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战争,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结束。战争的结果,对我国两广地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法国的侵略魔爪伸入广西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吞饼了越南,取得了侵略中国的根据地。嗣后,法国又胁迫清朝政  相似文献   

2.
轮船通航梧州的历史,一些论者只注意到外轮首航梧州的记载,却忽视中国招商局轮船首航梧州的史实。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法战争之后,法国吞并了越南。光绪十三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规定广西开龙州、云南开蒙自为通商处所;法国商船可经松吉河及高平河从谅山和高平运载货物至龙州,并可使用谅山至龙州的官道。  相似文献   

3.
李惠康 《船山学刊》2000,(4):117-120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不单是他发起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而且其反帝爱国行动可赏可习。本文就其反帝侵略行动和意义略加论述。(一)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后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事物,继承和发展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留心“西学”,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抵抗侵略。1884年,法帝国主义欺清政府软弱无能挑起中法战争,法国侵略者不胜而胜,清政府不败而败。1885年被迫签订《中法和约》,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1884年,法国发动了侵越战争,并把战火燃烧到中国的福建,爆发了中法马江之战.在马江战役中,我国军民,面对强敌,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一、法国侵略者阴谋占领福州摧毁船厂1884年6月,越南"北黎事件"发生后,法国侵略者以清政府破坏中法《简明条约》为借口,无理要求清政府赔款二亿五千万法郎,并宣称法国将采取直接行动来获取实施中法《简明条约》的担保品.海军少将利士比、付官日格密在给法海军殖民部长裴龙的电报里声称:"我看海军分舰队的一个强力行动及占取一地以为质,对于强制中  相似文献   

5.
近代龙州铁路筹建始末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为了侵略中国西南地区,法国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筹建龙州铁路并由法商承办。在与中方代表就龙州铁路的铁轨宽度、造价费用的谈判中,法国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达到其侵略中国的目的。但由于时局的发展及法国与英国对云南的争夺,龙州铁路最终并未建成。  相似文献   

6.
陈宝琛,1868年中进士,随之入翰林,供职京师。1877年到1885年大约八年间,加入以京师讲官和言官为主体的清流派政治群体①,直言敢谏,声震朝野。晚清重大的中外冲突事件,即中法越南交涉和由此而引起的中法战争,正好就贯穿于这八年的始终。这个时期陈宝琛对形势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方略,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洞察时局,知彼知己中法战争的时间是1883年12月到1885年6月。具体来说,以法军进攻驻越南山西的清军发端,至《中法会计越南条约》的签订完结。战争爆发前,属于中法越南交涉时期。清王朝与越南王朝历来存在着宗藩关系②。而187…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1883—1885),到现在已经是整整的一百周年了。这次战争,是近代史上法国侵略越南、中国,中越两国人民为保家卫国,共同反抗外国侵略而进行的一次正义战争。战争的结果,中国方面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失败,但中国人民直接用鲜血支援越南和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英勇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后期由于法国侵略越南而引起的中法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涉,是近代中法关系史上的重要一页。清政府内部对于这个既牵涉到传统宗藩关系又牵涉到近代中国与列强关系的越南问题的认识、态度及主张极为复杂。这些主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或着眼于近代国际政治和中西关系的实践,或溯源于传统、传统观念乃至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传统宗藩关系和中外关系的实践;或积极,或消极;或反映了中西体制的冲突,或体现了传统体制本身的矛盾。从这些纷纭复杂的主张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清廷的处变策略。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战争。本文试就清政府在战争中步步退让的投降主义政策和英法串通以强凌弱“反败为胜”的侵略外交作一浅析。一、清政府对法国侵犯越南的态度法国殖民主义对越南的渗入和侵略,可追溯到1784年法国主教百多禄就占领越南的“利益”向法皇呈递的奏议及随后签订的法越凡尔赛条约,而法国涉足越南的真正  相似文献   

10.
1787年,法国与越南阮福映签订的《越法凡尔赛条约》,是越南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由于《条约》在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以及法国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过重大影响,所以,我们今天进一步研究签订这一《条约》的原因、内容和它的影响,不仅对认识当时国际斗争的形势,了解越南历史的发展有帮助,而且对认识今天越南和东南亚地区的斗争也是有启发的。一、《越法凡尔赛条约》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西方列强借修约之机向清政府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以攫取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借此打开中国内地市场,进行全方位的侵略运动。由此引发清政府内部围绕铁路问题的广泛讨论。本文拟以此间列强觊觎中国路权的侵略活动和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为切入点,剖析在传统小农思想和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交互作用下,清末近代化意识形成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在一八八四年开始的、为期一年多的中法战争中,法军以越南为基地,分海陆两路大举侵略中国,海战发生在福建、台湾沿海,陆战发生在广西、云南边境,惟独处于这两个作战地带之间,并与越南毗邻的广东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为何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笔者认为,情况复杂,因素很多,既与法国的侵略目标和侵略部署有关,尤与广东布防严密,使法国的侵略阴谋较难得逞有关。本文拟就当时广东的防务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振南 《学术论坛》2002,2(1):114-118
巴德诺是《中法新约》的法方签字人 ,在签署该条约的谈判之前 ,巴德诺为法国的侵略利益摇唇鼓舌 ,费尽心机 ,进行了一系列拙劣表演。透过巴德诺的丑恶嘴脸 ,可以认定他是法国殖民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中国人民憎恨的敌人。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中旬,越南国会通过了酝酿已久的《越南海洋法》,公然将我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纳入其版图之中,不仅违背了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各方行动宣言》中作出的承诺,而且还暴露了其欲长期霸占南沙群岛、窥视西沙群岛的野心,进一步损坏了中越友好关系.2013年1月1日,该法开始正式生效.回顾越南从酝酿、提出、辩论到获得国会全票通过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越南官方于2012年6月中旬高调出台《越南海洋法》有着不同一般的深刻背景.这是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战略东移的背景下为与美国进行战略互动而实施的战略步骤,意在借助美国的影响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作出让步,并与菲律宾、日本等方形成合力,使中国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周边安全困境,以达到形成既成事实的、迫使中方默认其实际占有的最终目的.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挑战中国心理底线的冒险举动.本文将分析越南《海洋法》从酝酿到出台的过程、原因、背景,以及这部《越南海洋法》在正式生效并实施之后对我国海洋战略安全的影响,同时提出我国应对《越南海洋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乘胜而收”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人们把清政府在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乘胜而收”,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使得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归于它一贯坚持的投降卖国方针的恶果。但是笔者在着眼于中法越南战争的同时,着重通过对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察之后,认为:清政府采取乘胜而收”的对策,是经过努力抗争,并鉴于当时国内、国防各方面不利形势而做出的最好选  相似文献   

16.
论黑旗军援越抗法战争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正当法国帝国主义派军侵略越南并准备进一步侵略中国之际,活跃在中越边境上的一支中国农民的队伍,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应越南政府的邀请,开赴前线,同越南军民并肩抵抗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一系列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援越抗法、保家卫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7.
顷读庾裕良同志《论中法战争的性质和失败原因》(载《学术论坛》1982年4期)。庾同志对近年来越南一些御用史学家秉承黎笋集团意旨,歪曲历史,以适应其反华需要的批驳,对越南阮氏王朝昏庸卖国、投降附敌的揭露,我是完全同意的。庾同志对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的分析,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冒昧,谨陈陋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积极推行殖民政策。在远东,它不仅要把越南变成“保护国”,而且要打开中国西南的大门,建立一个法殖民帝国。为达此目的,法国远征军1883年夏开始在越南大举进攻。大敌当前,中越两国人民共同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两国的封建王朝却不顾民族利益,在侵略者的压力下妥协投降。腐朽的越南阮氏王朝首先放弃主权,清王朝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也随时寻求机会与侵略者妥协。  相似文献   

18.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1880年,他奉命出使沙俄,交涉修改《里瓦几亚条约》,为国家争回一些利权,一时声誉鹊起。但是,在接着而来的中法交涉中,虽然曾纪泽费时三、四年,与法国代表反复辩论数十次,花费了无数心血,忧思操劳以至吐血,结果还是未能阻止法国的侵略行动,终以曾纪泽被撤换驻法使臣职务,法国侵略阴谋得逞而告结束。受挫原因,除了法国侵略者的强横无礼、蛮不讲理的客观因素之外,也与曾纪泽外交思想上的局限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史学界根据常规以军事冲突为主线,将中法战争的界限确定为,始于1883年12月16日的山西失利,终于1885年3月下旬的镇南关大捷,对此前或此后的各种活动,都作为“附件”,似已约定俗成。其实,法国当局围绕越南的主权、地位等问题向清政府施展的外交攻势,至少可以上溯到1881年秋。较为世人瞩目的有曾(纪泽)法(法来西纳)谈判、李(鸿章)宝(宝海)谈判、李(鸿章)脱(脱利古)谈判、李(鸿章)福(福禄诺)谈判、金(金登干)茹(茹费理)谈判等。这些谈判往往左右战局变化,甚至影响政局起伏。由于这些斗争大都在特定的条件下以外交语言表述,或以绝密方式传递,不少内幕在当时固鲜为人知,即百年之后仍未充分披露,因而一向被视为中法战争史研究的某些正确结论,很难说不无偏颇。我因工作之便,接触中法有关档案的机会较多,感触较深,特就1882年11月下旬在天津进行的李鸿章与宝海谈判的背景、实质、撤使毁约的内幕和影响等作些探索,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越南一些御用史学家秉承黎笋集团意旨,故意歪曲历史,将1873——1885年中国人民支援越南抵抗法国侵略者而引起的中法战争,诬蔑为两个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将为保卫越南独立而英勇战争的中国军民,与屠杀越南人民的法国刽子手相提并论。因此,有必要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历史真相,清除政治骗子们在中越关系史上散布的迷雾。资本主义列强角逐远东、阮福映开门揖盗十九世纪中叶,当时处于落后状态的远东各国,几乎都成为列强瓜分的目标。越南不但被法国殖民主义者内定为“法兰西国王王冠上新增加的一粒明珠”,而且还被当作使“亚洲诸民族、首先是中国尊奉法王为唯一国王”的整个战略中的跳板。因此,法国侵略者在鲸吞越南的同时,也将触角伸向我国西南各省。中越同时成为法国侵略者的掠夺对象,因而促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