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对世界,并不只是被动适应,而且还能主动掌握。人只能在实践中才得掌握世界。但是,人在实践中掌握世界的同时,也单独发展了从精神上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马克思在谈到科学(理论)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时,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论断:对世界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这个论断,从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上来区别了艺术、科学、宗教和实践一精神,这就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钥匙。因此,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越来越受到文艺美学界的注意。 引起文艺美学界特别关切的问题是:人对世…  相似文献   

2.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3.
一人的本质是实践性的,文艺创作就是人掌握世界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然而文艺创作与其他实践方式相比较,其特殊性何在呢?我认为,这就在于文艺创作是一种兼具心理学和工艺性的审美实践。文艺创作既与艺术家的审美心理有关,又是一种类似生产性、制作性的工艺活动,它把这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心理-工艺"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 ,文艺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文艺学的重要学派之一。而主要从西方现代心理学派中借鉴的文艺心理的研究方法 ,在认识论上大都存在着把人类心理简单化、生物学化的偏颇与倾向。要使文艺心理学研究走向科学 ,就必须确认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活动与社会心理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对文艺进行社会心理分析的经典范式。由恩格斯提出、经普列汉诺夫完善的“中介环节”说 ,则把社会心理分析提升到了作为科学的文艺心理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从《围城》看钱钟书艺术创作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文学作品面对的是人的世界,因而必然以人物性格为中心或以主体自我创造的表现为中心。那么,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其艺术传达的方式上就往往能窥见作者艺术创造的审美追求及作品的审美品格。本文拟就《围城》人物形象的创造与艺术传达的方式及作者的学识、人格、气质、精神境界对其艺术创造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揭示钱钟书艺术创造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关于人们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整体,当他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他的独立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是思辨地、理论地活动着。因此,就是在理论方式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①这里指出的四种方式中艺术的方式和宗教的方式是接近的,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两种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进一…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这段关于掌握世界方式的论述,是哲学、美学和思维学多年来讨论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形象思维问题的探讨中,不少文章都谈到这段活,但是见解纷陈。怎样理解这段著名论述,我以为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必须以马克思本人的论述为依据,而不能任意猜测。这就需要联系整篇文章和马克思的整个思想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马克思的原意,不妨把有关掌握世界方式一段话的德文原文引在这  相似文献   

8.
论荒诞心理小说的创作及其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荒诞心理小说是有别于荒诞派戏剧的一种荒诞文学样式。它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否定──启发人们认识自身在西方现代世界中的荒诞处境;二是激励──强调人与荒诞世界抗争乃至超越荒诞的可能性。就后者而言,较之荒诞派戏剧更富有积极意义。荒诞心理小说偏重于创作主体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和人类前途的追求,从理智上震摄人心;而悲喜剧的交织互融,则构成了这类小说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9.
超前认识是人的思维依据生活实践的需要对未来活动过程和结果以及人们活动所牵涉到的环境的未来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提前反映和设计,它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创造本性,其基本依据是以主客体统一为特征的人的对象性活动。在这种意义上,超前认识的发生,与人类实践所包含的需要、价值、理性等基本要素密切相关。首先,超前认识与人的需其直接相关,其目标是为了设计和创造自然和社会中本不存在,但却为人所需要的过程、程序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需要;其次,超前认识与人的价值设计密切相关,从本质上讲,人的价值设计也就是超前认识,它是主体思维对未来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可能运动过程的设计和反映,它遵循人类实践的规律和主体价值利益原则;再次,超前认识与人的理性活动密切相关,它是人类活动中理性色彩最强的一个部分乃至被看作是主体合理性行动的典范。基于此,超前认识是主体的一种对象性的创造活动,它集中地体现出人的实践的创造本性。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的生存论意义及对现代性的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我们这一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19世纪相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19世纪的欧洲基本上属于向大工业化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人类通过主体性力量所显示的对于自然世界的征服和改造功能无疑还作为历史的肯定性力量。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为人类社会的现实矛盾大声疾呼,另一  相似文献   

11.
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指出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特性;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正是人之为人的现实确证。但是,从历史发生学的视角来讲,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无疑是从动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艺术理论研究的崭新逻辑切入点评《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钟雯自从马克思在他著名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将艺术界定为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艺术之于人类社会的关系又多了一种杰出而伟大的论断。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者、研究文艺美学者以至其他对理论...  相似文献   

13.
葛晖  刘亚梅 《社科纵横》2007,22(12):168-16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美术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要求。美术教学的任务是把美学理论渗入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之中,从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笔者想通过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分析和研究了美术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文化史观的同时确立了文化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为出发点、以人的生存方式为本体通过精神生产、社会意识等理论建构其文化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实体论向存在论的转换,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从既成论向生成论的转换,在方法论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文化史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是一部心理学专著.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作为对人的特性及其本质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在《手稿》中比较深刻地论述了人的心理的自然性、社会制约性,以及实践活动对人的心理的作用等问题。对此加以探析,对于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心理属性和本质的一般理论无疑颇具意义.《手稿》分析了人以及人的心理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人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的心理具有自然属性的思想。1.《手稿》论述了人与自然界的辩证统一关系,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毕蓬 《探求》2001,(4):76-77
季晓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葛彬(广州市委党校语文教研室副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化》一书可视为断代女性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为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本书以“女性文化”这一特定的视域 ,展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意义 ,由此而探索了这种实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并通过宋代女性文化这一范本 ,论证了“人创造文化 ,文化创造人”这一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本书认为 ,女性文化是以性别文化形态为基础 ,以女性的特殊心理为特征 ,以女性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性别文化。女性文化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高度组织的社会,人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工作单位,个人专业特长的利用发挥、晋级升迁、学习进修、出差出国、医疗保险、住房分配、社会地位、家庭婚姻生活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在的单位。这就使职业对每个人的生活现状和以后的生活具有较全面的、决定性的影响。失去工作包括下岗待业则不和避免地对他们及其家庭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带来一系列负性的心理效应。一、失业引发的个体心理危机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就业、低工资”和“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政策,人们在没有竞争、没有风险的环境下生活了几十注,…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心理疾患的社会文化根源上官子木人的心理疾患其成因是复杂的,不仅包含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而且还有社会文化因素。中国人的心理疾患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高发病的类型上都具有一定的人种文化特征,这是与中国人的自我结构、人格类型、文化习俗、社会化方式以及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哲学创新的成果不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即辩证唯物主义,而是从实践和实践主体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除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改变世界”的新功能外,它的新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它是唯物史观的新起点;揭示了“唯物”之“物”的新含义;突出了实践者即人的主体性,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承认历史发展的多因性和非线性规律,在线性决定作用基础上,对概率的、或然的、随机的作用方式和意义作了新的揭示;对辩证法的作用领域提出新的理解,更强调实践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  相似文献   

20.
需要是人在社会环境中,对所需事物的心理表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思想、新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接受方式。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接受过程,渗透着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即是一种心理加工过程。因此,我们在创作作品、制订活动方案时,不仅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还要注意接受者的心理感受规律,通过发挥文化产品的最佳社会效益,充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肩负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