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经济学、法学等新的课程.新课程的增加,势必对传统新闻业务课程的课时量造成冲击,那么,在课时压缩、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打好新闻业务功底,尽快适应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便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引发、颠覆、重塑、变革的逻辑关联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纵览和梳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舆论场域纷繁复杂的舆论生态、传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传媒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向以及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在百年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节点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研究认为,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研究呈现出问题广域与智能培育并行的发展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不断深入且价值意义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优秀成果的精髓,也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学科建设、业界发展、学界研究、传媒教育等方面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体会、牢牢坚守、主动贯彻;媒体融合在经历了“中央厨房”为代表的媒体融合初级阶段尝试后,媒体融合的版图格局逐渐从中央下放至县区,助推县级融媒体建设,巩固基层主流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新闻伦理培育和规范在智媒技术勃兴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乱象丛生,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解和贯彻日趋深入,中国传媒规制日趋成熟和传媒生态管理手段日益多样化,同时,媒介自律和他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在助推中国传媒伦理格局和生态朝着积极良性方向发展;媒介赋权下舆论引导呈现双重景观:舆情引爆成本不断降低,舆情监测技术渐趋成熟,技术发展之盛并不代表舆论引导效力之强,舆论引导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是对舆情分析和处理专业化人才的资源优势占有能力;知识付费消费业态的兴起,使得传媒版权保护日益成为焦点话题,新媒体时代下的版权保护既有植根于传统版权保护顶层设计中的理论精髓,也有新媒体时代下的特性和差异,既要看到顶层设计对版权产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倾斜和版权产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效益和文化价值,同又要看到版权产业发展中的规则机制细化不到位、版权监管执法难落地、版权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有差距等问题,形成一套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版权保护新机制;传统媒体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转型中求市场,把握“变”与“不变”的平衡,也是传统媒体在面对激烈的传媒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和培育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中需要把握的一个经营理念的动态平衡;“育新人”是中国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时代命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教育的指导地位,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复合型能力的专业化新闻传播人才是完成“育新人”时代使命的基本遵循;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也呈现出全方位、多领域、微选题、厚积累的发展态势;镜鉴历史,积累经验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恪守初心,面向未来,反省自身才能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质量和研究高度。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传播之争、"学"与"术"孰重是新闻教育领域极具争议的两个传统议题。当新闻学者担忧传播学化的教育正在吞噬学子的新闻理想与业务能力之时,传播学者则抱怨由于师资多为新闻学出身,传播教育正被新闻学化和技能化。另一方面,虽然"学"与"术"的并重是新闻教育长久以来的理想,但实践中由于时间、精力与资源的限制,新闻教学始终在"学"与"术"的光谱两端不断往复式调整。面对传统问题与新的挑战,当今的新闻教育改革既不能自乱阵脚地随意删改经典课程或添加新专业,也不可能在不动传统经典课程的前提下仅仅增加新课程。总体性的新闻教育改革必须在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同时,尝试解决困扰新闻教育的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传统讲授法的弊端日益凸显,基于问题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PBL教学法,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学中被应用.以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类专业的新闻与传播通论课程教学为例,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四个方面论述PBL教学法在新闻与传播通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会使相关人士对PBL教学法的课程教学价值有新的认识,从而更加合理地运用PBL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汪英宾的新闻职业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自觉的新闻职业认同;二是注重新闻教育;三是倡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他的新闻职业观多借鉴自美国,有很深的"密苏里模式"烙印.汪英宾对民国新闻职业化发展的贡献在于,以演讲、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把美式新闻职业观引介入中国,拓展了新闻职业观的传播范围,并结合中国新闻界的现实进行实践,推动新闻业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新闻传播思想是在近代革命性新闻传播思想发展基础上,伴随着现代科学教育文化思想的形成而产生。其内涵为:新闻是报刊的根本属性;政治宣传不是报刊的惟一社会功能;实行现代企业化方式经营管理;把新闻传播行为当作一种专门社会职业,倡导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其历史意义在于确立了中国独立的新闻学学科,促进了各种社会信息的及时交流共享和社会的政治文明进步,同时催生了中国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并由此加快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大众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统时事政治课程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把新闻素养的加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使这一潜在的影响因素变成显著的推动力量;在传统时事政治课程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新闻传播,探索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这必然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方法和路径的革新,进而使全新的质量提升模式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1.
如何发挥专业特色,与时俱进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直接和间接服务是地方高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其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也都应该突出地域的、民族的特点和优势,着眼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以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为切入点,从专业特色、时代需要、地域要求等角度,论述地方、民族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在新闻教育适时性要求和地方、民族高校办学思路下的特点和作用,以此对地方、民族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走向提供一些适时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媒体融合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新闻人才?应用型的新闻教育暨学科建设究竟该如何进行?本文从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环节、专业理念教育、新闻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扼要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媒介融合的趋进,我国传媒业对人才的要求面临着重大转型。这种转型既是知识转型,更是能力转型。这种转型将高校与业界紧密联系了起来。推进传媒人才转型,高校成教同样担负着重要任务。切实改革当前高校成教类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今天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文章提出了在教学、课程、师资等方面进行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国民族地区新闻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全新的发展格局要求民族新闻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新闻资源,拓展民族地区新闻实践教学视野;深入挖掘民族新闻资源,造就民族地区本土新闻传播人才;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真正新闻精神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5.
李希光“新新闻教育”的成功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新新闻教育”主要以培养人文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实践能力为理论精髓。“新新闻教育”模式是新闻教育改革中的“这一个”,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标本意义的成功案例。指出李希光教授以其特有的“三栖学者”身份、以“找故事”为突破口,用一种崭新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闻教育现阶段暴露出最大的问题就是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脱节问题,但这一问题不能仅从教育者,也不能仅从新闻媒体来考虑问题,而应该抓住新闻教育的教育效果来思考,从而建立良好的学科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教育要服务于新闻实践,就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向。当下,媒介形态、生态环境都促使各种媒介趋向融合,也对媒介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新闻教育尤其是地方高校单一学科、单一技能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媒介融合的需要。地方高校新闻教育要紧跟媒介融合的趋势及新闻实践的变化,就必须打造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闻实践教学平台,打破人才评价机制和引进机制,构建适合自身的学科架构,推行特色教育,积极探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培养具有融合理念、多种学科知识、多种媒介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媒介融合趋势的日益加速,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新闻教育,都感受到了改革新闻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新闻教育改革过程中,总体的发展趋势是:培养学生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其"记者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解放思想,拓宽新闻教育的国际视野;顺应媒介加速融合及传播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9.
网络互动新闻是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网络媒体交互平台为依托,以新闻传受双方及受众之间的网际互动所产生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闻传播形态。它具有不同于传统媒介新闻的诸多特征。实现网络互动新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化应当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疏导与规范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以及教育引导的综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新闻教育经过近九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以推动我国新闻教育科学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