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文学:总体化的概念乌托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是依托“近代”这一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历史概念而形成的一段文学史,就其整体的文学属性而言,近代文学并不存在一种区别于古代文学、现代文学而相对独立的异质元素,其总体特征表现为对古代文学的复归。因此,近代文学并不具备文学史分期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它只是一个传统史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概念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2006,(5):144-145
2004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的奠基之作。该书作者郭延礼教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以及“秋瑾研究”、“龚自珍研究”等专著八种。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80年代后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完成《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12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4月2 1日至2 4日在青岛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沈阳、福州、长沙、兰州、南昌、苏州、河北、河南、安徽、宁夏、山东等省市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年会。这次年会的主题仍然是围绕中国文学近代化这个中心。中国文学近代化(或称“现代化”)是近年来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至今既没有讲清楚也没有说透彻的学术难点。八年前,在开封召开的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8届年会上曾将这个问题列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但并没有深入下去。这次会议仍然将此作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评《近代文学发展论纲》一鸣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之后,徐鹏绪、张俊才两位先生再次联手,又推出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声——近代文学发展论纲》(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论纲》)。两位学人是“客串”到近代文学研究界的现...  相似文献   

5.
对于“晚清文学”,多数学者以1898年前后(戊戌变法、小说界革命)为开始,以民国为结束。而我以为,把晚清文学与传统的清代文学概念划分开来,是基于一种“变化”的考虑———这种根本性变化实际上在1898年以前就已经逐渐发生:从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剧烈方式冲击中国时起,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的漫长的现代性进程,也就缓慢地萌芽了。所以我所谓的“晚清文学”,其实包含了1840-1898这一时段的文学内容。对于“现代性”的内涵,尽管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我以为,“变化”是它的一个基本内…  相似文献   

6.
郭浩帆 《文史哲》2001,(2):126-126
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5日至 2 0日在福州市召开。对2 0世纪近代文学的研究进行回顾和反思便成为本届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郭延礼教授的《2 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历程之回顾》一文把“五四”以后至 2 0世纪末近代文学的系统研究归纳为“开始期”( 1 91 9- 1 949)、“重建期”( 1 950 - 1 978)和“繁盛期”( 1 979- 1 999)三个阶段 ,认为尽管直到 2 0世纪 50年代前 ,“近代文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科学概念 ,但鲁迅、胡适、郑振铎、阿英、陈子展诸前辈学者卓有成效的拓荒工作为近代文学研究奠…  相似文献   

7.
试论90年代台湾文学中的海洋题材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海洋文学”的概念探讨我注意到近年来台湾文学批评中屡屡出现了“海洋文学”的概念。我认为,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推动作家创作海洋题材的自觉和形成必要的文学思潮,但同时也应该防止过早用这一概念来割断与以往海洋题材创作的联系,使之完全成为90年代社会思潮的新生儿。以我的比较保守的观念而论,任何文学创作一旦被社会思潮所利用都可能会成为流行物的符号,即使流行一时,也不可避免产生文学的异化,终究受影响的还是文学艺术自身的存在价值。所以,我还是用比较谨慎的“海洋题材创作”一词来解释我所面对的文学现象。但我并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十四日至二十日在开封举行,与会者近七十人,提交论文四十余篇。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近代文学学术会议。 会议回顾了“五四”以来我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充分肯定了阿英、郑振铎等前辈在搜集、整理近代文学资料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近代这段重要历史时期文学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是: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文学观念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07年,鲁迅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它既是系统阐述自己文学观的论文,也是在西方近代文学思想影响和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前奏曲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篇新文学论文。必须承认,它的观念已经标志中国文学开始真正步入了近代世界文学的思想堂奥。鲁迅之前,对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过巨大影响的是梁启超。他不仅是晚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新文体”运动的积极鼓吹者和理论中坚,而且揉杂了一些东西方的文学观点,在近代中国提出了颇有吸引力的“纯功利”文学观。他出于自己的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发生的。所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不仅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而且对“五四”新文学也起到了催生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这部44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的作者具有开放性的研究视野,他没有把近代翻译文学看作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是把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与唤起民族文学生命力两者结合,以挣脱封建文学的桎梏,形成具有世界近代意识的新文学的过程。“更搜欧亚造新声”,不仅给古老的文化殿堂吹进清新的气息,而且使传统文学突破民族的狭隘区域,跟上世界进步文学主潮,成为整个世界资产阶级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拟就中国近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原因、过程、影响以及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代史及整个中国文学学科的建立构建起来的.长期以来,近代文学处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大学科之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近代文学学科自建立以来,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大不足.确立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最迫切和紧要的是确立近代文学的本位观,构建近代文学的理论体系和阐释系统.今后,近代文学的研究趋向和重点可能会集中在女性文学、翻译文学和文献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起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社会科学》2005,1(4):107-111
文学分期的决定性依据不应根据历史事件或社会性质,而应根据文学实绩之本身。作为介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中国近代文学的实质内涵应定位于一个“变”字,即产生实质性之变化。将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定于1 84 0年,乃是政治影响下的界定。中国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应定于1 894年维新改良文学运动生发之时,即以文学活动本身发生某种质变为依据,惟此才与文学史之实际保持了同步,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真正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思潮史》及4卷本《日本文学史》,是20世纪中国的日本文学史研究中代表性、集大成的著作.《日本文学思潮史》突破了作家作品论的模式,具有可贵的革新意识,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研究方法论;《日本文学史》作为迄今仅有的中文版大型日本文学史,资料丰富,填补空白.但在文学史基本概念、术语的确立、理解、界定和表述方面,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对“文学思潮”的界定,对西方文论中“写实”、“浪漫”、“象征”等文学概念与日本特有的文学思潮概念之间的对接,对“诚”、“幽玄”、“寂”、“粹”(意气)等日本文学基本审美概念的阐释,对日本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的界定及不同性质的理解等等,都留下了可以再加思考的余地.  相似文献   

15.
东北近代诗歌创作在取得了自身实绩的同时 ,相对于中国近代文学主潮存在着变革实践的历史性缺失意义上的滞后 ,呈现为多重阻隔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古典形态”。其主要原因为 :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落后 ;自身文学传统的薄弱 ;地域文化中重质轻文、因循沿袭基因特质的制约 ;“传统”在文化落后地区的纠结等。东北近代文学由旧向新变化的“移入”特征、突至性与非自觉性 ;缺少过程性内容对自身文学革新机制建构的不利。  相似文献   

16.
学科命名的方式与意义--关于"跨区域华文文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先生提出用“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取代通行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概念,但我认为“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应该不限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它应该是中国文学(含中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和跨区域华人文学(中国以外地区的华人-华裔文学)的总称。就学科而言,“跨区域华文文学”应包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 ,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 ,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 ,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 ,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 ,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 ,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 ,是修治中国文学通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和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提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整体概念有着充足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应该说,自由主义文学概念,如同“民主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七会主义文学”、“人道主义文学”、“法西斯主义文学”一样,是一个从外部概括文学现象的提法,或者说是一个文学社会学概念。自由主义文学是针对中国现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政治色彩较浓、思想意识纷繁复杂的现象所作的一种社会学概括,是对原有的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社会学概括的一个补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提这一概念并注…  相似文献   

19.
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与自成体系的阶段。在近代时代风雷的激荡和刺激下,作为反映这个社会现实的文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涌现出许多进步的作家,创作出数量众多的作品。近代文学在受到欧风美雨冲击下萌生了许多因素,为摆脱传统文学的桎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为五国文学革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我的案头上拥有的唯一一本纯粹的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就是近日所得的程翔章君编纂的《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8月版)。近代文学上挂古代文学,下连现代文学,因而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近代文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所幸其特殊地位使它起步之后就迅速流衍,有了如火如茶之势。编纂一部完备的近代文学作品选,也就成为研究者和读者共同的愿望。程君的这部《近代文学作品选》是为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编纂的,尽管如此,它的适用面却并不限于高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对社会上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