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能产生特殊效应,协调生产力各要素,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合力。在经济生活中,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都是通过政策创新来突现并发挥巨大作用的。为此,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进行政策创新,实施特殊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克服国内资源环境的强约束,必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依靠要素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指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提高了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主要内容,制度创新是重要保障。创新驱动会带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需要加强自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持续互动。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经济实践提供了新的科学理论。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探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民经济循环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而且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重大理论创新,并对以往各种政策构想和战略思维进行全面提升,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奇迹建立在三个特点之上,即东亚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速度最高的持续增长、非标准结构条件的成功增长、以及超越初始条件的区域经济发展。奇迹产生的原因在于东亚国家和地区利用制度组织和经济政策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发展机制,从而克服了初始条件的不利因素。东亚经济发展经验最值得重视的是政府与市场作用被恰当地确定在各自的范围之内,保持了制度创新演变与增长的一致性,以及正确的政策取向和弹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金融,重塑金融体系,为畅通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利用巨潮模型分析了金融资本推动经济循环演替的基本逻辑及其内在和外在条件。基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核心要义,利用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从欲望和能力入手,厘清了数字金融畅通中国经济内循环的作用路径,从产品的进出口和企业的海外并购入手,厘清了数字金融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国际循环的作用路径。基于创新、新技术–经济范式和社会制度框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物价持续走低的“经济萧条”现象,寻求重新启动经济的对策成为当前经济学界的一个主要课题。而目前取得主导性地位的对策是,通过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来扩大内需。其实,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有过“萧条性发展”的经验,只是它需要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支持。我国在走出目前经济萧条时,也可以广泛地吸收知识经济发展的成就,通过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的思路来实现经济的“萧条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总是和制度变革相联系的。自1978年以后,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也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而改革开放正是典型的制度创新过程。制度能够而且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进程,同时,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而且确实会导致制度的变迁。经济发展无止境,制度创新亦无止境。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政策也必需要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实践需要。农村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制度创新是根本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科技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发挥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了经济发展。自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弗里曼和拉佐尼克等学者逐步将二者融为一体,集中于经济发展中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创新型企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理论的主要渊源之一,它强调科技作为经济发展内生驱动力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融合了科技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科技和制度创新互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分析创新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吉跃 《云梦学刊》2008,29(5):63-66
湖南发展循环经济是兼顾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一体化战略,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必须探索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健全正确引导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机制、协调管理机制、创新机制、政策机制和准入机制,切实加快湖南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整个创新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动态互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界自熊彼特之后对创新经济的研究分野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支脉,各有侧重又各有不足,两个支脉逐渐融汇于演化经济学思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创新经济学的主要渊源之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内生驱动作用,它重视创新主体,企业的重要作用,融合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矛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经济学的重要渊源,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自普京总统上台以来,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创新的政策,主要包括国家科研机构改革、知识产权保护、风险投资政策等等。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俄罗斯的创新投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要障碍来自制度方面,因而政策的发展方向应是构建适合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只有制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灵活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构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制度探索适合江苏区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才能实现江苏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建立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已成为发达国家重要和活跃的经济主体,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表明,完善的制度因素是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国际化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必经之路,但制度问题一直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深层次障碍,因此,从宏观环境、产权关系、政府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就成为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国际化顺利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长期增长的各项要素禀赋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内容包括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机制就是以改善供给为实现路径,在政策导向上实现一系列的转型:在政策激励方面实现从“投资激励”向“创新激励”的转变,在政策内容方面实现从“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的转变,在创新人才培育方面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包括: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动结构创新;加强建设产学研体系,积极推动体制创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提升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对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贸易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十世纪美国的贸易政策经过了一个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贸易保护的过程。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而是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政策两者不断交替的循环过...  相似文献   

16.
许晔 《学术探索》2003,(7):77-80
产业结构是重要的经济结构 ,产业升级对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 ,指出技术进步和政策因素是其产业升级最基本的推动力 ,西部地区应通过发展技术和制度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的基本形式.知识产权制度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是激励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基本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律机制,它是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制度对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与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天骄 《理论界》2013,(5):37-41
在经济发展初期,银行对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都非常重要,有效的政策干预和特殊的制度安排会加强银行的影响,因此,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落后经济的发展;当经济比较发达时,自主创新逐渐兴起,而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会增强它对自主创新的支持,这一阶段,原有针对银行的政策干预和特殊制度随经济发展而失效,从而削弱银行的作用,除非政府改进对银行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自然复合问题,是一场关于发展观的革命。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在观念认识方面、在制度及实施机制方面、在法律与政策方面存在缺失。因此,首先要加快循环经济立法,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加强绿色制度创新。立法中要注重发挥市场、政府和企业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再次。明确法律责任,强化法律监督。最后,循环经济法的立意要新,在求精、适用、管用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6,(1):136-142
创新和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政策,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大动力。根据熊彼特和诺斯的创新理论及城镇化相关理论分析了创新和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动力的依据与合理性。认为创新和城镇化二者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同,创新是通过促进产品结构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来促进经济水平的高级化;城镇化通过继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结构的失衡进行矫正和修复,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规模化和合理化,使经济结构从失衡状态向均衡方向发展。实证检验也表明创新和城镇化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认为创新和城镇化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政府在城镇化发展问题上还应该有更多措施,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做好制度创新,提高经济发展新旧动能的切换效率,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