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长角色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角色之一,对社会、家庭和子女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社会发生的快速变迁和巨大转型,使家庭婚姻制度、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了剧烈变化,对家长角色提出了新要求。首先,角色规范化程度加强,家长角色开始具有一定的自致角色的特点;其次,家长角色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再次,终身学习成为家长角色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农村打工者与家庭和农村社区稳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打工者与留守人员互动的内容、主要途径以及成本与效率。农村打工者到外地打工,导致原来所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弱化或缺失,但通过互动可一定程度上使其家庭和社区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得以继续和发展。为打工者与家庭互动提供更多的平台,降低其互动成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3.
基于妇女就业的微观过程,从家庭整体性视角解读其就业模式及其劳动力配置的一般性意涵,立足武汉远郊村妇女劳工队的实践经验,发现嵌入非正规就业市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践行半工半家的就业模式,表现为家庭事务优先,兼顾个人非农收入.这一就业模式是由非正规就业的在地化、灵活性与互助性形塑的,其根本上取决于妇女家庭角色分工及其家庭发展需求.半工半家作为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配置的新模式,是半工半耕结构的延伸,推动家庭现代化转型与城乡关系有机互动.基于此,需重新审视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其不仅形成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以维系社会稳定,同时作为新的家庭再生产模式成为城乡互动的弹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角色理论、社会组织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角色进行了解读。在充分分析角色特点和成长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上实践大学生党员角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谢晋在新时期的最先动作是把 (女 )英雄 (女 )战士塑造成性别意义上的女性 ;在家庭中她们以“落难”男性的伴侣和精神上的母亲的双重身份承担着拯救功能 ;而生儿育女则是对家庭的另一种方式的拯救  相似文献   

6.
关于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相关心理学家也对导致工作-家庭冲突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56名来自于同一所大学的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情况来研究他们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高校教师的多重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分别与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相关,同时有导师、授课、学生这些工作角色的教师更容易报告高水平的工作对家庭的冲突,然而有着照顾子女的家庭角色的教师更容易经历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另外,根据这个研究,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大学教师的工作 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7.
真正的女性解放是基于女性生存和发展需要,获得有利于女性自我实现的作为人和作为女人的一切权利。冰心通过塑造贤妻良母提升家庭角色的价值,扩展其社会功能,符合女性的现实需求;冰心从未将家庭角色作为女性的一切,而是为女性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可能。相较于新女性对家庭角色的弃绝和否定,看似保守改良的贤妻良母更具现代性和积极意义。她所涵盖的母爱,不仅实现了女性的解放和幸福,而且重铸了人与世界的建设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做好教育部今年24号令的实施工作,解读最新政策精神,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难点问题.本文仅就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叶以后的江南妇女,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常常掌握着家中话语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女主人";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或诋为"悍妇",或赞为"益友",前者是咒骂,后者为爱称,貌似迥异,其实根由一致:即当时江南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获得了明显提高;夫妻各自扮演的家庭角色,发生了变化甚至转换;"夫妻益友"的理念,表明晚明时期的江南文人无视男尊女卑的俗套,能够尊重女性、承认和欣赏妻子的才干,这无疑是值得赞赏的。  相似文献   

10.
女儿在农村家庭养老中的角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反馈模式"下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养老的主要模式,家庭养老在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养儿防老,儿子是家庭养老的主体,女儿在家庭养老中处于边缘的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在现代社会,女儿在农村家庭养老中更多地扮起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角色,变化背后有制度、文化、社会环境的原因。女儿参与家庭养老保障了老年人的养老安全,完善了中国的养老体系,构建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改变了人们的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18.
庄子之"道"重在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然而,"道"又难以言说.故庄子以"技"论"道",用通俗易懂的故事来使人更易悟"道".庄子本无心于艺术,可是这些故事却对后世的文艺创作与艺术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追求"虚静"的审美心胸.二是在写作方法和创作技巧上强调天人、合道艺,以实现"人艺"与"天工"的自然融会.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