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司马迁《史记》载,萧何最初不过是沛县县府中一名从事文书工作的小吏——功曹,即郡守、县令的佐吏,相当于现代的文书和助理,但就是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县府小吏,后来却官居丞相之位,与张良、韩信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在三杰当中,他因有见识、有眼光、有智慧、有器量而成为汉初三杰之首。萧何的成功给予当代秘书人员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一视同仁     
约书亚是一个学而朴实的学者. 一天,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女儿对约书亚沈道:"在你这么丑陋的人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呢?" 约书亚非但没有恼怒,反而笑容满面地问道:"在你父亲的宫殿里,葡萄酒装在什么样的容器里?"  相似文献   

3.
马文贤 《决策探索》2008,(14):82-83
司马迁写《史记》,始为酷吏列传,《酷吏传》作为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此后史家承袭,二十五史中列《酢吏传》的将近十部,但《酷吏传》被司马迁单列出来,而且碰巧出现在汉代.  相似文献   

4.
王子今 《领导文萃》2009,(17):109-111
“开会”,应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活动形式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帝尧的时代,洪水滔天。尧召集“四岳”开会,让他们推举治水的人。尧和“四岳”,也就是四个部族领袖的高层会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峰会”了。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这一巨著中表现出独有的进步的民族观.他认为华夷同宗,各民族应平等友好,并且为少数民族立传.  相似文献   

6.
蒋勋 《决策探索》2021,(1):48-48
童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很深,尤其是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就严厉地问:"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我正发抖时,母亲一把把我抱走,说:"别理你爸爸."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  相似文献   

7.
《史记&#183;高祖本纪》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亭长是一个什么官呢?秦代实行郡县制,县以下的组织是乡,乡以下是亭,亭以下是里,里有里正,亭有亭长,乡有三老,这样推算亭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村长了。也就是说刘邦在他三十多岁的壮年时期作了村长,十多年后的四十二岁当了皇帝,不能否认这是个政治神话。这个政治神话是如何创造的呢?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写《史记》,始为酷吏列传,《酷吏传》作为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此后史家承袭,二十五史中列《酷吏传》的将近十部,但《酷吏传》被司马迁单列出来,而且碰巧出现在汉代,这是不是历史的巧合或者历史的偶然?为什么在汉代以前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论刘邦的胆气与正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刘邦既是一个无赖,也是一代英主。而从一个无赖变身为一代英主,也是有理由的,那就是他过人的胆气和正气。先说胆气。刘邦以一介亭长加入群雄逐鹿的行列并最终后来居上,建立了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其过人的胆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史记》载:高祖曾经到咸阳服徭役,一次远远地  相似文献   

10.
林冠夫 《领导文萃》2010,(16):99-103
中国历史上,有三名亡国之君,都是史称后主。即: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南北朝时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这三人,都是皇帝.其不能称皇帝.只称为国主者,各有特殊的背景和因由。此三人作为历史人物,俱为小朝廷皇帝。陈后主的辖地最大.也不过是江南半壁。刘后主为鼎足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11.
綦彦臣 《领导文萃》2007,(6):126-129
权力的争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呈现出线性连续,再伟大的王朝也难逃此劫.唐代宗李豫时代的政治再典型不过地说明了此点。在战乱中。一个本为皇室军马棚饲养员的小人物李辅国逐渐爬到政治高位。李辅国权倾天下,能量无比,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殿堂中,司马迂同他的《史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光耀千秋。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这部不朽巨作,除了他具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崇高的历史文化使命感外,他早年跟随汉武帝出巡各地,游历考察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先贤故里,包括偏远的西域边境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经历,一方面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各阶层民众,了解民众的疾苦、愿望和情感,学习吸收民间的丰富语言,掌握地方的民俗和经济社会情况,收集文书档案史料,瞻仰先圣们的遗迹;  相似文献   

13.
少庸 《决策与信息》2005,(1):129-130
据《史记&#183;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四年十月,“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内(同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捐纳之例始此。又据《汉书&#183;食货志》记载:汉文帝采纳晁错建议,“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二等),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九等),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十八等),各以多少级数有差。”上面说的都是卖爵,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存折     
正"孩子,快点寄钱回来,妈妈需要一件冬衣了;孩子,把钱寄回来吧,爸爸需要一个电视机。"这是一位母亲的唠叨和催促,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维生。几乎每个月末,母亲就要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寄钱回家,说家里快断粮了。妈,您怎么这么急啊。在电话里,他有些烦躁了,对母亲也开始躲避起来。他暗暗埋怨母亲心狠,不知道儿子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