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中国的法人类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包括:法律文化的比较研究、民族法学、法律的人类学研究.中国法人类学的发展需要:重视都市法人类学的研究;重视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关注田野调查方法与处理纠纷的典型案例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特色和明确研究方向、研究方法这一问题,提出可以以法律的民族志写作为其工具,进行法律的文化批评,用实践化的研究风格树立其独特的交叉学科形象。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退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在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建设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较多问题,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走进任何一门学科,人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这门学科的"眼光"问题,即这门学科是以怎么样的角度来看问题、解决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解决这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而方法论又离不开价值观.一门学科的价值取向往往就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方法论.因此,人类学的眼光问题与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当今人类学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人类学最基本的眼光.也就是要从人出发,去探讨人的生存策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理等,从人出发去观察一切,并最后回到人;要尊重他者,做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一点,可以由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比较以及人类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对象的特点)和人类学在具体操作上的原则和方法的特点得以体现和突显.  相似文献   

5.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与人类学跨学科整合的一门新型的复合性交叉学科.它对美学与人类学各自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虽然它是现代性学科分化的结果,带有现代学科的特征,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审美人类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解构西方现代美学传统的另一种美学形态.审美人类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中国发展,取得明显的成就,同时还应当在理论建构、资源整合、研究意识与研究方式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工商人类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横跨人类学、社会学、工商管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人类社会的工商管理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无法量化分析研究的.为此,工商人类学通过应用自己的一套规范研究方法,把工商领域难以量化的人类行为,通过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工商人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管理学本土化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法学来说,法律人类学作为人类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而且提供了别具一格、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思考路径.本文基于对30年来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和文献梳理,结合我国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现状,探讨国际法律人类学的前沿研究的结合点.本文重点关注我国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实践的进展,深入分析目前我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粗略分析与梳理,认为注重田野调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资源,注重法律文化“一体”与“多元”并重是今后法律人类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女性人类学概说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女性人类学是女性学与人类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关于女性人类学的研究,国内刚刚起步。本文着重阐述了国际女性人类学的由来与发展、学科定位、学科特点与研究方法,以及女性人类学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和争论焦点。文章认为,了解国际女性人类学、了解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女性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女性人类学的发展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及整个人文科学的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对我国人类学和女性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若旅游人类学是一门以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解读旅游现象的学科,那么其早期的研究则有单薄零散之弊,不足以对学科总体的研究取向形成支撑.因此,旅游人类学的研究内容需要重新考量,逻辑框架亟待重新建构,以藉此回归到人类学固有的研究传统与范畴中去,从而达到认知旅游现象及其本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中西旅游发展道路迥异,旅游研究亦不同途,相应导致了中国旅游人类学有别于西方的研究使命与职责.因此,中国旅游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势在必行,由此可更接近国内旅游现象的本质,更兼具指导国内旅游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鉴于上述,本文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旅游人类学急需系统的建构,而作为"舶来品"的旅游人类学则必须经历"本土化"的调适过程,方能立足于中国旅游学界,承担相应的研究职责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