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继珍 《社会福利》2010,(11):61-61
湖北省恩施市儿童福利院一直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服务宗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优先为原则,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的发展问题,已形成了养、治、教、乐四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恩施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秉承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使孩子们的医疗救治、康复、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几年来成功救治弃婴孤儿200多名,其中近100名孩子分别被国内、外家庭收养,常年在院弃婴孤儿30余名。  相似文献   

3.
“重生行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为使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及相关畸形的儿童接受免费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民政部领导关心重视下,民政部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元,李嘉诚基金会捐资5000万元,共同合作实施了“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  相似文献   

4.
本刊特约评论员 《社会福利》2007,(12):F0002-F0002,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儿童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了涉外收养工作。随着时间的推形,被外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儿童巳遂渐长大,他们以及收养家庭都迫切希望回到孩子的出生地看一看、走一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5.
张剑 《社会工作》2011,(18):23-26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服务会有效促进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通过行动研究,从优势视角出发,构建以儿童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了保证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一切从儿童的利益出发,沈阳市儿童福利院越来越多地将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同纳入养育服务的范畴,并广泛借鉴国外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照料模式的改革,通过对收养、寄养、助养等多种养育方式进行的大胆尝试,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10,(6):F0003-F0003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工作宗旨,在坚持传统的院内集中养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育新模式,并致力把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并纳入抚育服务范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租用政府廉租房开办了“青年公寓”和“类家庭”。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8,(12):F0003-F0003
孤残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收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医疗救治、康复训练、启蒙教育,使孤残儿童在“情”、“能”、“智”等方面得到面的发展;开展“助养”、“代理父母”、“家庭寄养”、“院内类家庭”等养育模式,为家庭收养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使符合收养条件的孤儿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项目实施以来,以“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秉承“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宗旨,构建了家庭寄养工作三级监护网络,实现了孤残儿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寄养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寄养项目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一“昆明模式”,堪称全国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7,(2):F0002-F0002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收养弃婴,孤儿的国办儿童福利机构。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始终坚持“儿童利益最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着力于儿童的养育,教育,康复与医疗,使最需要孤残儿童沐浴着爱的阳光,滋润着爱的雨露,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领导班子在自治区民政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以《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为标准,以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医风建设、规范操作为重点,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务实苦干,有效地维护了儿童合法权益,为孤残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福利院先后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先进集体”、自治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区直机关“创百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21~22日首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天津召开。参加这次论坛的有127名来自福利一线的同志,其中100多名是儿童福利院院长,这些儿童福利院的领军人物、未来儿童事业希望的耕耘者,围绕“儿童福利机构管理与发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论坛是认真贯彻民政部等十五部委《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的有利措施和具体行动,它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为工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1,(3):65-F0003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办院方针,遵循"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服务理念,设立音乐治疗室、多媒体语音室、  相似文献   

14.
保护孩子先要聆听他们的声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政府在儿童保护方面已有相当长的合作历史。在整个合作期间,中国政府在保护儿童权利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关注每一位儿童的需求,为他们能茁壮成长创造机会,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为保护和实现儿童权利的承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民政部合作开展保护流浪儿童的项目已持续多年。合作的初期,在双方的共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为使全区民政干部成为“困难群众贴心人”、民政工作成为“人民群众满意民政”,南川区民政局实施八项行动:一是实施“阳光救助、亲情服务”行动;二是实施“三进三查三回访”行动;三是实施“做老人床前好儿女”行动;四是实施“做孤残儿童好父母”行动五是实施“优抚对象热心关爱”行动六是实施“社区服务心连心”行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7,(7):59-59
2007年6月14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青岛召开了“儿童福利工作座谈会”。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儿童福利工作的总体情况:成功召开“明天计划”总结会议:在“蓝天计划”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十一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启动了《儿童福利证》的发放工作:完成了《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论证起草工作:启动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标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任炽越 《社会福利》2008,(11):28-29
思考之一:儿童福利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机遇 首先,从外部环境而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和谐社会的倡导,民生政策的落实等都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民政部孤残儿童“明天计划”,特别是“蓝天计划”的实施,给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三,近年来,各地儿童福利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为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维护国家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个国家的全球战略,总要服务于本国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都在寻求国家利益目标。当前,衡量和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主要是看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以服务和服从本国利益。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说,我们很欣赏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向毛主席讲的…  相似文献   

19.
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诞生,中国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成为缔约国。18岁以下儿童的“参与”被提高到“儿童之权利”的层面。作为缔约国的中国从立法到实践都在倡导、弘扬这一理念:2003年7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组织了来自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大同市社会福利院、合肥市儿童福利院、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和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10名儿童进行“儿童参与”调研。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青少年参与“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调研”,亲自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问卷,选择他们最为看重的亲情、健康、收养家庭或机构等,进行实地采访。他们的调查视角独特,他们的调查深入而敏锐,其调查结果大大出乎许多成年人的意料,显示出儿童所具有的颇具价值的参与能力。为此本刊特此编发由4名儿童代表合写的调查结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白伟光 《社会福利》2013,(12):54-55
为使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尽快发展,以实现监护权转移为突破口,构筑一个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其一,在解决儿童流浪问题的制度设计上要与时俱进,确立“国家是少年儿童第一监护人”的思想,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强制转移监护权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