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潜规则既不同于作为正式规则的成文的法律法规,也不同于不成文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非正式规则,它是交易双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进行变通得来的、负面的、隐形的规则.社会交往中的潜规则主要有:社会交往中亲疏有别,讲关系;公私不分,讲究人情交换的风气泛化到公权力领域;注重情理,不看重规则.这些潜规则消解了对法律的信仰,促进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潜规则作为规则,要靠正式规则来破解,要发挥正式规则的力量,使潜规则失灵.同时,潜规则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要靠公民文化、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来取代.因此,可以考虑双管齐下,同时从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着力,设计破解社会交往潜规则及其消极影响之道.  相似文献   

2.
潜规则交易现象透视——以高校招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规则是一种在暗中进行,不能公开,却又支配参与者行为样式的一种规则体系.潜规则交易嵌于正式规则和传统文化当中.正式规则的规范效果直接影响潜规则运行的向度、广度和深度.潜规则的运行取决于交易各方的投入成本和利益收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潜规则是一个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体系高度集权导致的正式制度脱缰,而传统文化中的畸形化也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文化基础.长期隐而不发却大行其道的高校性骚扰是潜规则在高校的延伸,嵌于正式规则和传统文化当中,严重危害高校女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平安法治校园的建设,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以潜规则为独特视角,发掘高校性骚扰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氛围及中庸文化三者的融合碰撞导致的明规则缺位,提出治理高校性骚扰关键在于以法祛"潜",依法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紊乱、行政系统腐败蔓延和文化系统萎靡不振三个方面分析了潜规则对社会预期制度安排造成的影响,并从漠视法律、诚信缺失和羊群效应三个角度对潜规则造成社会预期制度安排的紊乱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指出必须从全面深化改革、强化规则意识和建立全方位诚信体系等方面对潜规则进行治理,从而保证社会预期制度安排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潜规则”是与主体制度体系相悖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它产生于正式制度的漏洞和实施机制中的缺陷,同时又有很长久的文化渊源,它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正式制度的执行。要有效遏制“潜规则”,更彻底地贯彻制度,必须加大公共管理制度体系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潜规则是指公共行政人员在权利行使中自觉或不自觉遵循的隐藏在国家法律法规下的非正式规则,它主要有隐蔽性、交易性、传染性和破坏性四种特征。本文从人性善恶、人性本位、人性求和与竞争、人性管理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差异,剖析我国行政潜规则产生的人性根源。提出防治我国行政潜规则的途径:德治与法治并举,防治腐败;对群体本位的扬弃,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民主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7.
斯夫 《金陵瞭望》2007,(12):13-13
所谓“潜规则”,是指时下风行有效的,但又不合原则、不合法规、上不了台面的行事规则。“潜规则”往往带有很大的欺骗性、隐鼬陛。“法规原则”与“潜规则”一旦错位,就会使整个社会失去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庸俗化,不仅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昂扬锐气下挫,歪风邪气上升;而且损害了公正公平的原则,败坏了党风、政风、民风。  相似文献   

8.
学术领域潜规则已经渗透到学术活动的方方面面,制定相关的策略给予遏制已刻不容缓。根据人的趋利性与规则的漏洞(制约权力不力),完善规则,制约权力是遏制潜规则的必然举措:要建立与完善一系列的规则,包括上至法律法规下至各学科门类的规范,主要强调法律治理、行政管理与机制设计等方面,以构建全方位的、层次分明的规则体系,形成制约学术权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潜规则,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盛行泛滥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失衡紊乱、行政系统腐败蔓延和文化系统萎靡不振以及正式规范在与潜规则并行运转过程中遭到潜规则严重侵蚀的现实情况,指出潜规则的核心所在是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背离、肢解和破坏去获得不当利益。潜规则不仅动摇社会行为价值规范基础、突破社会行为基本道德底线、致使社会行为游离并突破法律边缘,而且扰乱社会系统的预期制度安排、打乱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社会功能局部失调失效,致使社会控制力削弱降低。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保留独具一种层级化的体系,它包括宪法保留、绝对法律保留、相对法律保留、狭义的行政保留以及广义的行政保留五种层级。基于教学管理之专业保障、学术自由功能之制度保障,教育行政法治应采取广义的行政保留层级,即无需法律、法规、规章的专门授权,高校自治规则即可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依据。同时,应借鉴法律保留层级化的理论,将高校自治规则亦划分为四个层级,同时按照所涉学生权利之重要性,将“学位授予、毕业证发放、学生招录以及变更身份关系的处分设定权”,以及“非变更身份关系的处分设定权、奖学金评定办法、先进个人评选细则等事项”分别归于不同层级自治规则的规范密度之下。  相似文献   

11.
每个生意都有自己或明或暗的规则,如果初入行者不了解这些规则,可能就很难快速成功,甚至失败了都不知道其中的奥秘.本文将为投资者介绍时下一些热门生意中的“潜规则”.之所以称之为“潜规则”,是因为它并没有任何的明文规定,但是资深人士都一直遵守这个规矩.需要注意一点,该“潜规则”并非是一些非法的勾当.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之后 ,我国行政文化中的规则意识、开放意识和“民本位”意识将会得到强化。然而行政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入世后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和重塑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人们尤其是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自觉实践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推动我国行政文化的发展与时代特征保持高度和谐  相似文献   

13.
礼貌原则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并对“礼貌原则”的起因、内容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运用作了分析。作者:王新谦,河南大学外语部讲师,开封475001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至少有两套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在我国源远流长,它是权力腐败的载体。中国古代高度行政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森严的官僚层级制度是潜规则发生的根源,而中国特有的儒家文化思想和民族性格的劣根性客观上对“潜规则”的肆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不完善,使得潜规则的蔓延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只有加强权力监督,培育并壮大行政监督主体的力量,同时在民众中加强法律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潜规则。  相似文献   

15.
乡镇干部的不少行为属于“策略性行为”的范畴,乡镇政府中的正式规则为“策略性行为”限定了行为的“边界”,而非正式规则则为“策略性行为”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和选择的倾向。制度性说谎、责任规避和关系运作是乡镇政府中三类“策略性行为”,它们是乡镇干部在现有制度框架下,根据外在环境变化和对互动个体行为的预期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在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上述“策略性行为”的制度根源予以关注,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6.
潜规则与显规则的现实关系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上对立排斥、互不相容,呈现相悖特征;在生态关系上明暗相应、共生共存,呈现相生特征;在地位关系上并行运转、纵横交错,呈现相交特征;在动态关系上对峙胶着、此消彼长,呈现相持特征。潜规则的盛行造成显规则在其内在的约束力度、强度、幅度和刚度四个层面上出现弱化趋势,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行政体制缺陷、社会道德失范以及特定的政治历史嬗变和人性弱点等因素使然,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围绕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完善现行规则、强化规则意识教育和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潜规则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是形形色色的。以当事人手中是否掌握权力为依据,可将当事双方的关系概括为官与官、官与民、民与民三种类型。人们追求利益的天性是潜规则产生的可能因素,但人欲的无止境才是潜规则产生的根源;人情伦理文化为潜规则的产生乃至盛行提供了环境;正式制度的缺失、监管和执法力度的软弱是潜规则盛行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WTO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 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有一套内容广泛且不断发展的规则,即我们常说的WTO规则。WTO规则从规范贸易制度入手,广泛介入各成员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手伸得越来越长”。WTO规则是约束其成员(GATT称缔约国)的行为规范。主要规范的是成员的政府经济管理活动,是约束政府行为的。有的学者称WTO规则为“国际行政法典”。这套规则带有很强的强制力,是“带牙齿”的。因此,加入WTO,首先面临挑战的是政府,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挑战,最大…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法学研究应当谨防“学术泡沫”,人工智能刑事法治建设应当立足我国本土实践的真问题,重点关注真正能够对我国刑法产生挑战的人工智能危害行为。新型人工智能犯罪属于典型的行政犯,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初期,人工智能刑法应当塑造行政前置性立法方法,具体包括“前置行政不法”和“前置行政程序”两类立法模式。其中,“行政性”是指人工智能行为等构成要件在静态规范层面中的不法行政评价和动态行政程序执行中的过程性、经历性行政评价,而“前置性”是指行政性评价前置于人工智能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相较于信息网络犯罪和计算机系统犯罪的立法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危害的实践特质在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性和算法技术对人类活动时空的延伸性。因而,行政前置性立法特质要在人工智能刑法体系中得以体现,就需要立法者尤为注重全面性和双重性规则。行政前置性立法有助于保障刑事归责的专业性,重点聚焦人工智能的技术特质挑战,实现不同算法技术危害行为的等级评价。在具体设计行政前置性立法规则时,立法者需要将规则特质运用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测试、生产、销售和使用等阶段。具体而言,第一,对于行政不法前置性立法,刑法应当重点评价人工...  相似文献   

20.
大学行政文化改革是我国大学行政改革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一环。当前,我国大学行政文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大学行政文化的强势、大学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对立、大学行政丈化无处不在和大学行政的官僚化。它的形成和发展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也受到大学自身逻辑运动的影响。今后我国大学行政文化应朝著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由主导变为主体、由前台退居后台、由强势转为弱势、由刚性化为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