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2012年安徽农村残疾人的调查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残疾状况因素和认知因素都对接受康复行为产生显著性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纯收入、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对康复需求认知、对康复服务的了解度、对残疾人工作的满意度等变量对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行为产生正向显著性影响,而家中残疾人数、是先天残疾等变量对农村残疾人接受康复治疗行为产生负向的显著性影响。为了推进农村残疾人康复事业,应该提高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和认识水平,特别关注贫困残疾人家庭和一家多残的情况,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2.
基于就业能力理论,本文通过湖北省残疾人定点监测调查数据,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残疾人公共服务存在缺位状况,残疾人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存在部分影响,其中职业技能培训、生活知识普及教育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显著性的正向影响.同时,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正向显著性的影响,残疾人的年龄对残疾人就业存在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改善残疾人公共服务状况、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以及给予老年残痰人更多救助和关爱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是为残疾人提供的融合就业服务,有利于残疾人参与融入社会.这一就业服务形式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并在近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回应.经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职就业辅导员较少、工作来源及工作方向单一、资金主要依托政府购买项目;实践中还存在着社会对支持性就业不接纳、家长不支持、残疾人工作能力欠缺以及政策层面的困扰和阻碍,而其中法律政策保障不足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推动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瑜 《调研世界》2011,(1):42-45
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政策研究"课题组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本文着重考虑养老、医疗和工伤三大社会保险,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情况更多受其企业性质和岗位特征的影响,但教育水平和认知状况等个体因素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鉴于农民工群体在就业、社保需求和缴费能力等方面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意愿、需求和能力,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与贫困往往具有同源性,其贫困问题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利用沈阳市残疾人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定性分析残疾人收入贫困的隐蔽性、传递性和支出型贫困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探讨残疾人陷入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没有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低、不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以及农村残疾人更容易陷入贫困,医疗保险、教育和就业是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并在最后就贫困残疾人精准脱贫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分析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因素。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上年家庭纯收入、劳动能力等因素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残疾等级、残疾人工作满意度对农村残疾人就业产生显著负向作用。此外,性别、婚姻状况对就业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残障人士提供优质职业教育和就业保障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基于人的发展视角,新中国以来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分为四个阶段:解除个体的生存困境、营造安全的生存环境、保障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培育个体的发展能力。结合现状,未来可从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制度体系、完善残疾人教育融合取向发展机制、优化残疾人职业教育实施制度、健全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机制、打造残疾人支持性就业制度框架、构建残疾人就业生态化支持系统等进行政策创新变革,以促进残障人士平等就业、融入社会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年对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差异较大,对农村和女性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较简单;影响城市和男性就业的因素较多;比较而言,已婚男性及户主等群体就业倾向较高;身体残疾对就业有影响;家庭住房及家电拥有情况对就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中国残疾人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和文献分析、归纳与演绎的研究方法,梳理中国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就业援助政策和就业服务配套政策的实施及作用,明晰政府在残疾人就业促进中的主导作用,探讨完善政府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路径.残疾人就业难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就业援助,实施就业促进,是确保市场导向就业机制顺利运行、实现全体劳动者公平就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努力制定和实施特殊的就业支持政策以提升残疾人就业水平,但政策效果并不显著。从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视角入手分析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制定和执行面临的制度困境,重点探讨与政策运行具有关联性的制度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国家较低水平的残疾人福利价值取向、相对孤立于广阔制度背景的残疾人就业支持政策工具以及政治导向型政策工具和离散性政策共同体是影响政策运行的重要变量,支持残疾人就业还需政府进一步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在顶层制度设计中注意残疾人特惠制度与普惠制度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凝聚各方力量激励政策共同体中不同主体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企业是中国的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平台,国家通过组织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模式来保障残疾人的就业。社会福利企业由于先天的不足,其发展壮大依赖于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尤其是税收优惠方面的政策。文章试图以中国建国以来的几次重大税制改革为主线,对社会福利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对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下福利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年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构建一个半对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家庭收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数量与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家庭总收入,非农经营活动对家庭收入影响最大;劳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家庭总收入之间成U型关系。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关键在于政府普及农村教育培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个人创业和非农就业;逐步开展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社会排斥理论与残疾人就业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残疾人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劳动力市场上所遭遇的排斥问题越来越明显且日益严重.应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入手,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论述,对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社会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制定并执行消除各种排斥、增加社会整合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其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价值观念、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就业压力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时,也使学生工作服务的时象带来许多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未雨绸缪地研究学生的就业问题,随着市场用人的政策变化做好毕业生各项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针对这些变化以及时新时期学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个性发展引导工作、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以及就业工作这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6.
教育疏导所发挥的引导、敦促、激励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新型就业观、就业期望值、就业心理、创业能力,职业素养教育,采用就业思想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方式予以实现,并且应注重就业服务、队伍建设和环境的改善,使教育疏导工作达到有效,促进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不同状况下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需求差异,找出原因,为制定辅助器具服务政策和合理配发辅助器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取无锡市某区9个街道(镇)残疾人及疑似残疾儿童的调查问卷6 188份?调查内容包含基本信息?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教育文化程度等?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受到残疾种类(P < 0.001)?残疾等级(P < 0.001)?年龄(P = 0.024)?就业情况(P = 0.002)和前一年是否获得辅具(P < 0.001)的影响,性别(P = 0.805)?婚姻状况(P = 0.459)?社保状况(P = 0.195)与教育文化状况(P =0.451)无影响作用?结论:听力?视力?肢体?多重残疾会导致辅助器具需求升高,重度残疾?儿童和老人?未就业和前一年获得辅具都能预示人群较高的辅具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图回答如何从人力资本角度发挥人工智能对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促进,减少可能的就业替代。在就业实现和高质量就业的基础上,实证研究验证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大学毕业生不会被机器人取代,而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储备。研究结果还表明,从劳动力市场出发,现代服务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有很大需求空间;从个体出发,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实现提供人力资本保障;从高校出发,国际化学习和赛事平台等支持环境能够帮助毕业生增强社会适应性以及对现代服务业的认知水平。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进一步遵循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外部发展规律,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注重人工智能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在现代服务业就业实现的基础上助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服务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改革开放以前,虽然第二产业发展很快,但服务业发展较慢,因而城市化进程也较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从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服务业产值和就业比例跟城市化的相关性看,服务业就业比例跟城市化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特别到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城市化的推进主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加快城市化必须依靠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