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莹 《民族论坛》2006,(3):60-61
永远带不走太太的中国胃娶了中国太太的西方人常感叹,你可以把一个中国姑娘带离中国,但你永远无法带走她的中国胃。我的中国太太常陪同访美的中国代表团,每个团每天必去中国城就餐,若大家听说吃西餐便纷纷抗议,视为“遭罪”。团员们都很同情女同胞与西方人结婚,致使胃遭遇“非人待遇”。他们常指着街头上啃比萨饼的老外问我太太:“你平常就跟老美吃这个?受多大的苦呀。”看来太太的中国同胞的确没同情错她,饮食上我与太太的中西摩擦要算最典型了。有次我在厨房里鼓捣了两个多小时,端上来一份烤鸡喜滋滋地准备请功。太太尝了一口后感觉实在太…  相似文献   

2.
草原的味道     
舒泥 《中国民族》2013,(1):8-12
有一年我工作的单位里两个包头的汉族同事在一起聊天, 一个人说:“哎呀,我爸爸当初跑大车的时候,看见蒙古族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搭两个蒙古包,吃又酸又硬的奶做的东西。”另一个说:“我爸爸原来也下乡,他下完乡回来口味就不一样了。自己熬奶茶,冬天把冻得带着冰碴的肉直接泡在热茶里喝……”  相似文献   

3.
刘波 《民族论坛》2005,(11):47-48
A6月1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银都大酒店,中央电视台《乡约》栏目记者近距离接触了这位刚年满40可却已家喻户晓的新疆奇人。“你吃大头针有多长时间了?”“七八岁就开始吃大头针,30多年了。”“每次能吃多少大头针?”“七八盒。”“当时怎么想到拿着大头针塞到嘴里去呢?”“当时我妈妈不是补衣服吗,她天天让我弄那个针线,然后我气得不行,就把针给吃掉了……”1965年6月10日,在新疆库尔勒市乔依巴克乡河北村牧民依民提家里又出生了一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艾买尔·依民提。儿时的艾买尔与别的孩子并无两样,和其他兄弟们一样过着普通的生活,然而在…  相似文献   

4.
人生多彩     
这就是你吗?魁梧的身躯,老宽的脑门下那双闪耀的大眼。透着回回民族那种豪放而又细腻的神韵,睿智、深邃,看上去一副全然不累的劲头。依布拉欣·尹式曾,你这位民族职业高中的校长,跟你聊天“侃山”的头一个印象便是——痛快! 不错,现实生活里,你真是个痛快的人。早在你上中学的时候,喜好打篮球,只许赢不许输,输了就急眼——刚一过中场就生往球筐里塞。人说,你还是个充当“粘合剂”的核心人物,多少年来如是。在本校里,你的威信颇高。其实,你原先在劲松一中当副校长那阵儿,又何尝不是呢?面对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别人,哪怕是校长讲话,底下也是乱哄哄的。可只要你一登台,底下便立马鸦雀无声。邪了!  相似文献   

5.
陈微 《民族论坛》2006,(9):64-64
我在日本碰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这样自我介绍她自己:“你好,我姓胡。”置身异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介绍,我心里打鼓得厉害,不知怎么称呼人家。我已经变成四不象了,把熟悉的人叫“老某”或“小某”都觉得别扭,更不要说刚认识的。我又不知道人家的年龄,冒昧叫人“老某”说不准让人生气,叫“小某”呢,也许又看低了人家。但不叫“老某”或“小某”,那又怎么称呼呢?总不能“某老师”、“某同志”吧,这又不是在中国。就是“某夫人”也不行,太正经了是不?总之我没法称呼人家。后来我和这朋友熟悉起来,互相通伊妹儿,我就直接告诉她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在…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人人都说那是个美丽的艺术之都,是个富饶安逸的地方,究竟是怎么个美,怎么个安逸法?有机会我参加了北京旅行社的“新加坡一地自由行”。因为是个最省钱又最自由的玩法,所以旅行社通常是买的凌晨或半夜的打折机票,说的是五晚四天,其实来回路途就占了两天,又因第一天飞机晚点12小时,实际上我们只有三天的时间。印象之一:语言是基础,否则你连乞丐都没得做。因为飞机晚点,我弄不清将什么时间抵达新加坡,于是一登机就冲那浓眉大眼的漂亮空姐问:请问几点到新加坡?空姐冲我只是笑而摇头。于是又问第二个,“不懂”!这一个用了两个平声“不懂”的,显然是生硬的华语。我猛然发现,这机组人员都不是中国人。我乘坐的是印尼的航班,上面的乘务员全是印尼人,只好不再  相似文献   

7.
殿维,你走了,没和我们招呼一声,突然就……,你啥时回来?……一年多以前,你被同事们硬送回家休息。我得知你的心脏病又犯了,跑回来却见你在赏花。我还没开口,你就喊我:“恩蒲,快来看花,这花老来俏!”我被你逗笑了。可我分明见你额头  相似文献   

8.
崩龙族历史上信小乘佛教的多列教,此教不杀生,“见杀不吃”,“闻声不吃”。因此崩龙族群众虽然喜欢吃猪鸡鸭鹅肉,但从不养猪鸡鸭鹅,专门上街买别人宰杀的吃,既费钱又不方便。解放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教事业的发展,崩龙族群众不信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不养猪鸡鸭鹅却形成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一直保持下来。“文化大革命”中,有人强迫他们改变这一风俗习惯,要他们“破四旧”,“为革命养猪”。但是任你怎么强迫,他们仍旧不养猪。那时,到处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他们看见邻近的傣族生产队,谁家的猪鸡鸭鹅养多了,就被说成是“发家致富”,挨整挨批,谁还敢养?何况,“文化大革命”搞得  相似文献   

9.
校章     
一金光閃閃的“云南大学”校章,挂在我的胸膛。我,十三年前,还在牧主的皮鞭下牧羊;我,在大年时节,曾經跟着母亲討吃在富人的門旁。那时,看見牧主的孩子放学归来,就說:“哎,小少爷,能不能把你在学堂里学的东西对我講一講?”他把头一昂,胸一挺,走过我的身旁:“呸!你这卑賤的小丫头,还想进学堂?”我含着眼泪,藏着悲伤,一股勁兒跑回家,扑到媽媽身上:  相似文献   

10.
“怎样响应党的号召呢?”自农业生产运动在云南双江县拉祜族寨子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后,60多岁的扎妥就盘算着。后来,他想到寨子附近那个小荒山头,就决定把它开成梯田。有一次,扎妥和村干部李张发出去干活,把这件事提了起来。李张发一听,高兴地说:“阿叔,这太好啦!在我们这里要想增产,开梯田是个很好的办法。”“是啊!照过去那样砍树烧山、刀耕火种,一年种一年丢的办法,要想大增产就难了。”“我们寨子水源多,把山地变成梯田是有条件的,就是寨里的人有的还信心不足,只要你做出个样子来,大家就会跟着干的。阿叔,不要怕,有困难我们帮助你!”“我怕什么!如果怕,我就不这样想了。”扎妥很自信地说。  相似文献   

11.
写一首赞美的奇篇。治沙赞歌你咫荒漠躲到了何处?荒摸就躲在你的身边。揭柳条飘起翠缘的最裙,箱住你敏筑的视渗。 献拾治沙的年轻人四月里冬寒未尽,.你佣的心中一片春光;玉月里流沙不断,你俏的心中百椽千黄。到处是花木的缘隆,到处是蓬勃的景象,到处是喧用的新屯;“旅客”得意地飞舞,仿佛在江南的河演。你简飞砂躲到了何处?飞砂就藏在你的面前。妙枣树撑起油绿的阳伞,遮性你明亮的双垠。你们是娥烈的火了你俏是柔匀的纲,三盛县的沙丘刚刚绿化,又来到新的战姿。不等城向你追求,、树丛里的玫瑰红在你的心 上;不等小伙向你追求,花尚的瑚喋飞在…  相似文献   

12.
学狗叫     
木老爷多次上了阿一旦的当,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要挽回面子,便与太太商量。太太想出一个主意,用五两银子跟阿一旦打赌。阿一旦来了,木太太假笑着说:“今天要和你打赌,你要是能让老爷学一声狗叫,这五两银子输你:要是不能,你可要一辈子在我家干活。”阿一旦面有难色地说:“这不好吧,老爷学狗叫,岂不成狗了!”“这你不用管。”木太太以为阿一旦不敢赌,很是得意。阿一旦住在了木老爷的家里。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叶     
怀表“妈,我发现杰克很爱我。”“你是怎样知道的呢?”“每当他拥抱我时,我都听到他的心怦怦地跳。”“傻女儿,你要当心啊!当年你爸爸就身藏一只怀表使我受骗的。”  相似文献   

14.
注意到那个小男孩以前,他一直躺在病床上发呆。大夫一再告诉他这只是一个良性肿瘤的切除手术,没有多大危险,也不会影响他的将来。可是,大夫并不知道他在担忧什么。为了准备这次手术,他打了两个月的工,又向一位远房亲戚借了一笔钱,他不想让为供他上大学已经受尽委屈的父亲再操心。这时,病房里走进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瞪着一双黑眼睛仔细地向他打量:“为什么就你自己呢?”他笑笑:“我是大人了嘛。”“好多大人也有人陪。”“你是陪谁呢?”男孩的黑眼睛一转,“嗯——陪爸爸。”男孩又问:“你得的是什么病?”他指了指自己的胸腹,“这里面长了…  相似文献   

15.
情谊     
我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农业研究所。第二天,我刚走进研究室,老郑同志就对我说:“废品收购站有一位汉族女同志给你来电话。”“什么?废品收购站?……”我刚说出自己的名字,就从听筒里传来了清脆爽朗的女同志声音。“老金同志,您真的回来了?我恭喜您啊!”  相似文献   

16.
一、孩子,给我点亮一盏灯!一九三一年腊月二十八日夜晚,鄂尔多斯草原落了一场大雪。东乌审旗一家世袭奴隶的破旧小屋,孤零零地在风雪中飘摇。屋里只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和一个六岁的小姑娘,哥哥贡古尔扎布伏身在灶台上,紧握着一根羊腿骨使劲地在一块粗糙的石板上磨。他不时向窗外张望,眼睛充满了焦虑和忧愁。女孩踡缩在炕角里哭喊:“哥哥,我饿……(?)妈怎么还不回来?……(?)妈!……”贡古尔扎布烦厌地瞪她一眼,象个大人似地安慰她说:“不要哭了,哥给你煮骨粉吃,(?)妈就要回来的!”他说着又向窗外望了望,外面白茫茫一片,不见个人影。他失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想有个家,可说不出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想法在我心中却逐渐淡漠起来,并且随着一次次的考试,甚至有点憎恨起它来了.说来也真不令人相信,一个在学校同学中的佼佼者,老师的掌上明珠,会产生如此离奇的想法.但自从升入初中后,进入家门就犹如小鸟被关进了笼子,鱼儿钻入了鱼网.它使我感到压抑,感到沉闷,感到浑身的不自在.爸爸妈妈只盯在分数上:考得好则已,考得不好,就难免铁青着脸给上一堂"政治课"”."哎——"这次竟考了个不及格,虽然全班并没有一个及格的,可爸爸妈妈又会怎么想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步一挨地往家走.家中没人,我也懒得去理它,饭也没吃就一头扎在床上,倒头便睡.那一夜,尽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当我在朦胧中醒来时,看到床头有一封信——  相似文献   

18.
101岁的老寿星“我外公有100多岁啦!他是个清朝人,还留着长辫子呢。”瑶寨老人赵福才的外孙女春凤在电话里这样给我描绘他的外公。还没等我说话,她又说了,“你想听他说话啊,不行呀,他到山上割草去啦!”听后,我忍俊不禁,“清朝人”!今夕何年呀?还有清朝人啊!不过我这一去采访还真吃了一惊,可不是,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道洞村的赵福才老人家,今年都101岁了,真正是个清朝人,比宣统皇帝还大几岁哪!老人家留着一头清朝的长发。他自己说,打从记事时起就蓄长发,织条辫,挽个鬏,一直没剪过。他说“我青年时期就有人要我下发,我就是没有下。”他至今…  相似文献   

19.
来生还做人     
一次,友人问我:“如果有来生,你愿投胎做什么?”友人见我默不做声,便固执地又问我一遍。我想了想说:“还是做人吧。”“什么?做人?太烦,也太累!”友人苦笑着离去。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继续为生计而艰辛奔波。我逐渐理解友人观点的无可奈何,也甚至感到了做人很苦,苦到难以忍受。  相似文献   

20.
重进苗山     
每逢走进苗山,我总是喜欢在老房东二婶家落脚。今天,我又来到苗山,自然,我是向着二婶家走去。一年多的日子不见,二婶越发福了。看她那满面红光,就知道她日子过得有甜头。二婶见我,突然一怔,然后十分兴奋地说:“云仔呀!是你回来啦!一年多来可望你得很哩!”说着连忙放下手里的簸箕,帮我取下背上的被包,招呼我休息、喝茶,还连忙从厨房里端出来一碗冒着热气的红茹粥塞到我手里,对我说:“走这样远的山路,一定饿坏了,快吃一碗填填肚。”我一边喝着粥,一边回答她问我的问题,真像慈母关怀远归的儿子一样。忽然她停了停又笑着对我说:“云仔呀!这回可折磨你啦。令夜恐怕又要在这里搭个临时铺罗!”说着她用手指了指我第一次睡地铺的地方。我调皮地回答说:“那里都行,只要是在二婶家,挂钩也得。”但我转念一想:“我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