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羲之 《领导文萃》2012,(1):98-100
曾国藩对左宗棠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左宗棠很可能一辈子终老桑梓,默默无闻。左宗棠在曾国藩麾下的幕府生涯为后来他纵横官场积蓄了足够的资源。说两人有师生之谊并不为过,左宗棠一直把曾国藩当作自己的老师看待,执弟子  相似文献   

2.
王纪卿 《领导文萃》2009,(13):55-57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3.
强势人才是一种特殊的干部群体,他们能干大事,干得成大事,但是权力欲、控制欲旺盛,往往不听指挥,难以驾驭。因此,有的领导者宁愿使用弱势下属,也不愿意使用强势下属,即使事业受阻、发展减缓也在所不惜。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曾国藩运用独特的驾驭强势下属的艺术,聚集了一大批强势人才,使他们各得其职、各尽其能,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完成大业。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一个腐败透顶、堕落摇曳的组织里,一个人竟然凭借自己的感召力,带出一支军队,以坚韧的毅力挽救了这个组织。这就是曾国藩领导艺  相似文献   

5.
<正>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国人形成了一种中国式思维,它有优点,也有弊端,是个中性名词。中国式思维重体悟,尚直觉,善类比,轻逻辑。不过,历史上也有与这些特点背道而驰的人,比如晚清重臣曾国藩。直觉思维重综合而轻分析,曾国藩通过实践却发现了仔细分析的重要性。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孤驻祁门的曾国藩派湘军精锐鲍超部北上救援。曾国藩的同僚胡林翼告诉他:"疆吏争援,廷臣羽檄,均可不校;士女怨望,发为歌谣,稗史游谈,诬为方册,吾  相似文献   

6.
<正>分权是高超的领导艺术,善分权者,举重若轻;不善分权者,不堪重负。诸葛亮"罚二十以上皆亲览",大事小事亲力亲为,最后累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这种领导方式是集权。  相似文献   

7.
王宏任 《领导文萃》2012,(20):72-75
《清史稿·曾国藩传》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大师",事业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曾国藩的成功是因为他既能识人又能容人,胡林翼能用人,不能识人,而左  相似文献   

8.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9.
<正>曾国藩敢于任事,善于任事。敢于任事是胆识,善于任事则体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他极其称赞湘军创始人之一王鑫战前召集诸将商议军事决策的做法,并将他的做法推荐给年轻的将领。作为一名统帅,他喜欢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作为清朝的当权派,在人际关系方面天才独具。他认为,大厦非一木所支撑,必须善于结交有识之士,不仅必须懂得未发迹时善交人,还必须懂得交人于其未发迹之时,要网结天下,雀无所逃。纵观曾国藩的人生历程,笔者认为他的人  相似文献   

11.
张云  韩洪泉 《领导文萃》2009,(20):47-50
曾、左、李三人,分别生于1811年、1812年和1823年,除李鸿奉稍小外,基本可视为同一代人,从渊源上看又同出自于湘军一系.但其思想性情大不相同,表现在带兵从政以及为人处世上,也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李加详 《领导文萃》2010,(23):131-132
<正>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相似文献   

13.
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这可能是左宗棠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可能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符。左宗棠是个一根筋,情商低,对同僚的反应缺乏判断力;又是个二愣子,认死理,喜欢跟人抬杠;偏偏还是个刀子嘴,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犹如市井泼妇。在他眼里,似  相似文献   

14.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1,(22):85-88
咸丰十年四月,曾国藩终于当上了两江总督。 这年春天,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江浙糜烂。湘军成了咸丰皇帝手里最后一张牌。无可奈何之下,咸丰只得把那顶一直舍不得的官帽,授予了曾国藩。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朝廷任命曾国藩“署两江总督”,也就是代理两江总督(同时按惯例“加兵部尚书衔”)。六月二十四日实授(又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相似文献   

15.
韩洪泉 《领导之友》2013,(10):55-56
胡林翼(1812年~1861年),湖南益阳人,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在领导方法上独具风骚,连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时人称赞:“世徒知曾、左之功,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  相似文献   

16.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白银五千四百两,带兵十二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六万四千八百两。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三千五百万两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纳入自己的腰包。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则十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百万资财实在是太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正>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毕加索说,他的成功来自减法。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东西移开,将压力放下,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相似文献   

18.
岳亮 《决策探索》2014,(14):79-80
在英杰辈出的中国近代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当属曾国藩。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儒,又是一个文可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27岁才中进士步入仕途,但37岁即官至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加封一等毅勇侯,有清一代没有第二人。他以编练湘军起家,扑灭太平天国,使行将灭亡的大清王朝又延续了50多年;他大力兴办洋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教子有方,子孙后代人才兴旺,一部《曾国藩家书》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