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革”叙事与新移民作家的叙述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革"作为我们民族历史中不可忽略的段落,包孕着太多的政治和文化内涵,理应是中国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因为文学始终都承担着对民族历史叙述的使命。在近年日益引起评论界重视的新移民作家群体中,"文革"也是一个重要的书写点。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与内地的同类文本,当然有其相似之处,因为面对的精神资源是同一的。但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又绝不是内地同类文本的简单重复,它显然呈现着自己的独特立场和美学风格。应该说,新移民作家的"文革"叙事与内地的"文革"叙事构成了一种互补,共同构筑着中国文学中对于"文革"历史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正顾维一当婚礼主持人10年了,他现场看到过两位父亲的眼泪。前一位是私营企业家,他为亡妻所生的大女儿出嫁开席50桌,婚礼前一晚,女方父亲对顾维一说,他亏欠女儿太多:"她妈妈走时她12岁,过了5个月我再婚,再过两个月她搬去学校宿舍住,难得回家。"顾维一马上明白了:"这场婚礼会有尴尬,因为她不肯原谅你,对吗?"女方父亲苦笑说,女儿曾要求由舅舅把她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我们身边的高龄父亲越来越多。他们戏称自己为"老爸","老"到与子女相差40岁甚至更多。随着城市晚育族群体扩大,"老"来得子的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城市晚育族催生"老爸""老爸"的大趋势,就是将越来越"老"。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去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生育受访者的计划生育年龄为27.4岁,明显要晚于预期中最佳生育年龄两  相似文献   

4.
正4岁的女儿是由我父母一手带大的,彼此之间的感情很深。有一次,我问女儿:"你姥爷对你好吗?"女儿回答:"姥爷整天‘宝儿、宝儿'地叫我,当然好了。"我听了,不禁莞尔一笑。曾几何时,我也是父母手里的宝贝。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叫我"宝儿",特别亲昵。父亲每天下班回来,就抱起早早迎在门口的我,连声叫着"宝儿",还用他那黑硬的胡子茬扎我脸,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笑。  相似文献   

5.
婆婆的秘密     
正18岁那年,痛她、爱她的母亲因一场车祸去世,她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23岁时,她依依不舍地告别父亲,嫁到邻村。婆婆视她为亲生女儿,因为婆婆只生育了她丈夫一个孩子,很想能有一个女儿,但未能如愿。第二年,她生了一个女儿,一家人的日子温馨而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她的女儿刚满两周岁,公公便查出了肝癌晚期,顷刻间,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灰暗。不到一年,公公就永别了这个世界。婆婆执意要外出打工,她坚决不依。孩子这么  相似文献   

6.
何旭 《快乐青春》2014,(9):21-22
他1928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7岁时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他接手一家卷烟厂,出任厂长。当时的烟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烂小厂,那年他51岁,扛下了这份重任。经过18年的努力,他把当年濒临倒闭的卷烟厂打造成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回到娘家,一进门就哭哭啼啼,向父母直抱怨,历数自己丈夫的不是。母亲听了忿忿不平,而父亲却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点了一个黑点,然后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问,不就是一个黑点儿吗?”父亲又说道:“你再仔细看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就是一个黑点!”父亲说:“难道除了一小黑点,你  相似文献   

8.
刁晏斌 《殷都学刊》2010,31(1):116-118,125
无论是在汉语语言学还是社会语言学的目的下,"文革修辞"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革期间,排比辞格被当成了"扣帽子"、"打棍子"和"摆套子"的工具和手段,这最终造成了它的畸形"繁荣".  相似文献   

9.
母亲在世的时候.父母常为开门争执.门铃一响,二老像赛跑一样过来开门,母亲的脚步是细碎急促的,父亲的则像重鼓敲在地板上.母亲总落后父亲一步,"叫你做事磨洋工,给女儿开门比干啥都积极."母亲委屈地站在父亲身后嗔怪着,父亲则满怀胜利的喜悦为我接包、递鞋、倒茶.  相似文献   

10.
武善增 《齐鲁学刊》2015,(3):143-150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对"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的颠覆,先是进行文学外围的政治批判,再转入对文学内部核心理论问题的讨伐,但由于"两个凡是"思想的存在,这样的清理很难走向深入。随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逐渐推翻了"两个凡是"思想的禁锢,"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终于走向了全面的瓦解。考察"文革"主流文学话语规范体系瓦解的复杂性,对解读"文革"主流文学向"新时期文学"的话语转换过程,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引言:何谓"后文革"写作 先来澄清一个问题,各种关于"后"的研究已经泛滥,"后"已经声名狼藉,为何笔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后"一字来作为本文的关键论述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学英雄形象的塑造构成了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写作视域,"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三个阶段的"英雄叙事",观念复杂,演绎变化,其所经历的"人"——"神"——"人"的文学路径,反映了文学的特质与规律,亦成为我们观察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镜像。  相似文献   

13.
刘蕙君 《家庭科技》2013,(10):19-19
今年高考,桂林市民李女士的女儿被北京一所名校录取。送女儿去北京上学后,李女士顿时感觉很轻松。然而开学没多久,李女士开始莫名地焦虑起来,原来恩爱的夫妻如今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伴随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现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现象"正呈现"中年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小女孩芸芸2岁时父母离婚,她随母亲生活,可父亲一直未给付抚养费。最近,芸芸的母亲岑某向前夫索要女儿的抚养费遭到拒绝,理由竟是:过了将近  相似文献   

15.
王恩来 《理论界》2009,(5):134-135
最近一段时间,有三件事情让我闻之便想起本文的命题.一是某地党委将"孝"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品行的标准,不孝之人不能提拔重用;二是中州大学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带着92岁的父亲周游七省讲孝道;三是鲍尔吉·原野在报上发表一篇倡孝的文章:<哪一种爱更为稀缺>.官员、学者和作家不约而同地呼唤孝道,这或许说明,眼下,在一些国人心中,"孝"已经有些迷离.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5,(4):80-85
张艺谋的四部涉及"文革"的电影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效果对"文革"这段历史进行了历时性的言说,探讨了"文革"对个体和时代带来的创伤,影片传达了导演对"文革"理解。同时,从影片拍摄的历时性可见张艺谋对"文革"的书写,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对"文革"的认识与表现也更具有深度,对当今社会认识"文革"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浩 《江汉论坛》2013,(9):55-59
在中国现代家族文学中,"父亲"形象在文化层面上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从"专制的符号"及"父亲"的缺席到"隐形父亲",从情感的复杂及"父权"的丧失到"理想父亲"的出现,本时期文本中"父亲"形象或被颠覆、解构甚至篡弑或又被重新神圣化,不仅映现着历史流动中文学塑造与文化想象的互动过程,也流露出现代作家流离于反叛与皈依之间的家园情怀。  相似文献   

18.
梅兰芳教子     
张军 《快乐青春》2014,(9):65-65
梅葆明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唯一女儿,从小就被父母宠爱,父亲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有一次,6岁的梅葆明随父亲外出吃饭,在餐桌上看到一盘自己最喜欢吃的卤肉丸子,因为放得离自己太远,她站起来,伸着筷子去夹。身材矮小的她,费了好大劲,依然夹不住那丸子,急忙向父亲求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朋友在国外进修应用心理学专业。一次,他应邀去参加导师女儿的婚礼。婚礼现场,他惊讶地发现,导师的女儿20岁出头,学习印地语系,完全没有继承导师的衣钵。朋友好奇地问导师:"为什么不指导女儿走一条更好的路?"导师笑呵呵地反问:"什么是更好的路?"朋友说:"选择一个更好的专业,比如应用心理学、金融学、国际关系等。"导师依然笑着问:"然后呢?""然后进入更好的机构,嫁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文革小说"本文中是对"文革"时期创作、出版的一批长篇小说的特指,它们作为"文革"时期特殊政治语境的产物,其生成机制和表现方式完全被《纪要》等"极左"的纲领性文件所左右,在以工农兵为主体并为工农兵服务的意义上,通过向中国文学传奇叙事传统借取资源,形成了一种政治叙事中特殊的"英雄传奇",由此成为当代文学史必须予以检视的特殊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